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2576发布日期:2023-03-22 10:5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单元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部分机器人、汽车和按摩装置等加工过程中,需要集中使用多个动力装置的结构中,如电动车窗升降、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多向调节电动座椅、大灯和外后视镜雨刮器、自动门锁、电动天窗、多功能按摩装置和工业机器人等装置,每个运动机构或关节都需要一个作为动力模块的电机和配套的减速机构,成本高,重量大,功能单一,作为动力模块的电机的使用效率低。
3.该模块化动力结构包括控制器、动力模块、传动装置和分动模块,由一个动力模块,两个或两个以上包含一个端齿结构的电磁或手动离合器的分动模块,动力模块和各分动模块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联接,控制器控制动力模块和各分动模块停止或工作,控制器使用手动控制器或自动控制器,分动模块的离合器的端齿结构采用锯齿或梯形形状,可以用单向电机或双向电机或调速电机作为动力模块,还可以在传动装置或分动模块中安装扭矩过载保护装置。
4.工程机械的工作负荷是一个动态随机过程,作业工序中负荷变化剧烈且周期较短。其传统的传动系统的设计大都按静态参数匹配理论进行匹配设计,系统匹配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很高成本,影响因素较多。
5.综上现有的模块化动力单元结,在使用过程中功能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客户不同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包括床身,所述床身顶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壁设有立柱,所述支撑架外壁设有托板,所述托板外壁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内壁滑动设有滑块,上下两个所述滑块之间通过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外壁设有主轴箱和主轴制动,所述主轴箱顶端设有主轴,所述支撑架外壁设有动力单元支架,所述动力单元支架外壁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有动力单元组件,所述支撑架外壁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动力单元组件可以采用三轴动力单元组件、四轴动力单元组件、磨花单元组件。
8.进一步的,所述三轴动力单元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若干所述螺栓设于所述动力单元支架外壁,所述壳体内壁设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外壁套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轴外壁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壳体内壁于所述齿轮轴外侧设有两个动力夹头,所述动力夹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所述动力夹头通过轴承端盖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动力夹头外壁于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轴承一和齿轮一,另一个所述动力夹头外壁于
所述壳体内壁设有轴承二和齿轮三。
9.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对称套设于所述夹头外壁,所述齿轮一套设于所述夹头靠近所述联轴器一端,所述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一相啮合,所述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三相啮合,实现齿轮二、齿轮一、齿轮三同时转动。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托板上下对称,所述主轴制动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组件位于所述主轴箱下方,对动力单元组件进行支撑。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电机和所述丝杆均设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
12.进一步的,所述丝杆外壁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壁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连接块内壁设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相匹配,带动连接块移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床身、主轴箱、导轨、主轴制动、滑板、滑块、托板、立柱和支撑架,便于更换多个动力单元模块接口一致的动力单元组件,可自由切换安装于动力单元支架上,让机床的功能不再单一,从而适应客户不同的加工需求。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轮轴、壳体、联轴器、电机轴、动力夹头、齿轮一、齿轮三和齿轮二,可针对不同加工需求,设计单轴、双轴、三轴、四轴、五轴等各种动力单元模块,应对不同加工场景,进一步扩大本机床的功能。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三轴动力单元组件的主视剖面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三轴动力单元组件的侧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三轴动力单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四轴动力单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磨花单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床身;2、支撑架;3、立柱;4、托板;5、导轨;6、滑块;7、滑板;8、主轴箱;9、主轴制动;10、主轴;11、动力单元支架;12、壳体;13、齿轮轴;14、联轴器;15、电机轴;16、齿轮二;17、动力夹头;18、轴承一;19、齿轮一;20、齿轮三;21、电机;22、丝杆;23、三轴动力单元组件;24、四轴动力单元组件;25、磨花单元组件;26、轴承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包括床身1,所述床身1顶端设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内壁设有立柱3,所述支撑架2外壁设有托板4,
所述托板4外壁设有导轨5,所述导轨5内壁滑动设有滑块6,上下两个所述滑块6之间通过滑板7连接,所述滑板7外壁设有主轴箱8和主轴制动9,所述主轴箱8顶端设有主轴10,所述支撑架2外壁设有动力单元支架11,所述动力单元支架11外壁通过若干螺栓连接有动力单元组件,所述支撑架2外壁于两个所述导轨5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动力单元组件可以采用三轴动力单元组件23、四轴动力单元组件24、磨花单元组件25,两个所述托板4上下对称,所述主轴制动9与所述主轴10连接,所述动力单元组件位于所述主轴箱8下方,对动力单元组件进行支撑,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机21和丝杆22,所述电机21和所述丝杆22均设于两个所述导轨5之间,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22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递,所述丝杆22外壁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壁与所述滑板7连接,所述连接块内壁设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22相匹配,带动连接块移动。
2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电机21的输出轴带动丝杆22转动,丝杆22与丝杆螺母相啮合,带动连接块沿着丝杆22向左、或者向右移动,连接块带动滑板7、滑块6、主轴箱8同步移动,主轴制动9与主轴10顶端配合使用,可以通过若干螺栓将三轴动力单元组件23、四轴动力单元组件24、磨花单元组件25等多个动力单元模块接口一致的动力单元组件安装在动力单元支架11上,便于更换多个动力单元模块接口一致的动力单元组件,可自由切换安装于动力单元支架11上,让机床的功能不再单一,从而适应客户不同的加工需求。
2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动力单元结构,所述三轴动力单元组件23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通过若干所述螺栓设于所述动力单元支架11外壁,所述壳体12内壁设有齿轮轴13,所述齿轮轴13外壁套设有齿轮二16,所述齿轮轴13外壁通过联轴器14连接有电机轴15,所述壳体12内壁于所述齿轮轴13外侧设有两个动力夹头17,所述动力夹头17延伸至所述壳体12外侧,所述动力夹头17通过轴承端盖26与所述壳体12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动力夹头17外壁于所述壳体12内壁设有轴承一18和齿轮一19,另一个所述动力夹头17外壁于所述壳体12内壁设有轴承二和齿轮三20,所述轴承对称套设于所述夹头外壁,所述齿轮一19套设于所述夹头靠近所述联轴器14一端,所述齿轮二16与所述齿轮一19相啮合,所述齿轮二16与所述齿轮三20相啮合,实现齿轮二16、齿轮一19、齿轮三20同时转动。
2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时,动力单元组件如果采用三轴动力单元组件23,则采用直联的方式通过联轴器14将电机轴15与齿轮轴13连接,齿轮轴13带动齿轮二16转动,齿轮二16分别与齿轮一19、齿轮三20啮合,从而带动三个动力夹头17旋转,实现三轴同时加工,如果采用四轴动力单元组件24,原理同三轴动力单元组件23,不同的是,四轴的齿轮轴13同时也作为其中一个动力轴,实现了四轴同时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此类推,可针对不同加工需求,设计单轴、双轴、三轴、四轴、五轴等各种动力单元模块,应对不同加工场景,如果采用磨花单元组件25,原理则是采用直联的方式通过联轴器14将电机轴15与磨头轴连接,主轴10夹持工件,磨头旋转实现磨削,进一步扩大本机床的功能。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0.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床身1、主轴箱8、导轨5、主轴制动9、滑板7、滑块6、托板4、立柱3和支撑架2,便于更换多个动力单元模块接口一致的动力单元组件,可自由切换安装于动力单元支架11上,让机床的功能不再单一,从而适应客户不同的加工需求。
31.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齿轮轴13、壳体12、联轴器14、电机轴15、动力夹头17、齿轮一19、齿轮三20和齿轮二16,可针对不同加工需求,设计单轴、双轴、三轴、四轴、五轴等各种动力单元模块,应对不同加工场景,进一步扩大本机床的功能。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