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的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5638发布日期:2023-03-29 11:3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装的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量调节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拆装的风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2.风量调节阀是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可用于新风和回风的调节。风量调节阀包括阀体和设于阀体内部的调节叶片,如公开号cn2081855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量调节阀,包括阀体、至少一个调节叶片及驱动组件,阀体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四个法兰翻边,相邻的法兰翻边之间分别通过固定角相连,固定角包括设有安装孔的正方形法兰板及分别与法兰板的两个相邻边相连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与相邻的法兰翻边无铆钉压铆连接,法兰板的安装面高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并与法兰翻边的安装面平齐。
3.上述风量调节阀避免了安装缝隙,有利于风量调节阀的牢固安装;但是上述风量调节阀中的叶片与传动轴固定于阀体内后,叶片拆卸非常不便,在叶片表面黏附大量灰尘后,不便于对叶片拆装清理、维护及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装的风量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叶片易拆装,便于对叶片拆装清理、维护及更换,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易拆装的风量调节阀,包括:
7.矩形阀体;
8.多个叶片,可拆卸的转动设置于矩形阀体内;
9.调节室,设置于矩形阀体顶部,且调节室内部与矩形阀体内部连通;
10.限位板,滑动设置于调节室内,限位板顶部均匀设置多个弹簧,弹簧顶端与调节室顶壁固定连接;
11.驱动件,贯穿调节室顶壁并与限位板固定连接,驱动件用于控制限位板上下移动;
12.多个调节件,贯穿调节室顶壁并嵌设于限位板内,调节件用于与对应的叶片卡合并控制叶片转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顶部设置有矩形卡块,矩形卡块用于与调节件卡合连接,叶片底部设置有圆形柱,圆形柱用于插接于开设在矩形阀体内底部的盲孔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件包括:
15.轴承,固定嵌设于限位板内;
16.调节柱,固定卡接于轴承的内环内,调节柱顶端贯穿调节室顶壁,调节柱底端开设与矩形卡块相适配的矩形卡槽,且调节柱底端端面与限位板底面齐平;
17.调节钮,固定设置于调节柱顶端。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
19.两个连接杆,垂直设置于限位板顶部中心处,两个连接杆顶端均贯穿调节室顶壁;
20.把手,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杆之间。
2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矩形阀体侧边均匀开设多个安装通孔。
2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和调节件均为五个。
23.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通过设置调节室、限位板、驱动件以及多个调节件,限位板上的多个弹簧将限位板抵压在叶片顶端,使叶片稳固安装在矩形阀体内,叶片顶部的矩形卡块卡合到调节柱底部的矩形卡槽内,叶片即安装完成,向上拉动把手,通过把手将限位板向上拉动,将限位板与叶片分离,叶片即可从矩形阀体拆除,叶片易于拆装,便于对叶片拆装清理、维护及更换;
25.(2)通过设置多个叶片以及多个调节件,每个调节件单独控制一个叶片,提高风量控制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另一剖视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叶片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柱底部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矩形阀体;2、叶片;3、调节室;4、限位板;5、弹簧;6、矩形卡块;7、圆形柱;8、盲孔;9、轴承;10、调节柱;11、矩形卡槽;12、调节钮;13、连接杆;14、把手;15、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易拆装的风量调节阀,包括矩形阀体1、多个叶片2、调节室3、限位板4、驱动件以及多个调节件。
36.其中矩形阀体1侧边均匀开设多个安装通孔15,通过多个安装通孔15将矩形阀体1安装到风口处,多个叶片2可拆卸的转动设置于矩形阀体1内,具体的,叶片2顶部设置有矩形卡块6,矩形卡块6用于与调节件卡合连接,叶片2底部设置有圆形柱7,圆形柱7用于插接于开设在矩形阀体1内底部的盲孔8内,使叶片2可拆卸且能够在矩形阀体1内转动,且便于后续对叶片2拆装清理、维护及更换;调节室3设置于矩形阀体1顶部,且调节室3内部与矩形阀体1内部连通,调节室3侧壁与矩形阀体1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限位板4滑动设置于调节室3内,限位板4边缘气密贴合在调节室3内侧壁上,限位板4顶部均匀设置多个弹簧5,弹簧5
顶端与调节室3顶壁固定连接,多个弹簧5将限位板4抵压在叶片2顶端,使叶片2稳固安装在矩形阀体1内;驱动件贯穿调节室3顶壁并与限位板4固定连接,驱动件用于控制限位板4上下移动;多个调节件贯穿调节室3顶壁并嵌设于限位板4内,调节件用于与对应的叶片2卡合并控制叶片2转动,限位板4上下移动能带动调节件同步上下移动,完成调节件与叶片2的卡合和分开,使得叶片2的拆装更加方便快键,优选的,叶片2和调节件均为五个,使风量的可调节性更强。
3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件包括轴承9、调节柱10以及调节钮12,轴承9固定嵌设于限位板4内,轴承9包括外环、内环以及连接于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多个滚子,外环固定嵌设于限位板4内,内环可以自由转动;调节柱10固定卡接于轴承9的内环内,调节柱10可跟随内环同步转动,调节柱10顶端贯穿调节室3顶壁,调节柱10还可跟随限位板4上下移动,调节柱10底端开设与矩形卡块6相适配的矩形卡槽11,且调节柱10底端端面与限位板4底面齐平,限位板4抵压在叶片2顶端时,叶片2顶部的矩形卡块6卡合到矩形卡槽11内,使叶片2能同步跟随调节柱10转动,调节钮12固定设置于调节柱10顶端,通过调节钮12控制调节柱10的转动,从而控制叶片2的转动,通过叶片2的转动控制风量的大小。
3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两个连接杆13和把手14,两个连接杆13垂直设置于限位板4顶部中心处,两个连接杆13顶端均贯穿调节室3顶壁;把手14固定连接于两个连接杆13之间,通过拉动把手14可将限位板4向上拉动,从而将限位板4与叶片2分离,叶片2即可从矩形阀体1拆除,便于对叶片2的清理、维护及更换。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0.在安装叶片2时,先通过把手14将限位板4向上拉动,接着将叶片2逐个安装到矩形阀体1内底部对应的盲孔8内,使叶片2侧边相互贴合整齐排列在矩形阀体1内,然后慢慢放开把手14,在弹簧5的作用力下,限位板4向下移动至抵压到叶片2顶端,此时,叶片2顶部的矩形卡块6卡合到调节柱10底部的矩形卡槽11内,使叶片2能同步跟随调节柱10转动,叶片2即安装完成,接着根据实际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扭动调节钮12,使调节柱10带动叶片2转动,通过控制叶片2转动角度的大小,即可调节风量的大小,每个调节钮12可单独控制一个叶片2,提高风量控制的灵活性。
41.在长时期使用中,需要对叶片2进行清理、维护及更换时,向上拉动把手14,通过拉动把手14将限位板4向上拉动,将限位板4与叶片2分离,叶片2即可从矩形阀体1拆除,便于对叶片2的拆装清理、维护及更换。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