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调节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4010发布日期:2023-06-08 11:3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调节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调节减震器。


背景技术:

1、减震器(避震器)是一种常用的机车、汽车零配件。减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反复压缩—舒张状态,所以减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现有减震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刹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

2、本技术人于2019年01年21日申请了一件专利申请号为201920096657.0,专利名称为一种避震器,其详细公开了一种避震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分别设置有液压缸和气缸,所述液压缸和气缸之间连通设置有用于阻尼油流动的流通道,所述流通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装置,所述液压缸内穿设有活塞杆,所述液压缸外侧套设有弹簧,其一端设置在液压缸上,另一端设置在活塞杆的外端,所述活塞杆的内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上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缓解活塞杆尾端活动撞击力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架,所述缓冲架包括固定在活塞杆上的下支架以及沿活塞杆滑动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与液压缸的内表面均是间隙配合,所述活塞杆的内端设置有防止上支架滑出的定位块,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导向套,下支架与导向套贯穿设置,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导向套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的外侧位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导杆的长度大于导向套的长度,所述导杆的长度小于下支架与定位块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向套的圆周外表面靠近下支架上设置有通孔。该避震器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从而调节流通道的截面积,使得活塞杆受压后,挤压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流入气缸的速度,从而调节避震器的软硬度,当活塞杆的受力过大,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减小活塞杆活动尾端,阻尼油排入到气缸后的撞击效果,提高舒适度。

3、在车辆的测试中发现,减震器的减震是通过活塞挤压阻尼油流动进行热消耗,从而消除振动,由于机车的自身重量较轻,在乘坐人员由一个成年人乘坐增加至两个成年人乘坐时,该减震器的承载力增幅较大,而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的与一个成年乘坐人相匹配的流道的流经尺寸已经不符合要求,具体的,机车在未行驶状态下乘坐人员乘坐时,该减震器的压缩行程较大,且阻尼油的能量消耗较小,减震器难以支撑,使得机车行驶过程中晃晃悠悠,操作性和舒适性均下降,并且在较大振动时减震器容易触底,造成减震器的损坏;而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与两个成年乘坐人相匹配的流道的流经尺寸时,在一个成年乘坐中,减震器的硬度较大,减震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反复调整,并且调节装置的调节需要专门工具进行调节,使用的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调节减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机车上的减震器的调节幅度较小,造成使用的便利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双调节减震器,包括安装座、液压筒、内筒、气囊装置、两个调节装置、封口盖、液压杆、活塞、压缩弹簧、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液压筒轴向一端,所述封口盖设于液压筒的轴向另一端,通过安装座、液压筒和封口盖形成一容腔,所述内筒设于容腔内,并且内筒的轴向两端分别与安装座和封口盖连接,通过安装座、内筒和封口盖形成一液压腔,所述内筒的下部设有若干个连通容腔与液压腔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内筒的同一圆周长,所述内筒的中部设有一个连通容腔和液压筒的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液压杆穿设于内筒内,其下端穿过封口盖向外延伸,所述活塞设于液压杆的内端,所述活塞的侧壁贴附于内筒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座设于活塞杆的外端,所述第二支撑座螺纹连接于液压筒的外表面上,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液压筒上,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以及一个第二安装槽,所述液压腔与其中一第一安装槽连通设有第一流道,所述容腔与另一第一安装槽连通设有第二流道,两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部贯穿设置,两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连通设有第三流道,两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设于两个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气囊装置设于第二安装槽内,两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的垂直连线与液压筒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其中一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个数为3个,分别为第二通孔a、第二通孔b和第二通孔c,所述第二通孔a、第二通孔b和第二通孔c依次沿内筒的轴向方向分布,与第二通孔a、第二通孔b和第二通孔c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其中一所述第一通孔的圆心和第二通孔a的圆心的距离尺寸与内筒的长度尺寸比值为1:2.7~3.2。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a的圆心和第二通孔b的圆心距离尺寸与所述第二通孔b圆心和第二通孔c圆心距离尺寸的比值为1:1~2.5,所述第二通孔a的圆心和第二通孔b的圆心距离尺寸为8mm~20mm。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尺寸。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通第一流道与外界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与外界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接第三流道与外界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

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阀体、阀杆、阀片和第一弹簧,所述阀体上设有阀孔,所述阀体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二部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部的直径尺寸和第三部的直径尺寸,使得第二部形成内凹的环形槽,所述第一部上且与阀孔连通设有缺口,环绕所述第二部的圆周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通孔,各所述第一连通孔分别与阀孔连通,所述第三部上且位于第二部的周侧设有若干个第二连通孔,各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与环形槽连通,所述阀片和第一弹簧设于第三部的下侧,通过第一弹簧挤压使得阀片覆盖于各个第二连通孔,所述阀杆具有设有外螺纹的螺纹部和一端具有呈锥形机构的锥形部,所述阀杆穿设于阀孔内,其螺纹部与第一部螺纹连接,锥形部延伸至第二部内,通过转动阀杆带动其上下运动,使得锥形部调节油液通过阀孔和第一流通孔的流量,所述阀杆上远离锥形部的一端设有卡置槽。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部的底部向内凹设有让位槽,所述阀片和弹簧分布于让位槽内。

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双调节减震器,在减震器受到冲击时,该冲击力带动活塞杆向内运动,使得活塞杆内端的活塞挤压液压腔上部的阻尼油,活塞杆向内运动的初始阶段,通过活塞挤压使得一部分阻尼油通过第二通孔溢出容腔内,另一部分阻尼油通过第一流道、第三流道流入到气囊装置内以及通过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入到容腔内,容腔内的阻尼油再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液压腔的下部,因此,活塞杆被压缩的初始阶段下,液压腔上部的阻尼油通过第二通孔、容腔和第一通孔形成一溢流通道进入到液压腔的下部,能够降低阻尼油流动路径长度,由此降低阻尼油的能量损耗,并且此种结构阻尼油的流经尺寸增大,使得活塞杆的运动反应速度快,避免初始运动状况下由于阻尼油的粘滞性较大,而产生较大的撞击感,提高舒适性,并且在活塞杆进一步向内运动时,活塞经过第二通孔,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分布于活塞的下侧,此时,通过活塞挤压液压腔上部的阻尼油通过第一流道、第三流道流入到气囊装置内以及通过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进入到容腔内,容腔内的阻尼油再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到液压腔的下部,如此,实现阻尼油的循环流动,通过多路径流动,使得阻尼油内的能量消耗,从而消除减震器受到的冲击,起到支撑作用,使用便利性高;进一步的,通过两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的垂直连线与液压筒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其中一第一安装槽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的设置,便于调节装置的调节,同时,在减震器压缩过程中,有利于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内的阻尼油进入到第三流道内,进而进入气囊装置内,当气囊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到与另一个第一安装槽16的压强差平衡后,再通过第二流道进入到容腔内,由此提高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并且在阻尼油在初段压缩过程中能够较好的经过第一流道、第三流道流动,进而降低撞墙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