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3036发布日期:2023-08-17 20:1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对时间点的明确,将进一步推动由传统的燃油汽车向混动车型的快速转型,在传统燃油汽车中,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用于保证汽车起步平稳,并防止传动过载。而在混动车辆中,传统离合器被限扭减振器所代替。

2、在混动汽车中,减振器总成通过飞轮直接与发动机曲轴连接,同时与变速器轴连接,从而实现传递扭矩、减振、降噪的功能,但采用发动机曲轴连接飞轮,飞轮带动减振器最终传递给变速箱的设计,结构复杂,且传统振动器惯量固定,不能应用于多种场景,降低了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及车辆。

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包括从动盘、与所述从动盘紧固相连的减振盘、布置在所述从动盘和减振盘之间的盘毂、弹簧组件以及橡胶组件,所述从动盘具有用于连接发动机曲轴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盘毂连接变速箱输入轴;

3、所述盘毂沿周向布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缺口,所述从动盘、减振盘上分别布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正对布置的第一容置孔、第三容置孔,所述从动盘、减振盘上分别布置有与所述第二缺口正对布置的第二容置孔、第四容置孔;

4、所述第一容置孔、第一缺口、第三容置孔共同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弹簧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二容置孔、第二缺口、第四容置孔共同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橡胶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

5、当所述发动机曲轴带动所述从动盘转动时在所述弹簧组件、橡胶组件的弹性驱使下能够驱动盘毂带动变速箱输入轴转动;

6、所述从动盘的外侧面呈阶梯状结构和/或平滑过渡的结构。

7、优选地,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以及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两端的弹簧底座;

8、所述橡胶组件包括橡胶管以及分别布置在所述橡胶管两端的橡胶底座。

9、优选地,所述弹簧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外部。

10、优选地,所述从动盘和减振盘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衬套、第二减振衬套且所述第一减振衬套、第二减振衬套分别布置在所述盘毂的两侧。

11、优选地,所述盘毂和第二减振衬套之间设置有减振摩擦片;

12、所述第二减振衬套和减振盘之间设置有蝶形弹簧。

13、优选地,所述减振摩擦片的周向边沿沿径向方向延伸出卡位凸台,所述盘毂沿周向具有匹配所述卡位凸台的卡槽。

14、优选地,所述从动盘具有用于连接质量环的第二连接结构。

15、优选地,所述从动盘采用模具加工的冲压件或铸造件,材料不限于金属板件和铸铁。

16、优选地,所述从动盘、减振盘分别通过从动盘连接边沿、减振盘连接边沿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从动盘连接边沿为从动盘沿周向布置的一段连续或多段不连续的弧形边沿,减振盘连接边沿为减振盘沿周向布置的一段连续或多段不连续的弧形边沿。

17、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采用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中的减振器能够直接与曲轴连接,飞轮和减振器两个零件集成为一个零件,在不失去功能前提下减少子零件总类和装配次数,结构更简单,效率更高。

20、2、本发明通过压缩减振弹簧和减振橡胶,配合适当的阻尼,达到非常规减振降噪的目的,相比传统的减振器具有更优的吸振效果,且兼具半限扭功能。

21、3、本发明中的从动盘上预留有连接质量环的接口,在需要加大惯量的时候可以外接质量环,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在不改变原来减振器结构的情况下,可随时增加相匹配的质量环,使得振动器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减振环境,通用性好。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盘(1)、与所述从动盘(1)紧固相连的减振盘(7)、布置在所述从动盘(1)和减振盘(7)之间的盘毂(3)、弹簧组件(100)以及橡胶组件(200),所述从动盘(1)具有用于连接发动机曲轴的第一连接结构(13),所述盘毂(3)具有用于连接变速箱输入轴的第三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100)包括第一弹簧(101)以及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弹簧(101)两端的弹簧底座(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弹簧(103),所述第一弹簧(101)套装在所述第二弹簧(103)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和减振盘(7)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衬套(2)、第二减振衬套(5)且所述第一减振衬套(2)、第二减振衬套(5)分别布置在所述盘毂(3)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毂(3)和第二减振衬套(5)之间设置有减振摩擦片(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摩擦片(4)的周向边沿沿径向方向延伸出卡位凸台(41),所述盘毂(3)沿周向具有匹配所述卡位凸台(41)的卡槽(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具有用于连接质量环的第二连接结构(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采用模具加工的冲压件或铸造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减振盘(7)分别通过从动盘连接边沿(15)、减振盘连接边沿(73)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从动盘连接边沿(15)为从动盘(1)沿周向布置的一段连续或多段不连续的弧形边沿,减振盘连接边沿(73)为减振盘(7)沿周向布置的一段连续或多段不连续的弧形边沿。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缓扭减振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及车辆,集成式缓扭减振器包括从动盘、与从动盘紧固相连的减振盘、布置在从动盘和减振盘之间的盘毂、弹簧组件以及橡胶组件,盘毂沿周向布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缺口、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二缺口,从动盘、减振盘上分别布置有与第一缺口正对布置的第一容置孔、第三容置孔,从动盘、减振盘上分别布置有与第二缺口正对布置的第二容置孔、第四容置孔;第一容置孔、第一缺口、第三容置孔共同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弹簧组件布置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第二容置孔、第二缺口、第四容置孔共同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橡胶组件布置在第二容纳空间中,本发明中的减振器能够直接与曲轴连接,结构更简单,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黄鹏,蒋江东,刘朝阳,朱双,孙勤超,吴建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昊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