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80814发布日期:2023-12-25 10:4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新能源汽车中,低温续航里程是一项关键指标,而提升低温油冷电驱系统的效率对新能源汽车的低温续航里程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技术提出使用储油装置降低润滑油液位并使用加热装置对低温润滑油进行加热,从而降低总成搅油损失及低温预紧力造成的摩擦损失,提升总成效率,但此方法需要额外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也需要消耗电功率,对低温续航里程提升的作用也被削弱,且加热润滑油需要较长时间,润滑油对电驱系统相应装置的润滑效率较低,不能有效降低电驱系统不同装置间的摩擦,造成了相关技术中电驱系统总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辆,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电驱系统总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包括:获取车辆中第一油箱的第一温度;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其中,可控流量阀用于基于工作位置控制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导通状态,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泵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润滑。

3、可选地,驱动装置润滑方法的工作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包括:响应于第一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油温,控制第二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将润滑油输送到第二油箱中;响应于第二油箱中的当前压力大于或等于目标压力,控制第二油泵停止工作,并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为第一位置,其中,第一位置用于控制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导通,并禁止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导通。

4、可选地,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润滑,包括:控制第一油泵基于第一功率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

5、可选地,驱动装置润滑方法的工作位置包括:第二位置,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包括:响应于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油温且小于第二预设油温,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为第二位置,其中,第二位置用于分别控制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导通。

6、可选地,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润滑,包括:控制第一油泵基于第二功率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按照预设比例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和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7、可选地,驱动装置润滑方法的工作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包括:响应于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油温,通过可控开关阀将第二油箱中的润滑油输送到第一油箱;响应于第一润滑线路的第二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为第三位置,其中,第三位置用于控制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导通,并禁止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导通;响应于第一润滑线路的第二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为第二位置。

8、可选地,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润滑,包括:响应于第二温度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控制第一油泵基于第三功率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响应于第二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控制第一油泵基于第四功率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其中,第四功率基于车辆中电机的输出功率确定。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中第一油箱的第一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其中,可控流量阀用于基于工作位置控制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导通状态,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泵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传输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润滑。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系统,包括:第一油箱,用于存储润滑油;第一油泵,与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与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与可控流量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可控流量阀,用于基于工作位置控制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的导通状态,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润滑。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中执行上述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

1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车辆中第一油箱的第一温度;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其中,可控流量阀用于基于工作位置控制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导通状态,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泵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润滑,实现了对车辆电驱系统的润滑;容易注意到的是,根据第一油箱内润滑油的温度变化实现对电驱系统不同装置的润滑,实现了根据电驱系统不同装置所需,使用不同温度的润滑油进行润滑,更高效地对电驱系统进行润滑,有效地降低了电驱系统不同装置间的摩擦,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驱系统总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泵抽取所述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所述可控流量阀将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润滑,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二位置,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泵抽取所述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所述可控流量阀将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润滑,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三位置,基于所述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泵抽取所述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所述可控流量阀将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润滑,包括:

8.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中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辆。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车辆中第一油箱的第一温度;基于第一温度控制可控流量阀的工作位置,其中,可控流量阀用于基于工作位置控制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导通状态,可控流量阀的输入端与第一油泵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可控流量阀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控制第一油泵抽取第一油箱中的润滑油,并通过可控流量阀将润滑油通过第一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一驱动装置,和/或,通过第二润滑线路传输至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润滑。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驱系统总成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冰,付超,樊雪来,王学旭,石珊,张凇瑞,杨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