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路桥底内涝点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37578发布日期:2024-03-18 18:0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路桥底内涝点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路桥底内涝点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顶管施工技术作为非开挖技术的一种,可以在不开挖路面的情况下跨越各种路障来铺设地下管道,顶管施工是利用圆形、矩形或仿矩形截面顶管机在土体中掘进,随后逐步将相应管节顶进的一种施工工法。

2、目前,雨量充沛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尤其是施工区域部分位于车陂路转快速路,需要横穿车陂路经部分农田汇入车陂涌,平日交通量大,横跨车陂路施工的交通围蔽难度高,桥底明显出现内涝,施工难度大,无法保障施工进度,同时施工期间给交通带来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快速路桥底内涝点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0、顶管机选型;

4、s20、施工准备:

5、s21、材料准备:根据施工方案中施工进度计划,做好进场材料的组织和保护措施;施工材料包括:顶管专用ⅲ级f型钢筋混凝土管和膨润土;

6、s22、顶管机及管材下井:确定吊机站位后,采用吊车逐一吊装机械设备与砼管;

7、s30、安装导轨:导轨采用工25b型钢,导轨枕木采用工45a型钢,枕木布置间距100cm;

8、s40、主顶设备安装,所述主顶设备安装包括:千斤顶安装和油泵安装,其中,所述油泵设置在所述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油泵与千斤顶应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成后进行试运转;

9、s50、顶管机安装与调试:顶管机采用25t汽车吊分段吊入坑内进行安装;顶管机安放在导轨上后,测量前后端中心的方向偏差和相对标高,并做好记录,顶管机与土体的接触面必须吻合;将顶管机和电路、油路、水路、气压、泥浆管路和控制系统逐一连接,安装后对各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和试运行,达到正常运转;

10、s60、物探涉及范围物探:对涉及顶管范围内管线进行地面物探;对开挖深度超过5m的位置进行二次物探,在检查井位置进行二次物探;

11、s70、顶管施工:

12、s71、初始顶进:在进洞之前,洞口设置一圈双层橡胶止水圈,固定牢靠;护壁施工预钢制防水套管以及止水翼环,与周围钢筋固定牢靠,对洞口止水涌水涌沙双层加固;当机头进洞之后,启动顶管机刀盘,用主顶油缸徐徐把顶管机推入土中;当工具管完全出洞后,初始推进工作完成,此时应停下来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

13、s72、顶进施工:初始顶进将所有前期调整工作做完后,进入正常顶进程序;当一节管节顶进结束后,重复以上操作程序,实施继续顶进;

14、其中,顶进过程中通过注浆孔注入膨润土泥浆,使膨润土泥浆在管外壁与土层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泥浆润滑套,变原来的干摩擦状态为液体摩擦状态;预留注浆孔纵向间距为6m,即每节管子上环向在同一断面上开3个孔为1组,底部不布置注浆孔;

15、s73、顶管出洞:在工作井预留孔处安装橡胶止水圈外,顶管机头出洞时由机头研磨破洞,严禁人工破洞;当泥水平衡顶管机推进完毕,安放第一节管节时,应将泥水平衡顶管机与导轨进行临时焊接处理;对工作井顶管前最后一节护壁进行回填;对接收坑机头出洞时采取“沙箱法”处理,并对接收井进行安全支护;在工作井、接收井回填时对井周围进行压浆处理;

16、s80、后背墙拆除:工作井均为双向顶进,后背墙设计50至55cm,上游顶进完成后,拆除顶管设备,依次吊装顶铁、油泵、轨道和其他顶进设备至工作范围安全区域内,切除后背墙混凝土及钢筋;切割完毕后,测量放线,下游顶进后背墙钢筋绑扎、模板立筑、混凝土浇筑,达到设计强度后,吊装顶进设备进入井底安装,继续下游顶进。

17、进一步地,步骤s50中顶管机调试顺序为:

18、将操作台输出电缆分别与对应的接口接好以后,逐步送电,观察各仪表电压值是否正常;然后依次送电检查各设备运行状态,送水泵、排泥泵、抽水泵以及搅拌筒电机旋转方向,排泥泵的调速系统是否正常,若旋转方向相反则调换该电机两相电源线,若发生异常声音或气味,立刻停电检查故障原因,尽快排除;

19、注浆泵采用螺杆泵,不能在无浆液下运行,在调试或运行之前先用管钳扭动转轴,待灵活以后可加水运转,看泵的旋转方向与出口压力;

20、将掘进机各电缆接好,开启操作按钮、动力按钮,并使后方动力站运行;调速旋钮拨至10位,千斤顶切换成伸出,逐渐将调速器拨至0位使全速运行,全部伸出以后再退回,反复操作1—2次进行排气;关闭后方动力站,打开机内动力站,刀盘运行,tv开,看刀盘旋转方向是否正确,转矩仪是否正常,将转矩仪设定于0位,看报警系统是否正常,倾斜仪指示情况,开、关旁通阀和止水阀,动作是否灵活,操作纠偏控制旋钮,观察纠偏指针在光靶上移动的情况,能否达到最大位置;关闭机内动力站,待机10—15分钟,观察掘进机破碎锥体内有无油滴滴下,若有少量渗出无滴下,可视为合格,停止刀盘运转,tv及动力回路操作回路;拆除掘进机电缆线,可以吊装掘进机于导轨之上,准备顶进。

21、进一步地,步骤s50中对工作井始发井和接收井洞口加固,具体步骤如下:

22、①双排旋喷桩洞口土体加固

23、对始发井顶进方向以及接收井轴线上,护壁外侧增加双排旋喷桩,直径500mm,间距350mm,进行洞口土体加固;

24、②砂层采用纵向注浆土加固

25、始发井、接收井洞口上方共设置8根注浆花管,以中心点45度排列,孔距离洞口内口外1m,呈环向设置体加固;

26、将管道进出洞位置在竖井井壁用红色油漆画出来,确定成孔位置并标注;

27、井壁成孔采用dn40水钻无振动开孔,穿透竖井井壁后,埋入事先加工成型的dn32注浆花管,斜向上10-15度用风镐将注浆花管打入井壁土层,花管外露200mm左右,以便注浆管混合器连接;

28、风镐打入花管如遇岩石或较硬质土层可移动孔位的方式,确保花管不变形、弯曲;

29、成孔完毕经过检查满足注浆条件后,进行注浆。

30、进一步地,在步骤s72中,正式开始顶进前对泥水管理进行计算,以确定泥水的技术参数;泥水的技术参数包括流量、流速、压力和相对密度;

31、①流速和流量

32、为了不引起管道堵塞,流速必须大于一定值,所述定值为临界流速,当排泥管公称直径为100mm时,其中,公称直径100mm管的实际内径为105.3,临界流速为2.2—2.4m/s,流量q为:

33、q=v×s=(105.3/2×10-3)2×π×(2.2~2.4)≈0.019~0.021m3/s

34、=1.15~1.25m3/min,

35、实际流速大于临界流速,取q≥1.4m3/min

36、②泥水压力

37、所述泥水压力由排泥管总长度和挖掘面地下水压力决定;

38、l=l1+l2+△l+h1+h2

39、l:排泥管最大长度;

40、l1:推进最大距离;

41、l2:基坑到沉淀池距离;

42、△l:由阀、弯头引起损失折算成的长度,一般取10~20m;

43、h1:基坑深度;

44、h2:沉淀池排泥口到地面高度;

45、扬程损失:hf2=l×△hf2;

46、△hf2:每米扬程损失,取0.075~0.106;

47、损失压力:△p=ρghf2;

48、其中,ρ为泥水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49、泥水压力:p=pw+△p+(0.1~0.2);

50、pw为地下水压力,覆土浅取0.1,覆土深、地下水位高取0.2。

51、进一步地,在步骤s72中,选择触变泥浆材料,对膨润土取样测试,取样测试的主要指标为造浆率、失水量和动塑比;

52、触变泥浆的参数为:膨润土8%,纯碱4‰,掺加药剂cmc、php,漏斗粘度119″2,视粘度cp 21,失水量12.6ml,终应力80,比重1.048,稳定性0~0.001;

53、压浆方式要以同步注浆为主,补浆为辅。

54、进一步地,在步骤s72中,对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顶管管节和周边构筑物进行监测;

55、其中,对顶管管节的监测包括以下内容:地下水压力、泥水仓水压力、管节透水量以及有无异味气体;

56、对周边构筑物进行监测包括以下内容:

57、管道顶进前,沿管道走向,在地面上布设路面沉降观测点测出初始数据;在管道顶进过程中每天早、中、晚定时对管道穿过的路面沉降进行观测;最后注射水泥浆完成再对路面进行一次观监测点布置;布置观监测点具有如下要求:

58、⑴所有监测点必须在施工开始前进行埋设、布置,采用素混凝土基础,包封钢钉,仅留钉帽在地面上;

59、⑵在设置监测点时,避开各种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以确保不被破坏;

60、⑶基坑监测点布置:监测点设置在基坑顶部上,基坑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每个基坑布置监控点6个;

61、⑷周边道路监测点的布置:在基坑周边道路沿线设置沉降监测点,道路路面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基坑深度的1~3倍,每侧道路路面的监测点布置不少于3个,路面沉降监测点设置为纵向间距20m,横向间距5m;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少于5个;

62、⑸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地下管线监测点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为15~25m,并延伸至基坑以外20m;给水、燃气等压力管线设置直接监测点,直接监测点设置在管线上,也可以利用阀门开关、抽气孔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作为监测点;

63、⑹邻近建筑物监测点布置: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均布置监测点,并分别沿平行、垂直于坑边的方向上布置,在建筑物邻基坑一侧,平行于坑边方向上的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15m,每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少于3个。

6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65、本发明提供的快速路桥底内涝点的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快速路桥底内涝点的隧道施工,解决了“平日交通量大,横跨车陂路施工的交通围蔽难度高,桥底明显出现内涝,施工难度大”的问题,能够更好的保障施工进度,避免了施工期间给交通带来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