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

文档序号:35546804发布日期:2023-09-23 21:0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辆排气系统研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目前针对车辆尾气系统研发的台架试验当中,针对专用不同型号尾气过滤装置,需要设置不同专用连接件,在进行不同对象的试验时可能会设计并更换新的连接件,通用性较差,试验周期被延长以及试验成本被增加等问题。在研究不同型号的尾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性能试验时,需要快速的实现尾气净化装置与进气管道连接,要求连接稳固、便捷且具有拆装性能。目前,连接进气管道与尾气净化装置的做法是通过法兰盘螺纹进行连接,每次连接都需要拆卸与安装多颗螺纹才能保证稳固性和气密性。试验结束后还需等待排气管降温了之后才能拆卸,进而安装新的尾气净化装置,影响了试验进度。针对法兰盘连接出现的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提高了试验过程中进气管与尾气净化装置连接安装的便捷性,大大提升了试验效率,节省了连接安装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系统试验中的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夹紧螺栓、连接螺栓、连接螺母、连接管主体、半环卡扣、密封圈,连接管主体为前端小后端大的筒状连接管,连接管主体后端外表面设有凸台,凸台上设置螺纹孔;连接时,通过夹紧螺栓与连接管主体后端凸台中螺纹孔配合来使连接装置同尾气净化进气端管夹紧连接,连接管主体前端通过两个半环卡扣以及两对连接螺母、连接螺栓和两只密封圈与进气管套装在一起。

2、所述的连接管主体与尾气过滤装置连接端设有凸台,凸台中心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孔径大小为3mm,凸台长为6mm高为2mm,凸台数量为3个,每两个凸台相隔120°均匀分布在连接管主体后端口。

3、所述的半环卡扣两端各设置有一端耳,每个端耳中间设有连接孔,进行连接时,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与连接螺母配合将连接管主体与进气管道进行连接,半环卡扣中间设有环状凸起用于使连接管主体前端与进气管连接更紧密。

4、所述密封圈数量为2个,放置在环状凸起两侧与连接管主体外壁贴合保证气密性,连接管主体后端口内部设有阶梯凹槽,其靠近连接管主体后端口处凹槽直径为40mm,阶梯凹槽向连接管主体的内部延伸多阶,以便连接不同口径进气管。

5、所述夹紧螺栓数量为3个。

6、所述连接管主体中每个阶梯凹槽内侧设有防滑条纹,用于连接防滑。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便捷、快速地安装连接需要进行试验的尾气过滤装置与进气管道,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管主体中设置有多级台阶凹槽,使得本装置能适应多种不同型号尾气净化装置进气管口径大小,大大提高试验的效率,节约试验时间,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性好,推广于需要进行管状连接的车辆排气系统台架试验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夹紧螺栓(1)、连接螺母(2)、连接螺栓(3)、半环卡扣(4)、连接管主体(5)、凸台(6)、密封圈(7),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主体(5)为前端小后端大圆柱形筒状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主体(5)后端设有3个凸台(6),每个凸台(6)间隔120°,所述连接管主体(5)前端口外壁套装半环卡扣(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卡扣(4)两端各设有一端耳(40),所述端耳(40)中间设有连接孔(41),所述连接螺栓(3)穿过连接孔(41)与连接螺母(2)配合连接,所述半环卡扣(4)内侧中间设有环状凸起(42),所述密封圈(7)放置在环状凸起(42)两侧与连接管主体(5)外壁贴合保证气密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6)中心设有螺纹孔(60),所述夹紧螺栓(1)穿过螺纹孔(60)与连接管主体(5)外壁接触,用于夹紧,所述连接管主体(5)的后端口处设有阶梯凹槽(51),阶梯凹槽(51)靠近连接管主体(5)的端口处的凹槽直径为40mm,阶梯凹槽(51)向连接管主体的内部延伸多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主体(5)中的阶梯凹槽(51)内侧设有防滑条纹(5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尾气过滤试验管道连接装置,包括夹紧螺栓、半环卡扣、连接螺栓、连接螺母以及连接管主体。进气管通过两个半环卡扣与连接管主体相连,连接管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凸台,凸台内设有螺纹孔,夹紧螺栓通过与螺纹孔配合,使装置与尾气净化装置进气管相连。通过本技术的运用,能方便地连接需要进行试验的尾气净化装置与其进气管道。本技术中连接管主体端口针对不同口径试验进气管,设计了阶梯凹槽。本装置能适应多种不同型号类型的尾气过滤器口径大小,有效提升试验效率,缩短产品研制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郭秀荣,裴嬴一,王嘉璇,张言林,尚秀杰,贾明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北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33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