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6294发布日期:2023-11-06 21:2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顶管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受地理环境及周边建筑的影响,顶管作业的施工井直径受限。目前顶管作业的涵管长度为2米,当作业空间受限时,无法采用行程为2米的油缸时,只能通过减少油缸的行程和缸体长度,来满足现场需求。但是在顶管作业时,油缸无法将涵管完全顶推至隧洞,因此需要借助辅助装置进行顶推。

2、进一步的,中国专利文献cn216583969u,公开/公告日:2022年5月24日,公开了一种顶管顶铁,该方案采用圆弧结构,在使用时,待顶推的涵管与地面有一定的间隙,在该顶铁受力之前,还需要工具或者装置将该顶铁垫高,使该顶铁的端部能够对正涵管的管壁,使用较为麻烦,施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通过门型结构设计,纵向设置的空腔柱体与涵管接触,从而不管涵管与地面的间隙值大小,均能快速方便的放置到位进行顶推作业,操作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型钢构本体,所述门型钢构本体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空腔柱体和连接在两侧所述空腔柱体上端的连接体,所述空腔柱体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的下端与底板连接固定,上端与斜板连接固定,内板和外板的两侧分别固接有门型侧板,两侧所述门型侧板在位于两侧的斜板之间的上端固接有顶板;所述空腔柱体内安装有支撑体。

3、所述顶板的下侧还安装有加强板,加强板分别与两侧的门型侧板,以及顶板固接。

4、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第一支撑管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管,第一支撑管纵向间隔的安装在空腔柱体内,第二支撑管安装在相邻第一支撑管之间。

5、相邻所述第一支撑管之间的第二支撑管设有多个。

6、所述门型钢构本体在位于连接体的顶部安装有吊耳。

7、两侧所述空腔柱体的底板下侧还分别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轮组。

8、所述第一轮组为轨道轮,所述第一轮组放置在第一轨道上, 第一轨道沿两侧门型侧板的方向延伸。

9、所述第一轨道上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平移轨道,平移轨道的下侧通过支撑框架与第二轨道轮连接,第二轨道轮的下侧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方向垂直。

10、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支撑体用于加强空腔柱体的结构强度,防止在顶推时挤压变形,通过门型结构设计,纵向设置的空腔柱体与涵管接触,从而不管涵管与地面的间隙值大小,均能快速方便的放置到位进行顶推作业,操作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

12、2、两侧空腔柱体的底板下侧还分别安装有两个第一轮组,便于门型钢构本体微调移动。

13、3、当门型钢构本体设置轨道系统时,使用时,将平移轨道与第一轨道对正,门型钢构本体便能沿第一轨道纵向顶推,顶推完吊装下一涵管时,将门型钢构本体通过第二轨道侧移,从而便于用油缸在开始阶段顶推涵管,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型钢构本体(10),所述门型钢构本体(10)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空腔柱体(20)和连接在两侧所述空腔柱体(20)上端的连接体(30),所述空腔柱体(20)包括内板(21)和外板(22),内板(21)和外板(22)的下端与底板(23)连接固定,上端与斜板(24)连接固定,内板(21)和外板(22)的两侧分别固接有门型侧板(25),两侧所述门型侧板(25)在位于两侧的斜板(24)之间的上端固接有顶板(31);所述空腔柱体(20)内安装有支撑体(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的下侧还安装有加强板(32),加强板(32)分别与两侧的门型侧板(25),以及顶板(31)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40)包括第一支撑管(41)和第二支撑管(42),第一支撑管(41)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管(42),第一支撑管(41)纵向间隔的安装在空腔柱体(20)内,第二支撑管(42)安装在相邻第一支撑管(4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支撑管(41)之间的第二支撑管(42)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钢构本体(10)在位于连接体(30)的顶部安装有吊耳(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空腔柱体(20)的底板(23)下侧还分别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轮组(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50)为轨道轮,第一轮组(50)放置在第一轨道(60)上, 第一轨道(60)沿两侧门型侧板(25)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60)上设有缺口(61),缺口(61)内设有平移轨道(62),平移轨道(62)的下侧通过支撑框架(70)与第二轨道轮(80)连接,第二轨道轮(80)的下侧设有第二轨道(90),所述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60)方向垂直。


技术总结
一种顶管作业顶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型钢构本体,所述门型钢构本体包括两侧对称设置的空腔柱体和连接在两侧所述空腔柱体上端的连接体,所述空腔柱体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的下端与底板连接固定,上端与斜板连接固定,内板和外板的两侧分别固接有门型侧板,两侧所述门型侧板在位于两侧的斜板之间的上端固接有顶板;所述空腔柱体内安装有支撑体,支撑体的两端分别抵靠两侧的门型侧板。通过门型结构设计,纵向设置的空腔柱体与涵管接触,从而不管涵管与地面的间隙值大小,均能快速方便的放置到位进行顶推作业,操作简单,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杰,陈晶晶,徐锋,陈双庆,郑华锋,欧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朝阳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