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4427发布日期:2024-03-22 10:27阅读:6来源:国知局
电动阀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阀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电动阀通过在阀体上增加外螺纹,通过螺纹方式固定在阀座上,其预紧方式需要通过专用工装来实现,同时装配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预紧力,其缺点是需要借用工装才能实现阀体的装配和拆卸,增加了整车组装的难度,同时因为螺纹及专用工装的设置,导致了阀体外圆增加,增加了材料成本和阀体的重量;又或通过异性体旋转后固定在具有异性槽的阀座上,其定位方式需要通过定位销固定,但是这种定位销固定方式需要用两个定位销来固定阀体,防止阀体转动,如果定位销与阀体过盈或者过渡配合,需要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压装或敲击,减低了装配效率和增加了装配难度,如果定位销与阀体间隙配合,在使用过程中因抖动会导致定位销脱落,从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阀,该电动阀不需要专业工装,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电动阀,包括:阀座;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抵接在所述阀座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抵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

4、由此,通过将固定件抵接在阀体的固定部上,并且通过紧固件与阀座固定连接,如此能将固定件、阀座和阀体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在不使用专用工装的基础上,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座包括:座体和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于所述座体的端面一侧且所述座体的端面另一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固定部抵接在所述座体的端面上,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台固定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端和抵接部,所述固定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部的两端,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端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台的两端固定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抵接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为圆环形,所述安装台和所述抵接部均为半圆形环,所述固定部抵接在所述安装台和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周面上。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阀座的端部且套设在所述阀体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阀座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固定件抵接在所述阀座的端面上。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固定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穿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设所述穿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动阀。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端和抵接部,所述固定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抵接部的两端,所述抵接部抵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端分别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台的两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圆环形,所述安装台和所述抵接部均为半圆环形,所述固定部抵接在所述安装台和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周面上。

5.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固定件抵接在所述阀座的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固定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穿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设所述穿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阀以及车辆,该电动阀,包括:阀座;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抵接在所述阀座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抵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固定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由此,通过将固定件抵接在阀体的固定部上,并且通过紧固件与阀座固定连接,如此能将固定件、阀座和阀体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在不使用专用工装的基础上,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乐强,许敏,叶梅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