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铰链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5689发布日期:2024-02-26 16:5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铰链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铰链模组,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1、对于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有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和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两种,对于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所述柔性屏在移动终端折叠时处于外侧,对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其柔性屏在移动终端折叠时处于内侧。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和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右壳体之间,都由铰链连接,均可折叠和展平(180°)柔性屏,但在展平后无法继续向着反向折叠方向转动,也即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无法进行外折运动,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无法进行内折运动。

2、现在已有能够实现内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报道,也即能够从内折折拢状态打开到展平,并继续打开到大于180°,比如能够打开到300°或外折折拢。但这类内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对于内折部分,大都只能实现u形折弯,这样,内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在内折闭合时,合拢的左右壳体之间会产生条较宽的缝隙,影响美观度。如果内折部分实现水滴形让位来实现左右壳体在闭合时有较窄且等宽的缝,目前需要左右壳体具有滑动行程,但对于大尺寸的柔屏平移动终端,很难在兼顾外折的情况下,实现大行程滑动,而影响在内外折功能在大尺寸柔屏平移动终端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其铰链形式能够应用于大于180°的翻转式运动,并且,尤为适于大尺寸柔性屏移动终端,比如柔性屏笔记本电脑的应用,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从内折折拢到打开展平再到外折打开到最大角度时,能够使得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侧和后侧壳体产生远离中部连接架的更大行程的滑动,同时有利于对中部结构的遮蔽隐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包括位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左侧运动结构和右侧运动结构分别有转动连接臂,所述转动连接臂可转动地安装在中间连接架上,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推拉连杆机构和滑动连接架;

3、所述推拉连杆机构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

4、所述滑动连接架与转动连接臂滑动连接;

5、所述推拉连杆机构通过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和所述滑动连接架连接,所述推拉连杆机构与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和所述转动连接臂的转动轴线布置为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从内折折拢到打开展平再到外折打开到最大角度时,推拉连杆机构与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向远离中间连接架方向运动,而通过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转化为滑动连接架的向着中间连接架的位移,且滑动连接架的滑动位移量大于推拉连杆机构与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的滑动位移量,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从外折打开到最大角度到展平再到内折折拢时,推拉连杆机构与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向靠近中间连接架方向运动,而通过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转化为滑动连接架的向着远离中间连接架方向运动,且滑动连接架的滑动位移量大于推拉连杆机构与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位的滑动位移量。

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7、以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打开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推拉连杆机构与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位于所述转动连接臂的转动轴线的下方,所述推拉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内端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外端和第二连杆的内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外端和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连接;

8、第二连杆也与转动连接臂滑动连接,其滑动连接的滑轨位置、第一连杆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位置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位置相配合,使得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内折折拢时第一连杆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相比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所述中间连接架的中线。

9、所述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采用两段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连接轴被约束为能沿平行于转动连接臂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拉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和滑动连接架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长度长于第四连杆,且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第三连杆与推拉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和第四连杆与滑动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均垂直于转动连接臂转动轴线。

10、所述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采用两段连杆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均分别由两根转动连接的连杆组成,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转动连接而使得两段连杆机构呈四边形连杆机构,且第三连杆的长度长于第四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连接轴被约束为能沿平行于转动连接臂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推拉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和滑动连接架转动连接;且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第三连杆与推拉连杆机构转动连接的轴线和第四连杆与滑动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均垂直于转动连接臂转动轴线。

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铰链的铰链模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2、一种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的铰链,分别位于中间连接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铰链模组包括位于第一端的联动模组和第二端的联动模组,所述联动模组控制所述铰链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在外折行程范围内和内折行程范围内同步反向转动;

13、第一端的联动模组和第二端的联动模组之间连接随联动模组一起转动的依次排列的多块中间支撑板,形成整体链板状转动组件;所述多块中间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所述多块中间支撑板能够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位于展平状态时,拼接为柔性屏支撑结构,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内折闭合时,多块中间支撑板形成容纳柔性屏弯曲中部的空间;

14、联动模组采用多排链式转动连接结构,并且链节的端部设置齿轮,同排链节通过齿轮依次啮合连接,相邻排的链节通过轴错位转动连接,联动模组的中部链节两端连接的轴与中间连接架连接,中部链节所在排的链节的两端连接的轴对应连接同一块中间支撑板。

1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16、以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打开展平状态为参考状态,所述推拉连杆机构与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位于所述转动连接臂的转动轴线的下方,所述推拉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内端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外端和第二连杆的内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外端和反向行程放大连接结构连接;第二连杆也与转动连接臂滑动连接,其滑动连接的滑轨位置、第一连杆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位置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位置相配合,使得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内折折拢时第一连杆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的轴线相比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的轴线更靠近所述中间连接架的中线。

17、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铰链的第一连杆结合为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板,形成遮蔽结构。

18、所述铰链设置有锁定结构而用于在铰链打开和折拢到不同时角度锁定当前的角度。

19、所述第一连杆与中间连接架的转动连接轴被设置为能够轴向滑动而在其端部设置为锁头,并由弹簧轴向支撑,所述转动连接臂围绕其转动连接轴设置若干个与所述锁头配合的锁槽。

20、所述中部链节两端连接的轴和中间连接架转动连接,联动模组的两端分别与左侧运动结构和右侧运动结构的转动连接臂在偏离转动连接臂转动轴线的位置转动连接。

21、所述中部链节所在排的链节设置5块,所述中部支撑板设置为5块,且,位于两侧的中部支撑板的宽度大于位于它们之间的三块中部支撑板的宽度。

22、所述联动模组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运动结构的转动连接臂,在偏离转动连接臂的转动轴线的部位转动连接。

23、至少部分的所述中间支撑板在折叠式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外折闭合时,对弯曲的柔性屏中部起支撑作用。

24、本实用新型的铰链结构能够从内折打开、展平、继续转动转换到外折以及从外折到展平、再继续转动转换到内折折拢,整体行程可以是360°或大于180°小于360°的某个角度(比如300°),满足翻转式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要求,使得柔性屏能够从移动终端的内侧翻转到外侧,又能从移动终端的外侧翻转到内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使左右壳体实现大行程的滑动,适于翻转式大尺寸柔性屏移动终端在内折时实现水滴形让位,在应用在翻转式柔性屏笔记本电脑中时,使其在内折闭合时左右壳体之间有较窄且等宽的缝,同时又能使中部结构更容易地被遮蔽隐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