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液过滤机构及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0460发布日期:2023-10-14 13:0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液过滤机构及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稀油站装置,特别是一种油液过滤机构及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一次除尘风机的使用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风机轴承温度过高,温度过高就会有报警甚至跳停故障发生,而风机稀油站的正常运行则是保证电除尘风机轴承温度冷却的重要手段。

2、稀油站长时间使用会与轴承等机体零部件之间反应或摩擦,从而产生杂质使油品降低,现有的处理办法一般都是定期对油液整体更换来去除杂质,成本较大,缺少可简单去除杂质的过滤装置;此外,目前在使用的一次除尘风机稀油站供油温度一般在要求40℃以下,在生产节奏快的情况下,除尘风机持续高速运转,稀油站供油温度明显偏高,达到50-60℃以上,时有报警甚至跳停故障发生,受限于单个油箱的体积加上环境温度高,致使油液循环太快,稀油站回油油液热量不能及时进行转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所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可简单去除稀油站油液中杂质的过滤装置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液过滤机构。

4、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液过滤机构,包括,

5、机体组件,包括机台以及设置在机台顶部的动力风机;

6、稀油站组件,所述稀油站组件设置在机台顶部,包括设置在机台顶部的主油箱、自动力风机连接向主油箱之间的主回油管以及自主油箱连接向动力风机与主回油管形成回路的主出油管;

7、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主回油管与主油箱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液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主回油管包括自动力风机的自由端连接向主油箱的自由端回油管以及自动力风机的传动端连接向主油箱的传动端回油管;

9、所述主出油管包括自主油箱连接向动力风机的自由端的自由端出油管以及自主油箱连接向动力风机的传动端的传动端出油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液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回油管与主油箱之间管道上的连接部、设置在连接部一侧的安装部以及设置在安装部底侧的过滤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液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主回油管与主油箱之间管道上的伸缩管、连接在伸缩管一端的连接管、设置在连接管内部靠近伸缩管一端的第一弹簧以及连接在第一弹簧端部并与连接管另一端匹配的第一密封球。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液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在连接管一端并与连接管端部匹配的安装管、转动连接在安装管表面并与连接管表面螺纹连接的连接套、设置在安装管内部一侧的第二弹簧、连接在第二弹簧端部并与安装管内部另一侧匹配的第二密封球以及设置在第一密封球与第二密封球之间的连通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液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部包括斜向设置在安装管底侧的过滤管、设置在过滤管内部并与过滤管内壁匹配的滤筒、设置在滤筒一端并与过滤管表面螺纹适配的安装筒、开设在过滤管端部内侧的密封槽以及设置在安装筒内壁并与密封槽匹配的密封块。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液过滤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球与第二密封球之间的连通管、设置在连通管表面的密封圈以及开设在连通管表面靠近端部一侧的镂槽。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液过滤机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部、安装部与过滤部之间相互配合,可通过连接部与安装部将过滤部快速安装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可简单去除稀油站油液中杂质的过滤装置的问题,不用整体更换油液也能将其中杂质去除,方便维护。

16、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受限于单个油箱的体积加上环境温度高,致使油液循环太快,稀油站回油油液热量不能及时进行转换的问题。

17、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包括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以及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设置在机台一侧,包括设置在机台一侧的水箱、设置在水箱内部的副油箱、连接在水箱与副油箱一侧的管道部以及设置在水箱与管道部相连的水泵。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管道部包括设置在副油箱与主回油管之间的副出油管、设置在副油箱与主出油管之间的副回油管、以及设置在水箱与水泵之间的回水管件;

19、所述回水管件包括自水泵向水箱下侧连接的进水管以及自水箱上侧向水泵连接的出水管。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冷却组件以及设置在水泵与出水管之间的冷却管;

21、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水箱底部,包括设置在水箱底部并将冷却管覆盖的连接箱、设置在连接箱底部的冷却风扇以及设置在风扇上方靠近冷却管的出风口。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回油组件与冷却组件之间相互配合,可通过额外设置的副油箱增加油液回路路程,并通过冷却组件进行冷却降温,解决了油液循环太快,稀油站回油油液热量不能及时进行转换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油管(202)包括自动力风机(102)的自由端连接向主油箱(201)的自由端回油管(202a)以及自动力风机(102)的传动端连接向主油箱(201)的传动端回油管(202b);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00)包括设置在主回油管(202)与主油箱(201)之间管道上的连接部(301)、设置在连接部(301)一侧的安装部(302)以及设置在安装部(302)底侧的过滤部(30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1)包括设置在主回油管(202)与主油箱(201)之间管道上的伸缩管(301a)、连接在伸缩管(301a)一端的连接管(301b)、设置在连接管(301b)内部靠近伸缩管(301a)一端的第一弹簧(301c)以及连接在第一弹簧(301c)端部并与连接管(301b)另一端匹配的第一密封球(301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02)包括设置在连接管(301b)一端并与连接管(301b)端部匹配的安装管(302a)、转动连接在安装管(302a)表面并与连接管(301b)表面螺纹连接的连接套(302b)、设置在安装管(302a)内部一侧的第二弹簧(302c)、连接在第二弹簧(302c)端部并与安装管(302a)内部另一侧匹配的第二密封球(302d)以及设置在第一密封球(301d)与第二密封球(302d)之间的连通件(302e)。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303)包括斜向设置在安装管(302a)底侧的过滤管(303a)、设置在过滤管(303a)内部并与过滤管(303a)内壁匹配的滤筒(303b)、设置在滤筒(303b)一端并与过滤管(303a)表面螺纹适配的安装筒(303c)、开设在过滤管(303a)端部内侧的密封槽(303d)以及设置在安装筒(303c)内壁并与密封槽(303d)匹配的密封块(303e)。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件(302e)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球(301d)与第二密封球(302d)之间的连通管(302e-1)、设置在连通管(302e-1)表面的密封圈(302e-2)以及开设在连通管(302e-1)表面靠近端部一侧的镂槽(302e-3)。

8.一种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油液过滤机构,以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403)包括设置在副油箱(402)与主回油管(202)之间的副出油管(403a)、设置在副油箱(402)与主出油管(203)之间的副回油管(403b)、以及设置在水箱(401)与水泵(404)之间的回水管件(403c);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500)以及设置在水泵(404)与出水管(403c-2)之间的冷却管(403c-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稀油站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液过滤机构及除尘风机稀油站回油冷却装置,包括机体组件,包括机台以及设置在机台顶部的动力风机;稀油站组件,所述稀油站组件设置在机台顶部,包括设置在机台顶部的主油箱、自动力风机连接向主油箱之间的主回油管以及自主油箱连接向动力风机与主回油管形成回路的主出油管;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主回油管与主油箱之间。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连接部、安装部与过滤部之间相互配合,可通过连接部与安装部将过滤部快速安装拆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可简单去除稀油站油液中杂质的过滤装置的问题,不用整体更换油液也能将其中杂质去除,方便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脸,代方柱,文征,黄磊,李清宇,韦健尚,陶欧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