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7821发布日期:2023-11-17 17:1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管道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工和石化,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世界对化工产品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化工和石化行业发展迅速,高温或低温的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多。高温或低温的管道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温差,管道由于热胀冷缩会在其轴向产生伸缩,管道产生轴向载荷,该轴向载荷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大。为防止管道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温差对管道造成损坏,需要设置管道平衡装置来平衡管道的轴向载荷。

2、现有技术中,管道平衡装置为薄板结构,管道平衡装置固定在厂房的房梁或固定架上,管道平衡装置包裹在管道的外壁上,管道平衡装置与管道的外壁接触。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和多个筋板,多个筋板沿着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固定在管道主体的外壁上,管道平衡装置与筋板在管道主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当管道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温差时,筋板压接在管道平衡装置上,通过管道平衡装置来平衡管道的轴向载荷,使得管道在管道平衡装置的作用下不易产生形变,从而可以防止管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温差对管道造成损坏。

3、然而,管道平衡装置与管道接触,管道平衡装置的温度接近管道的温度。当管道平衡装置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较大时,管道平衡装置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使得管道平衡装置的强度降低,从而会导致管道运行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平衡装置,以解决管道平衡装置与管道的外壁接触,管道平衡装置的温度接近管道的温度。当管道平衡装置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较大时,管道平衡装置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使得管道平衡装置的强度降低,从而会导致管道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平衡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高温或低温的管道上,所述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和多个筋板,包括装置主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

3、所述装置主体可套在所述管道主体上,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外壁、内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管道主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壁和所述内壁之间,所述内壁相对于所述外壁更靠近所述管道主体;

4、所述第一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内壁和所述管道主体之间,所述第一保温层被构造为阻碍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管道主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保温层被构造为阻碍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筋板之间进行热量传递。

5、可选地,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空腔,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两个连接主体,每个所述连接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相对接,两个所述连接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6、所述第二保温层分别与所述管道主体和所述第一保温层相抵接。

7、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在所述内壁和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所述固定带捆绑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上,以将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在所述管道主体上。

8、可选地,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内壁和所述管道主体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3~10mm。

9、可选地,每个所述连接主体包括外板、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两个所述连接主体的所述外板、所述内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空腔;

10、两个所述连接主体的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的侧壁为所述第一侧壁,两个所述连接主体的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的侧壁为所述第二侧壁,所述外壁为两个所述连接主体的外板远离所述内板的一侧的外壁,所述内壁为两个所述连接主体的内板远离所述外板的一侧的内壁,所述内壁围成圆形通孔。

11、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半圆环板和多个第一凸板,多个所述第一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环板远离所述管道主体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12、所述第一凸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可与厂房的房梁或固定架固定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二保温层固定在所述第一半圆环板上,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5~10mm。

14、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半圆环板和多个第二凸板,多个所述第二凸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圆环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远离所述管道主体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外板包括多个圆弧段和多个凸起段,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之间连接一个所述凸起段;

15、每个所述第一凸板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凸板和一个所述凸起段,所述凸起段在所述管道主体的轴向上连接在所述第一凸板和所述第二凸板之间。

16、可选地,每个所述连接主体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每个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环板、所述第二半圆环板、所述圆弧段和所述内板连接,多个所述隔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多个分隔腔,每个所述分隔腔中设置有第三保温层。

17、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和所述第三保温层为玻璃棉层或陶瓷纤维毯层。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平衡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装置主体可套在管道主体上,装置主体具有外壁、内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外壁和内壁在管道主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管道主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可被筋板压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连接在外壁和内壁之间,内壁相对于外壁更靠近管道主体;第一保温层设置在内壁和管道主体之间,第一保温层被构造为阻碍装置主体与管道主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第二保温层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二保温层被构造为阻碍装置主体与筋板之间进行热量传递。通过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将装置主体与管道主体和筋板隔离,可以阻碍装置主体与管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使得管道平衡装置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减小,管道平衡装置产生的热应力较小,从而不仅能有效提高管道平衡装置的强度,而且通过管道平衡装置还能平衡管道的轴向载荷,进而可以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管道平衡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高温或低温的管道上,所述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和多个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平衡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空腔,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两个连接主体,每个所述连接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主体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相对接,两个所述连接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置在所述内壁和所述第一保温层之间,所述固定带捆绑在所述第一保温层上,以将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在所述管道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内壁和所述管道主体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保温层的厚度为3~1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主体包括外板、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两个所述连接主体的所述外板、所述内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所述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半圆环板和多个第一凸板,多个所述第一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环板远离所述管道主体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固定在所述第一半圆环板上,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半圆环板和多个第二凸板,多个所述第二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径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圆环板远离所述管道主体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凸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外板包括多个圆弧段和多个凸起段,相邻两个所述圆弧段之间连接一个所述凸起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主体还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中,每个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圆环板、所述第二半圆环板、所述圆弧段和所述内板连接,多个所述隔板在所述管道主体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多个分隔腔,每个所述分隔腔中设置有第三保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和所述第三保温层为玻璃棉层或陶瓷纤维毯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平衡装置,涉及化工和石化技术领域。管道平衡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装置主体的外壁和内壁在管道主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管道主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连接在外壁和内壁之间,内壁相对于外壁更靠近管道主体;第一保温层设置在内壁和管道主体之间。通过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将装置主体与管道主体和筋板隔离,可以阻碍装置主体与管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使得管道平衡装置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减小,管道平衡装置产生的热应力较小,从而不仅能有效提高管道平衡装置的强度,而且通过平衡装置还能平衡管道的轴向载荷,进而可以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凡,梁艳,张军,李聪晓,胡一鸣,任超,樊伟,曹婷,张鹏鹏,米丰,方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