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96727发布日期:2024-01-16 11:3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虚拟手术模拟装置,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1、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可以建立一个虚拟3d环境以及可交互操作平台,从而可以实现虚拟手术的操作,以供医生进行模拟练习的目的,并且模拟手术装置普遍智能化,使用人员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装置本身及时得到触觉等相应感官上的反馈,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现有的虚拟手术模拟装置通常会装配显示屏幕进行配合使用,且大多数显示屏都是依靠安装架与装置本身进行连接,但由于安装架本身为一体化的固定式结构,并且通过螺栓与模拟装置进行连接,因此显示屏无法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位置调节,在一定程度会对使用者在使用模拟装置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模拟装置所装配的显示屏无法进行相应位置调节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包括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所述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

3、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螺杆的表面活动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移动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盘;

4、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安装块的表面螺纹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转动安装有卡接板,所述安装块的顶面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卡接槽。

5、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表面与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与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部与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相贴合,所述连接盘的顶面与安装块的底面固定连接。

6、其中,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板的表面与第二卡接槽的内部相卡接,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安装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安装盘的底面与安装块的顶面相贴合。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8、上述方案中,设置移动组件和转动组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进行转动,使得螺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其表面所安装的第一卡接槽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通过电动推杆的延伸或收缩,可以带动转动组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高度上的调整,并通过将固定螺栓向外转动,使得卡接板能够同步移动,并且其一侧脱离安装盘表面开设的第二卡接槽,此时可以将安装盘转动,以带动连接柱表面所连接的显示屏进行水平转动,并且在转动至一定角度时,将固定螺栓转动复位,使得卡接板能够安插在对应的第二卡接槽内,以对安装盘整体进行固定,因此不仅可以对显示屏进行水平以及高度位置的调整,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情况对其摆放角度进行相应调节,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实用性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包括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表面与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与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部与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相贴合,所述连接盘的顶面与安装块的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显示屏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板的表面与第二卡接槽的内部相卡接,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安装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安装盘的底面与安装块的顶面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馈式智慧虚拟手术模拟装置,包括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虚拟手术模拟装置主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移动组件,移动组件的顶面固定安装有转动组件。上述方案中,设置移动组件和转动组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进行转动,使得螺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其表面所安装的第一卡接槽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通过电动推杆的延伸或收缩,可以带动转动组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高度上的调整,将固定螺栓转动复位,使得卡接板能够安插在对应的第二卡接槽内,以对安装盘整体进行固定,因此不仅可以对显示屏进行水平以及高度位置的调整,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情况对其摆放角度进行相应调节,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实用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何霄,文五,骆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医博士医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