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8711发布日期:2024-02-02 21:5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阀,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悬挂减振系统的减振器电磁阀。


背景技术:

1、用于汽车半主动悬挂的连续调节的减振器(可称cdc减振器),目的是通过减振器电磁阀工作而调节不同电流下的减振器的阻尼力,从而调节汽车减振器的刚度、汽车底盘的振幅,使得汽车行驶舒适。汽车底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拥有合适的减振性能,会选择半主动悬挂来实现该需求,常用的半主动悬挂为cdc电磁悬挂,其控制核心为cdc减振器电磁阀。汽车在不同的路面行驶过程中,悬架控制单元ecu能根据路面颠簸情况,通过不同电流由减振器电磁阀控制cdc减振器的阻尼力大小,保证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

2、目前,减振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外壳、电磁阀腔体外壳,该电磁阀腔体外壳内依次装有控制阀芯、阀片、内阀芯,该电磁阀外壳内装有线圈、阀杆,所述内阀芯具有内阀芯流道孔,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外表面与电磁阀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控制阀芯与阀片之间形成第三流道,此内阀芯流道孔、第二、三流道供阻尼液流动,但电磁阀腔体外壳与内阀芯之间为内阀芯活动的配合,控制阀芯(圆柱状)与阀片(为圆形孔)为普通对接设置,导致调节范围不够,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调节不够线性,流阻调节不够线性,影响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平顺性。且电磁阀外壳采用焊接方式对外连接,其安装拆卸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振器阻尼力调节范围较大、调节线性精准的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外壳、电磁阀腔体外壳,该电磁阀腔体外壳内依次装有控制阀芯、阀片、内阀芯,该电磁阀外壳内装有线圈、阀杆,所述阀杆与控制阀芯相接,所述内阀芯的外端部具有内阀芯流道孔,所述内阀芯的周边上设有内阀芯周向孔,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周边上设有与内阀芯周向孔位置对应的外壳周向孔。

3、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周边上、并与电磁阀外壳对接处具有外壳周向开槽,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内端部具有外壳内端开槽。

4、在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外端部装有限位盖,在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内壁上、并与内阀芯的内端部相接处设有第一台阶,用于对内阀芯的左右移动进行更好限位。所述阀片具有锥形孔,所述控制阀芯具有与阀片的锥形孔对应的锥面状结构。所述电磁阀外壳的外连接部具有螺纹状结构,以方便对外安装连接及拆卸。在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内壁上、并与阀片相接处设有第二台阶,用于更方便安装阀片及对其限位定位。

5、采用本发明后,阻尼液从内阀芯的内阀芯流道孔进入,通过内阀芯的位移,阻尼液的出流量由内阀芯周向孔与外壳周向孔之间形成的第一流道的开度来控制,也可由控制阀芯的锥面状结构与阀片的锥形孔之间形成的第三流道的重合度来控制,从而形成阻尼液出流的二级调节,使得产生的阻尼力调节范围更大、调节也更加线性和更加精确,明显提高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平顺性。



技术特征:

1.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外壳、电磁阀腔体外壳,该电磁阀腔体外壳内依次装有控制阀芯、阀片、内阀芯,该电磁阀外壳内装有线圈、阀杆,所述阀杆与控制阀芯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芯的外端部具有内阀芯流道孔,所述内阀芯的周边上设有内阀芯周向孔,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周边上设有与内阀芯周向孔位置对应的外壳周向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周边上、并与电磁阀外壳对接处具有外壳周向开槽,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内端部具有外壳内端开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外端部装有限位盖,在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内壁上、并与内阀芯的内端部相接处设有第一台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具有锥形孔,所述控制阀芯具有与阀片的锥形孔对应的锥面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外壳的外连接部具有螺纹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内壁上、并与阀片相接处设有第二台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力精准可调式减振器电磁阀,包括电磁阀外壳、电磁阀腔体外壳,该电磁阀腔体外壳内依次装有控制阀芯、阀片、内阀芯,该电磁阀外壳内装有线圈、阀杆,所述内阀芯的外端部具有内阀芯流道孔,所述内阀芯的周边上设有内阀芯周向孔,所述电磁阀腔体外壳的周边上设有与内阀芯周向孔位置对应的外壳周向孔,该两孔之间的第一流道开度可控。所述阀片具有锥形孔,所述控制阀芯具有与阀片的锥形孔对应的锥面状结构,该两者之间的第三流道的重合度可控。本发明能形成阻尼液出流的二级调节,使得产生的阻尼力调节范围更大、调节也更加线性和更加精确,明显提高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平顺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林,曹向广,朱铭峰,王祥,吴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致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