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7214发布日期:2024-02-20 20:1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三通管的,特别涉及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在采用燃料电池的汽车中,需通过散热器与燃料电池发生热交换来使燃料电池冷却,交换介质一般为水,水和燃料电池、散热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散热量的需求一般采用两个散热器对换热管路进行快速换热,因此换热管路中还设置有三通管,用于将从散热器中流出的热水分流至两个散热回路并分别通过两个换热器对热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再次进入燃料电池内对其进行冷却。为了定额分配两个散热回路的水流量,一般是通过电控流量阀控制散热回路中水的流速,若电控流量阀的电线束不工作,难以对散热回路中水的流速进行精准控制,难以保证两个散热器在相同温度中工作,容易导致散热不良,而且还存在电控流量阀成本高的问题。

2、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旨在控制两个散热回路中的水流量,保证两个散热器能在相同温度下工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包括流入管、左流出管、以及右流出管,所述流入管、所述左流出管和所述右流出管相互连通,所述左流出管上设置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靠近所述流入管的方向设置;所述流入管用于流入与燃料电池热交换后的热水;所述左流出管用于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连接,所述右流出管用于与散热量大的散热器连接。

4、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中,所述缩径段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所述缩径段与其两端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弧角。

5、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中,所述左流出管上还设置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缩径段的管径,且所述扩径段位于所述缩径段的下游。

6、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中,所述扩径段和所述缩径段一体成型。

7、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中,所述扩径段的管径和所述右流出管的管径、所述流入管的管径相同。

8、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中,所述扩径段通过第一管道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上套设有第一喉箍;所述右流出管通过第二管道与散热量大的散热器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上套设有第二喉箍;所述流入管通过进水管道与燃料电池连接,且所述进水管道上套设有进水喉箍。

9、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前散热器、后散热器、燃料电池、以及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所述前散热器的散热量大于所述后散热器的散热量;所述后散热器用于将流经所述左流出管的水体进行冷却后回流至燃料电池中,所述前散热器用于将流经所述右流出管的水体进行冷却后回流至燃料电池中。

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中,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注水管道与燃料电池连接,所述燃料电池、所述前散热器和所述后散热器分别通过回流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连接。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所述三通管分流结构中,通过对左流出管进行缩径处理,形成缩径段,使该处的流阻变大,从而减少进入左流出管的水流量,以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相适配,从而定额分配两个散热回路的水流量,使经过两个散热器处理后的冷却水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确保冷却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管、左流出管、以及右流出管,所述流入管、所述左流出管和所述右流出管相互连通,所述左流出管上设置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靠近所述流入管的方向设置;所述流入管用于流入与燃料电池热交换后的热水;所述左流出管用于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连接,所述右流出管用于与散热量大的散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段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所述缩径段与其两端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弧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流出管上还设置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的管径大于所述缩径段的管径,且所述扩径段位于所述缩径段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段和所述缩径段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段的管径和所述右流出管的管径、所述流入管的管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段通过第一管道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连接,且所述第一管道上套设有第一喉箍;所述右流出管通过第二管道与散热量大的散热器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上套设有第二喉箍;所述流入管通过进水管道与燃料电池连接,且所述进水管道上套设有进水喉箍。

7.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散热器、后散热器、燃料电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三通管分流结构,所述前散热器的散热量大于所述后散热器的散热量;所述后散热器用于将流经所述左流出管的水体进行冷却后回流至燃料电池中,所述前散热器用于将流经所述右流出管的水体进行冷却后回流至燃料电池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注水管道与燃料电池连接,所述燃料电池、所述前散热器和所述后散热器分别通过回流管道与所述膨胀水箱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三通管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通管分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冷却系统,所述三通管分流结构包括流入管、左流出管、以及右流出管,所述流入管、所述左流出管和所述右流出管相互连通,所述左流出管上设置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靠近所述流入管的方向设置;所述流入管用于流入与燃料电池热交换后的热水;所述左流出管用于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连接,所述右流出管用于与散热量大的散热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能减少进入左流出管的水流量,以与散热量小的散热器相适配,从而定额分配两个散热回路的水流量,使经过两个散热器处理后的冷却水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确保冷却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凌世鑫,胡梦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