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舱室封堵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70161发布日期:2024-03-01 12:1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舱室封堵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囊封堵,具体为一种三舱室封堵气囊。


背景技术:

1、目前排水管道清淤、检测、修复、闭水试验等作业均需气囊封堵管道口。封堵气囊是一种橡胶或pvc夹网布材料通过粘结工艺加工而成的空芯制品,通过充入压缩空气涨紧在排水管道壁实现封堵,是最常用的管道封堵工具。常用气囊均为单舱室结构,在复杂排水管道环境存在大量淤积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物品,加上材料、加工及外力因素极易造成气囊泄露甚至爆裂导致封堵失效,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气囊本身排气后的不规则形状、尺寸也不便利蛙人携带,更不适合机器人携带施工。

2、现有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04611217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下水道封堵气囊,包括气囊和端座,端座上设置有气阀,用于充气和放气,气阀与气囊连通,其中,所述气囊上设置有若干折叠纹,折叠纹呈锯齿状,所述折叠纹对应的气囊内壁设置有加强板,增强折叠纹的折痕,使气囊能够快速折叠。现有技术中的气囊的折叠纹为长度方向上的折叠,考虑处于井上时,使其便于运输、存放和容易整理。没有考虑到,在井下,气囊排气从管道退出时,气囊排气变形,无规则堆在一起形成鼓包,出井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气囊在井下排气退管时,气囊排气变形,无规则堆在一起形成鼓包,出井困难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三舱室封堵气囊,包括筒体(100),以及位于所述筒体(100)内,并与所述筒体(100)依次连接的多个封堵,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封堵上的充气辅助装置(500),且所述筒体(100)和所述多个封堵上均设置有折痕;

4、其中,所述多个封堵包括前封堵(200)、第一中封堵(310)、第二中封堵(320)和后封堵(400);且所述前封堵(200)和所述第一中封堵(310)、所述第一中封堵(310)和第二中封堵(320)以及所述第二中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400)与所述筒体(100)分别围合形成第一独立舱室(a)、第二独立舱室(b)和第三独立舱室(c)。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辅助装置(500)包括密封接盘(510)、第一气嘴(520)和第二气嘴(530);所述密封接盘(510)与所述前封堵(200)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气嘴(520)与所述密封接盘(510)固接;多个所述第二气嘴(530)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封堵(310)和第二中封堵(320)连接;且所述第一气嘴(520)和所述第二气嘴(53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600)管接;且位于所述第二独立舱室(b)内的第一连接管(600)能够被拉长。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接盘(510)包括的内接盘(511)和外接盘(512);所述内接盘(511)和外接盘(512)可拆卸连接,并夹紧扣合所述前封堵(200),且所述内接盘(511)和所述外接盘(512)的夹紧扣合面设置有相吻合的圆周凹凸环槽(5112),且多个所述第一气嘴(520)与所述内接盘(511)固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100)上设置有轴向中间折痕(110)和轴向外缘折痕(120);

8、所述轴向中间折痕(110)位于所述筒体(100)的中心轴线(101)与所述筒体(100)外缘之间;所述轴向外缘折痕(120)位于所述筒体(100)外缘处;所述轴向中间折痕(110)和所述轴向外缘折痕(120)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101)。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封堵上均设置有封堵径向折痕(2340);所述封堵径向折痕(2340)位于每个封堵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封堵径向折痕(2340)长度小于所述筒体(100)的直径;

10、其中,位于所述前封堵(200)和所述第一中封堵(310)上的封堵径向折痕(2340),其折叠方向均向所述第一独立舱室(a)内凹;位于所述第二中封堵(320)和所述后封堵(400)上的封堵径向折痕(2340),其折叠方向均向所述第三独立舱室(c)内内凹。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辅助装置(500)包括第三气嘴、第四气嘴(550)、第五气嘴(560)和第六气嘴(570);多个所述第一气嘴固定位于所述前封堵(200)上;所述第四气嘴(550)和所述第五气嘴(560)固定位于所述第一中封堵(310)上,所述第六气嘴(570)固定位于所述第二中封堵(320)上,且所述第一气嘴分别于所述第四气嘴(550)和所述第五气嘴(560),以及所述第四气嘴(550)和所述第六气嘴(570)通过第二连接管(600a)管接;以及在气嘴与封堵固定处,所述封堵的两侧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夹网布(710)和第二夹网布(720)。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气嘴(550)和所述第六气嘴(570)在位于第二独立舱室(b)的一端上,均设置有万向接头(580),第二连接管(600a)的两端分别与万向接头(580)管接;所述第六气嘴(570)在所述第三独立舱室(c)内的外露部分上设置多个辅助气孔(571)。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筒体(100)上设置有轴向中心折痕(110a);所述轴向中心折痕(110a)与所述筒体(100)的中心轴线(101)重叠。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嘴包括第一中气嘴(541)、第一前气嘴(542)和第一后气嘴(543);所述第一中气嘴(541)位于所述前封堵(200)的中部,且第一中气嘴(541)的轴心位于所述筒体(100)的中心轴线(101)的延伸处;所述第一前气嘴(542)和所述第一后气嘴(5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气嘴(541)的两侧;所述第一前气嘴(542)与所述第四气嘴(550)管接,所述第一后气嘴(543)与所述第五气嘴(560)管接;

15、所述轴向中心折痕(110a)将所述筒体(100)分成两侧面,所述第一前气嘴(542)、所述第四气嘴(550)和所述第六气嘴(570)位于同一侧面;所述第一后气嘴(543)与所述第五气嘴(560)位于另一侧面上。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封堵上还均设置有封堵径向折痕;所述封堵径向折痕位于每个封堵的中间位置;

17、其中,位于所述前封堵(200)和所述后封堵(400)上的封堵径向折痕,其折叠方向朝向远离独离舱室的方向凸出;位于所述第一中封堵(310)和第二中封堵(320)上的封堵径向折痕,其折叠方向分别向所述第一独立舱室(a)和所述第三独立舱室(c)内内凹。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气囊吸气、气囊吸瘪时,中间封堵无规则堆在一起形成鼓包,影响气囊折叠,则轴向中间折痕、轴向外缘折痕和封堵径向折痕起导向作用,吸气排气时封堵径向折痕按折痕设定方向变形。

19、位于所述前封堵和所述后封堵上的封堵径向折痕,其折叠方向朝向远离独离舱室的方向凸出,减少向第一独立舱室和第三独立舱室内凹的折叠量,进一步减少第一独立舱室和第三独立舱室吸憋后的厚度,进一步保证了气囊出井时的流畅度。

20、设定独立舱室的充放气顺序,避免了气囊折叠状态充气时后部折叠部分不会抵在管壁无法展开伸直和过渡室的气管无法伸展影响充气的问题,以及为保证排气、吸瘪时气囊能摊平。

21、第一夹网布和第二夹网布,加强了封堵的强度,减少了气嘴的接头直径。以及多个辅助气孔的设置,防止气囊被吸瘪时,堵塞第四气嘴,使其无法继续吸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