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压止回阀和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09291发布日期:2024-04-18 17:21阅读:8来源:国知局
控压止回阀和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阀体,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压止回阀和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1、在流体管路系统中,为了实现系统的工艺参数,需要在经同一压力源后由多条相同规格管路输出的流体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并要求每条管路止回阀后端压力一致。而在实际工程使用中,传统止回阀受机械加工误差的影响,流经止回阀后的管路间存在压力偏差,这导致后端设备工艺参数出现偏差,影响整个系统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压止回阀和管路系统,其能够防止介质倒流,并能够调整输出压力,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管路的输出压力稳定,进而能够通过减小压力误差,以提高后端设备的工艺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压止回阀,控压止回阀包括阀体、套筒、阀瓣以及调节杆;

4、阀体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安装腔,第二流道与安装腔连通;套筒容置于安装腔内,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套筒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均与安装腔连通,且第三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阀瓣沿套筒的轴线方向与套筒可滑动地连接,并在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中的油液的压力作用下具备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调节杆与阀体连接,且用于限制阀瓣相对于套筒的滑动;

5、其中,当阀瓣处于第一位置时,阀瓣敞开第三流道,以使得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连通;当阀瓣处于第二位置时,阀瓣封堵第三流道,以将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阻断。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流道的通道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流道与安装腔连通处的截面面积。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筒设置有第三流道的一端与安装腔的内壁抵接,且与第一流道连通;

8、调节杆与阀体可活动地连接,调节杆由套筒背离第一流道的伸入套筒,并与阀瓣抵接。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筒与安装腔的内壁的抵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压止回阀还包括端盖,端盖与阀体连接,并共同形成安装腔;套筒背离第一流道的一端与端盖抵持;端盖开设有安装调节杆的安装孔。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压止回阀还包括护罩,护罩与端盖连接,且罩设于调节杆。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安装腔的内周壁均与套筒的外壁间隔。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的延伸方向均与套筒的轴线垂直。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筒内设置有限位台,限位台与第四流道相邻,限位台用于与阀瓣抵接。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系统,管路系统包括多条管路,且每条管路上均安装有上述的控压止回阀。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7、该控压止回阀包括阀体、套筒、阀瓣以及调节杆;阀体开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安装腔,第二流道与安装腔连通;套筒容置于安装腔内,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套筒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均与安装腔连通,且第三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阀瓣沿套筒的轴线方向与套筒可滑动地连接,并在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中的油液的压力作用下具备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调节杆与阀体连接,且用于限制阀瓣相对于套筒的滑动;其中,当阀瓣处于第一位置时,阀瓣敞开第三流道,以使得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连通;当阀瓣处于第二位置时,阀瓣封堵第三流道,以将第一流道与第三流道阻断。该控压止回阀能够防止介质倒流,并能够调整输出压力,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管路的输出压力稳定,进而能够通过减小压力误差,以提高后端设备的工艺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压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阀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压止回阀和管路系统。控压止回阀包括阀体、套筒、阀瓣以及调节杆;套筒容置于安装腔内,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套筒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均与安装腔连通,且第三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阀瓣沿套筒的轴线方向与套筒可滑动地连接,并在第三流道及第四流道中的油液的压力作用下具备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调节杆与阀体连接,且用于限制阀瓣相对于套筒的滑动。该控压止回阀能够防止介质倒流,并能够调整输出压力,从而能够确保流体管路的输出压力稳定,进而能够通过减小压力误差,以提高后端设备的工艺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林,董治平,王春桃,沈爱武,张月伟,胡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乐山恒力阀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8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