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塞式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84047发布日期:2024-04-18 20:5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旋塞式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多通路旋塞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塞式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1、旋塞阀是关闭件或柱塞形的旋转阀,通过旋转使阀塞上的通道口与阀体上的通道口相通或分开,实现开启或关闭的一种阀门。随着管路系统越来越复杂,一个旋塞阀需要同时控制三到四个不通的流道,这就使得旋塞阀的阀体需要设置三到四个通道口。

2、旋塞阀所连接的管路越多,不同管路之间的连通调整也会使旋塞阀的开闭次数也会呈几何式增长,导致旋塞阀的阀塞的旋转角度控制越来越精密,阀塞的角度调整次数也会增加。而阀塞的每一次旋转,都会与阀体内的密封圈进行一次摩擦,密封圈老化的速度也会加快,导致连接管路越多的旋塞阀的使用寿命就会越低。

3、当密封阀的密封性降低后,阀塞附近的介质便会产生泄漏、乱流等现象,导致管路输送的介质纯度受到影响,但由于此时阀门外表面正常,致使泄露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从而影响整个管路内介质的输送质量,增大损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及时了解旋塞阀内介质泄露情况,减小损耗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旋塞式换向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旋塞式换向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旋塞式换向装置,包括阀体、阀芯、阀盖、驱动手柄、第一密封环、锁紧组件与感应组件;

4、所述阀体内开设有用于安装阀芯的调节腔,所述阀芯与调节腔的腔壁同轴转动抵接,所述调节腔一端贯穿阀体,所述阀盖与阀体连接且盖合于调节腔,所述驱动手柄一端位于阀体外且另一端与阀芯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安装于阀盖正对调节腔的一端,所述感应组件位于第一密封环内且用于感应介质是否泄露至调节腔,所述锁紧组件位于阀盖内且用于锁紧驱动手柄的转动角度,所述锁紧组件与感应组件连接,当所述感应组件感应到介质泄露至调节腔时,所述锁紧组件锁定驱动手柄的转动位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调节腔内无积液。当介质从阀芯与调节腔的腔壁之间泄露至阀芯与阀盖之间时,第一密封环能够减缓介质泄露出阀体的速度,同时感应组件感应到介质,使得锁紧组件立即对驱动手柄的旋转角度进行锁紧,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阀芯再次转动以带动更多介质进入调节腔,另一方面当需要更换介质流动方向时,由于驱动手柄无法转动,能够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旋塞阀内介质泄露的异常情况,及时对阀体进行维修更换,以减小损耗成本。

6、可选的,所述阀芯正对阀盖的一端同轴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连接凸台与驱动手柄同轴固定,所述阀盖正对阀芯一端同轴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阀盖开设有供驱动手柄贯穿的驱动插孔,所述驱动插孔贯穿安装凸台,所述第一密封环同轴套设于安装凸台,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两端分别抵紧阀芯和阀盖。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凸台和连接凸台一方面提高驱动手柄与阀芯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对第一密封环的安装提供空间,通过安装凸台对第一密封环的位置进行锁定,以加强阀盖、驱动手柄和阀芯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介质从驱动手柄处泄露。

8、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插杆和推动滑杆;

9、所述驱动插孔的孔壁径向开设有供锁紧插杆插入的锁紧滑孔,所述驱动手柄的周壁开设有供锁紧插杆插入的锁紧插孔,所述安装凸台正对连接凸台的一端开设有供推动滑杆沿驱动插孔的轴线方向滑动的推动滑孔,所述推动滑孔与锁紧滑孔背离驱动插孔的一端连通,所述推动滑杆正对锁紧滑孔一端为与锁紧插杆滑动抵接的推动斜面,所述推动斜面靠近阀芯的一侧朝靠近锁紧插杆的方向倾斜布设,所述感应组件用于控制推动滑杆沿靠近锁紧滑孔的方向滑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手柄正常转动时,锁紧插杆完全位于锁紧滑孔内,推动滑杆完全位于推动滑孔内。当感应组件感应到泄露的介质时,感应组件控制推动滑杆滑入锁紧滑孔,此时通过推动斜面能够推动锁紧插杆的一端插入锁紧插孔,从而对驱动手柄的位置进行锁紧。

11、可选的,所述锁紧插杆正对驱动转孔的一端为弧面,所述锁紧插孔围绕驱动手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锁紧插孔之间的间隙小于锁紧插杆的直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锁紧插杆插入锁紧插孔更加顺利,当锁紧插杆位于两个锁紧插孔之间时,驱动手柄一旦开始转动,锁紧插杆便能顺利插入其中一个锁紧插孔,从而对驱动手柄进行锁紧。

13、可选的,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感应条和第二感应条;

14、所述第一密封环内开设有与推动滑孔同轴连通的第一感应槽,所述第一感应条位于第一感应槽内且与推动滑杆背离推动斜面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密封环正对阀芯的端面沿阀芯的径向开设有与第一感应槽连通的第二感应槽,所述第二感应条位于第二感应槽内,所述第二感应条的两端分别与调节腔的腔壁和第一感应条抵接,所述第一感应条和第二感应条均为遇水膨胀材料。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介质泄露时,介质从阀芯和调节腔的腔壁之间溢出,此时介质逐渐与第二感应条、第一感应条接触,由于遇水膨胀材料遇水体积便会增大,通过第一感应槽和第二感应槽的位置限定第二感应条和第一感应条的膨胀方向,通过第二感应条和第一感应条的依次膨胀从而推动推动滑杆沿靠近锁紧滑孔的方向滑动,使锁紧插杆插入锁紧插孔。

16、可选的,所述阀体和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环段、第二环段和第三环段,所述第一环段与阀芯和调节腔的腔壁抵接,所述第一环段与第一密封环连接,所述第二环段和第三环段分别位于第一环段两侧,所述调节腔的腔壁上开设有供第二环段插入的第一环槽,所述阀芯上开设有供第三环段插入的第二环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密封环进一步加大阀芯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性,将阀体与阀芯之间的密封路径复杂化,同时减轻阀芯直接与阀体转动接触时的磨损,从而降低介质泄露的概率。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环内开设有连通第一环段、第二环段和第三环段的膨胀腔,所述膨胀腔内放置有遇水膨胀材料,所述第一环段正对阀芯处开设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位于膨胀腔正对第一密封环一侧且与膨胀腔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介质泄露至阀芯和阀盖之间的调节腔处时,介质能够通过进水腔进入膨胀腔内,遇水膨胀材料膨胀后会进一步加大第二密封环与阀体、阀芯之间的抵紧力度,提高对阀体、阀芯之间密封性,以减小介质的泄露,降低损耗。

20、可选的,所述阀盖上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驱动气缸铰接安装于阀盖且输出轴沿垂直于驱动手柄的轴线方向布设,所述驱动气缸位于驱动手柄一侧,所述第一支杆固定于驱动气缸的输出轴,所述第二支杆一端与驱动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沿平行于驱动手柄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支杆转动铰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气缸输出轴的伸缩从而带动第二支杆围绕驱动手柄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驱动手柄自身转动,提高阀芯的转动精度,减少阀芯转动角度的调整次数和失误次数,以减少对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22、可选的,所述锁紧插孔的孔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驱动气缸之间电连接有控制器,当所述锁紧插杆与压力传感器抵接时,所述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停止工作,所述驱动手柄停止转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介质泄漏时,锁紧插杆插入锁紧插孔与压力传感器抵接,驱动气缸立即停止转动,从而及时对阀体内部情况进行控制,避免阀体内情况进一步恶化。

24、可选的,所述阀体周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四个与调节腔连通的通道口,所述阀芯内开设有两条流道,所述流道为弧形且两端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通道口,两个所述流道围绕阀芯轴线对称布设。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通道口之间的夹角为90度,当其中一个流道连通两个通道口时,另一个流道连通另外两个通道口,这就使得阀芯旋转90度便能快速实现通道口的连通、断开和换向三种状态,以减小阀芯转动弧度,延长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的使用寿命。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当介质从阀芯与调节腔的腔壁之间泄露至阀芯与阀盖之间时,感应组件感应到介质,使得锁紧组件立即对驱动手柄的旋转角度进行锁紧,能够避免阀芯再次转动以带动更多介质进入调节腔,由于驱动手柄无法转动,能够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旋塞阀内介质泄露的异常情况,以减小损耗成本;

28、当感应组件感应到泄露的介质时,感应组件控制推动滑杆滑入锁紧滑孔,此时通过推动斜面能够推动锁紧插杆的一端插入锁紧插孔,从而对驱动手柄的位置进行锁紧;

29、介质溢出时会逐渐与第二感应条、第一感应条接触,通过第一感应槽和第二感应槽的位置限定第二感应条和第一感应条的膨胀方向,第二感应条和第一感应条的依次膨胀从而推动推动滑杆沿靠近锁紧滑孔的方向滑动,使锁紧插杆插入锁紧插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