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定位面的螺母与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646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定位面的螺母与螺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带定位面的螺母与螺栓,适合与中国专利申请号92224540·1的定位垫圈配套使用。
现有的螺母与螺栓帽的端面为无任何定位物的平端面,虽然与定位垫圈(92224540·1)配套装卸工件时能克服螺母与螺栓的同向转动问题,使其装卸自如,但总是要在紧固力的作用下才能与其对应面紧密贴合,固紧工件。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定位面的螺母与螺栓,它与定位垫圈(92224540·1)配套使用时无需在很大紧固力的作用下就能紧贴对应面,紧固工件。
其实现办法是在金属螺母与螺栓帽端面上分别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槽与孔,以便与定位垫圈(92224540·1)配套使用时垫圈上的定位头进入定位槽或定位孔,与螺母或螺栓帽端面紧贴合,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其对应面紧密贴合,又能在装卸工件中不会出现螺母与螺栓同向转动现象而给工件装卸带来麻烦;若在定位槽与孔中注入润滑油脂,还能防止其对应面生锈,提高螺件与定位垫圈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1)轴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栓帽(9)的轴向局部剖面图。
图3为
图1中螺母(1)的A向和图2中螺栓帽(9)的C向视图。
图4为图3中D-D向定位槽(4、12)的中部园弧断面展开图。
图5为
图1中螺母(1)B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一个定位垫圈(92224540·1)配套使用紧固工件(15)的示意图并为说明书摘要附图。
参照附图便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结构是在螺母(1)与螺栓帽(9)的端面(2、10)上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槽(4、12);在螺母(1)端面(8)上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孔(7)。
从图3中可以看出,螺母(1)与螺栓帽(9)端面(2、10)上的定位槽(4、12)为链齿形放射状槽,数量可选为36个,其断面形状为三角形(图4),其顶(3、11)为尖角或为小园角,并与端面(2、10)平齐,这样,它与定位垫圈(92224540·1)或与平垫圈(16)配套使用时其端面可充分可靠地贴合。
从图5中可见在螺母(1)另一端面(8)上均匀地制有6个低于其端面的定位孔(7)。
定位槽(4、12)与定位孔(7)的底(5、13与6)至端面(2、10、8)的深度近似等于定位垫圈(92224540·1)上定位头(14)的高度;或为螺纹公称直径的1/10。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例,如图6所示、螺栓帽(9)与定位垫圈(92224540·1)的对应面不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就能自然地贴合,而工件(15)与定位垫圈(92224540·1)的对应面则要在紧固力的作用下方可紧密贴合,固紧工件(15)。另外,从图中可知,螺母(1)与螺栓帽(9)端面上不能同时垫有定位垫圈(92224540·1),否则,工件(15)的装卸就无法进行。
权利要求1.带定位面的螺母与螺栓,其特征在于在螺母(1)与螺栓帽(9)的端面(2、10)上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槽(4、12);在螺母(1)端面(8)上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螺母与螺栓、其特征是螺母(1)与与螺栓帽(9)端面(2、10)上的定位槽(4、12)为链齿形放射状槽,其断面形状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螺母与螺栓,其特征在于定位槽(4、12)与定位孔(7)的底(5、13、6)至端面(2、10、8)的深度近似等于定位垫圈(92224540·1)上定位头(14)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定位面的螺母与螺栓,其特征在于在螺母(1)与螺栓帽(9)的端面(2、10)上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槽(4、12);在螺母(1)端面(8)上制有低于其端面的定位孔(7),它适合与中国专利申请号92224540.1定位垫圈配套使用,在使用中既能防止螺母(1)与螺栓出现的同向转动,又能使螺母(1)或螺栓帽(9)与定位垫圈(92224540.1)配套使用时不在紧固力的作用下就贴合,紧固工件(15)。
文档编号F16B33/00GK2132863SQ9222927
公开日1993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4日
发明者徐延涛, 徐延博 申请人:徐延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