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架的组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773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架的组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构件,更具体地说是对传统的组合式架组接结构的一种改良。传统的组合式架需要以多种不同的组合元件,来配合杆体,才能组合成一立体组合体,由于存在这种缺点,而加以改良设计后,只要用单一的接合元件及杆体,即可组合成立体组合式架体的组接结构。它主要以断面呈中空矩形的杆体,在其各面设有结合槽,并提供一呈直角三角形组接元件,再配合螺栓与迫紧块组合,使迫紧块嵌入于结合槽内,而得以相对滑动移位机能锁结固定。
过去在立体组合式架体10(如第十二图所示),基本组成元件应有组合杆11与组接元件12,其为了适应立体架体各个不同位置的接合部需求,所以组接元件12需要以相对的形态存在。
就以第十二图所示的立体架体10,在其A、B、C、D、E、F、G部位,需要以第十三、十四图所示的杆体11与多种组接元件12相互插接组合而成。
如前述的杆体11与组接元件12的设计,虽然已经可以达到立体架体10的组合,但在实际应用上,需要如第十四图所示多种不同形式的组接元件,作为杆体连结的组合元件,以致于会有如下的缺点产生
1.在组接元件的制造上,要相对的模具设备,提高了设备成本,以及相对的空间储存。
2.在管理上,则需要分类储存,形成零组件管理困难,且库存量的控制相当不易,而造成累进库存数量增加的缺点。
3.在备料组合上,需要依据不同部位的分叉形式,准备相同形式的组合元件与数量,备料不易。
4.在安装组合上,不同位置需要以不同的组接元件方可施工,一旦取拿错误,必需更换,形成组合时对于元件的辨视时间,不但增加困难度,又浪费时间。
5.在略有弧度的变化下,就缺少转折的机能。
6.没有收纳管线通过的管道或凹槽。
如何将前述通常立体组合式架体,因其组成元件的设计不当,所引发出来各项缺点加以排除,而提供一种经过改良设计后,能够以单一直角三角形组接元件,配合迫紧块与螺栓的组合,来与设有结合槽的杆体组合,即可安装组合成立体组合架体的组合式架组接结构。
亦即本创作的主要目的,系将杆体各面设有T型空心结合槽,配合拴套有螺栓与迫紧块的直角三角形组接元件组合,以获得一种以单一组接元件即可达到立体组合架体安装组合效果的组合式架组接结构。
本创作的再一目的,系在以单一组接元件配合相关的迫紧块与螺栓,即可与杆体组合成立体组合架体,而具有降低制造组接元件的设备与储存空间,同时又可以方便日后备料与组合施工等效果的组合式架组接结构。
本创作的另一目的,系在杆体中空管道及不组接的其他T型空心结合槽,都具有藏纳管线通过效果的组合式架组接结构。
通过下文所载将详细说明介绍本实用新型创作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所图示,当能清楚地了解本案前面所述目的及特性。


第一图系本实用新型组成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第二图系本实用新型组接元件的断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第三图系组接元件与杆体的断面组合图。
第四图系本实用新型双叉实施例图。
第五图系本实用新型三叉实施例图一。
第六图系本实用新型三叉实施例图二。
第七图系本实用新型四叉实施例图一。
第八图系本实用新型四叉实施例图二。
第九图系本实用新型五叉实施例图。
第十图系本实用新型六叉实施例图。
第十一图系本实用新型组合成正六角形立体架图。
第十二图系一般立体组合式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第十三图系普通杆体与组接元件的立体结构图。
第十四图系普通组接元件不同形式的立体图。
如第一图所示,为组合式立体架体的组成元件,含有杆体20与组接元件30。其中,杆体20为一杆状体,可为矩形、圆形或正三角形,但以正四方形为代表,在其四面各设一有轴向的空心T型结合槽21,可容纳电线或类似物通过,其结合槽21的缺口22位于各面中央位置,杆体中心点设一中空管道23可以藏纳线管或类似物通过;组接元件30为一直角三角形状,在其直角的两邻边上,设有一凸条31与前述空心T型结合槽21的缺口22约等宽,其凸条31的高度小于缺口22的深度,在其嵌入于缺口22内时,顶端与结合槽21保有适当间距,于凸条31的适当位置设有透孔32贯穿组接元件30;由该透孔32提供一螺栓33,由组接元件30的底部拴过穿出于凸条31面,该螺栓33可先行套结一垫圈34,再于透出于凸条31面部,螺设一具螺孔36的迫紧块35(如第二图所示),迫紧块35其宽与厚略小于T型结合槽21,宽度大于缺口22口径,以便嵌入于T型结合槽21内(如第三图所示),使得结合元件30与杆体20可以相对移位运动,亦即结合元件30可以在螺栓33松开下依杆体20作任意调节所在位置,并在螺栓33旋紧下使迫紧块35与组接元件30搭配对杆体20夹紧,而达到组接元件与杆体的固定效果。
依前述组合式架组接结构的杆体20与组接元件30,配合螺栓33与迫紧块35,即作双叉、三叉、四叉、五叉及六叉的组合。
以双叉而言,可以由一组接元件30的双邻接面,提供两支杆体20结合组成(如第四图所示)。
对三叉而言,可以由两支杆体20配合一组接元件30组成(如第五图所示),亦可以由两个组接元件30配合三支杆体20来作变换性组合(如第六图所示),所以三叉的组合,可以依需求作变化组合。
四叉的组接,有以四杆体20配合三组接元件30作T字组合(如第七图所示),也可以三杆体20配合两组接元件30,作两T字组合(如第八图所示)。
如第九图所示为五叉的组合,以至少四支杆体20配合三个组接元件30,即可完成组接。
如第十图所示;为六叉的组合,其以杆体20与组接元件30,亦可达到安装组合。
当本创作的杆体20为正三角形时,其可以配合组接元件30作正六角形立体架体(如第十一图所示)的组合。
因此,以本实用新型的杆体20与组接元件30组成的组合式架组接结构,可以用单一种的杆体20与单一种的组接元件30,即可达到前述的各种分叉组合;如此;即可以达到立体组合式架的各部位组接结构的需求,来完成立体组合式架的安装组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具有突破普通传统的结构,而具有改良的结构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较具进步性、经济性的实用效果,符合专利性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架的组接结构,概由杆体配合拴有螺栓、垫圈与迫紧块的组接元件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杆体为一矩形杆状体,在其四面各设一有轴向的空心结合槽,使空心结合槽的缺口位于各面中央位置,组接元件为一直角三角形状,在其直角的两邻边得与杆体各面吻合,且设有凸条得以嵌入缺口内,凸条的高度小于缺口的深度,于凸条的适当位置设有贯穿的透孔,提供螺栓拴过在凸条端螺结迫紧块,令迫紧块得以嵌入空心结合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架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杆体轴向中心点设有中空管道而呈中空管状体,可供藏纳电线、管条或类似之物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架的组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杆体可为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适用于家具或建材中用来组合成组合式架的组接结构改良,主要系以中空矩形杆体配合一直角形接合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中空矩形杆体四面设空心结合槽,提供直角形接合元件邻接面上所设凸体嵌入,与一迫紧元件套入,再配合一螺栓拴过组接元件并与迫紧元件螺合,即可由单一的接合元件与杆体来适应立体组合式架的需求,而具有方便施工组合,又可以达到零件组合件单一化的方便备料与管理,更可有效控制库存量等效果,其中空杆体具有收纳管线通过的管道或凹槽。
文档编号F16B9/00GK2186321SQ9320799
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5日
发明者谢宗熹 申请人:谢宗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