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加注筒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918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脂加注筒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脂加注筒的剥离工具,特别是一种为高压加油枪配套使用的油脂加注筒剥离器。
常用的润滑油脂(俗称黄油)为一种膏状稠粘体,通常以桶装或袋封小包装投放使用并由高压加油枪进行加注,使用时必须先用棒条或其它条状工具肥油脂充塞到加油枪的储油腔内,鉴于这种充塞方式存在许多不便和缺陷,申请人已设计了一种“剥离式油脂加注筒”(中国专利申请号93240197.X,申请日930927)。使用该油脂加注筒虽然可避免用手工充塞油脂的诸多不便,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剥离器与其配套,仍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与上述油脂加注筒和高压加油枪配套使用的专用剥离器。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壳体、壳盖以及布置在壳体内的涡轮转刀架组成。壳体为一具有上下两托的园柱形腔体,其上托的腔内,设有三个互为对称的以等分布置的涡轮转刀架,壳体的下托可直接与加油枪的储油腔连接。上述涡轮转刀架的涡轮上置有切割刀片,该刀片可在涡轮的作用下在45°的范围内作进刀和退刀的转向动作;每个转刀架涡杆的端部均设有小齿轮,该小齿轮与设在壳体下托外周的大齿轮互为啮合,该大齿轮可带动小齿轮并使转刀架的涡杆、涡轮作同步动作,进而使转刀架上的刀片作同步的进刀和退刀动作,刀片作进刀动作后即可切入已放入加油枪储油腔内的加注筒的筒壁,其切入位置在加注筒的止油板上部,这样,只要轻轻上拉加注筒,即可剥离筒体并使筒体退出储油腔,同时使油脂塞满储油腔。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壳体内设有三个以等分布置的涡轮转刀架,在壳体的下托和转刀架涡杆端部,设有互为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容易,配置方便,能保证加注筒的快速剥离退出,可作为与高压加油枪和油脂加注筒配套使用的专用工具,对提高润滑油脂的利用率,节省加注时间,促进车辆维护具有较好的作用,尤其适合野外作业或野战状态时的机械车辆使用。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壳盖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图6为转刀架结构示意图;图7、图8为刀片安装图;参照
图1-图8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1、涡轮转刀架2、大齿轮3、小齿轮4、壳盖5。壳体为一园柱形腔体,可分上托和下托,壳体上托具有三个等分的腔体用以配置三个涡轮转刀架。壳体的下托设有与高压加油枪储油腔连接的接口,本实施采用螺纹接口;三个以等分布置的涡轮转刀架固定在壳体上托的刀架腔内,刀片6安装在涡轮7上并可在45°的角度范围内作进刀和退刀的转向动作,涡轮由涡轮座8固定,涡杆9通过刀架腔下端的涡杆孔由涡杆座10作动配合连接,大小齿轮分别设在壳体下托的外周和涡杆端部,大齿轮和三个小齿轮分别互为啮合,大齿轮由手动控制并可通过小齿轮和涡杆带动涡轮作同步动作,进而使刀片完成进刀和退刀的转向动作。上述壳体在转刀架退刀时的内径与高压加油枪储油腔内径或加注筒外径相配合。使用时,可先通过壳体下托的接口使壳体与油枪的储油腔连接,再将取掉封口的油脂筒经壳体的上下托后放入储油腔内,用手动大齿轮使三个转刀架上的刀片作同步的进刀动作,直至各刀片切入油脂筒的筒壁,此时,油脂筒的止油板将被固定在刀片转动的极限位置,只要缓缓地把油脂筒自下而上地拉出即可使油脂筒筒体自动剥开后退出储油腔。由于油脂筒的筒壁较薄,为使提拉时使筒体保持正圆,本方案在壳盖上设置了与三个转架架相配合的隔离定型槽11,以确保筒体在提拉剥离时保持正圆。本实施例的壳体、壳盖及大小齿轮均由工程塑料模塑成型,涡轮、涡杆由金加工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油脂加注筒剥离器,包括带有接口的壳体(1)、壳盖(5),其特征是壳体内设有三个以等分布置的涡轮转刀架(2),在壳体的下托和转刀架涡杆端部,设有互为啮合的大齿轮(3)和小齿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脂加注筒剥离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壳盖(5)设有与涡轮转刀架配合的定型隔离槽(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常用高压加油枪配套使用的油脂加注筒剥离器,其特征是在可与加油枪储油腔连接的壳体内设有三个以等分布置的涡轮转刀架,在壳体的下托和转刀架涡杆端部,设有互为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壳盖内设有与转刀架配合的定形槽。本实用新型可作为与高压加油枪和油脂加注筒配套使用的专用工具,不但可提高黄油的利用率,而且还可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16N37/02GK2175350SQ9324534
公开日1994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1日
发明者于孟秋 申请人:于孟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