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离合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403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离合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行星齿轮差速器,特别是一种自动离合差速器。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是当今世界最普遍的交通运输工具,而目前的汽车基本上都是采用四个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行星齿轮差速器,用这种差速器来满足汽车的等速或差速行驶。由于普通锥形齿轮式差速器的扭矩分配均匀,而且互相制约,因而,当汽车一侧的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下降产生打滑时,另一侧的驱动轮也随之受到影响,所获得的力矩不足以驱动汽车行驶,因此,汽车驶越坏路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此外,当汽车高速转弯时,由于重量偏移形成内轮附着力下降而滑转,从而导致汽车驱动力减弱,能量损耗增大,汽车的操纵性受到干扰。
本实用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离合差速器,改锥齿啮合为滚柱自动离合,克服因路面打滑而减少驱动力的现象,实现汽车在坏路面的安全平稳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包括大法兰盘的差速器中,去掉锥形齿轮,增加星轮、定位环、滚柱等,其结构要点是①大法兰盘位于壳体的一头,在壳体的另一头有小法兰盘;②在壳体内安装有两组星轮、定位环和滚柱,其中滚柱和定位环位于星轮和壳体之间;③在壳体的内壁上有凹弧槽面;④星轮的内圈截面为花键面,外圈截面为凸凹相间弧面;⑤滚柱安装在定位环的定位槽中,限定在壳体内壁凹弧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大法兰盘与汽车上的减速器从动齿轮连接,汽车上驱动桥内的左右半轴分别插入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星轮内,星轮内圈的花键面与半轴啮合。当发动机传出扭矩送至减速器上的从动齿轮时,从动齿轮带动大法兰盘旋转,大法兰盘又带动壳体转动,壳体的内壁凹弧槽面推动滚柱转动,滚柱又带动星轮转动,星轮带动半轴一并旋转,安装于半轴上的车轮随之转动,从而实现汽车的等速行驶。当汽车一侧的车轮与地面间的附着力下降而打滑时,汽车半轴高速旋转其转速大于从大法兰盘传来的转速,此时,半轴带动星轮高速转动,与星轮相接触的滚柱,在星轮推动下,顶起,落入壳体内弧面的间隙中,滚柱此时离开壳体内壁(不相贴接),它同星轮产生瞬时自转。因此,壳体不会因车轮打滑而改变转速,它只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另一方面,壳体内有两组星轮,而车轮半轴分别套入各自的星轮内,因此,当一侧车轮打滑时,另一侧车轮并不受影响,它仍受发动机传出的扭矩力作用,这就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差速器一侧车轮打滑另一侧就不足以行驶的缺点。
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紧凑、简单,使用安全可靠,它既能满足汽车的等速和差速行驶,又可减少汽车传动中的能量损失,提高汽车的越野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图1、图2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由小法兰盘1、大法兰盘2、壳体3、星轮4、定位环5、滚柱6组成,它们的连接关系是①大法兰盘2位于壳体3的一头,在壳体3的另一头有小法兰盘1;②在壳体3内安装有两组星轮4、定位环5和滚柱6,其中滚柱6和定位环5位于星轮4和壳体3之间;③在壳体3的内壁上有凹弧槽面;④星轮4的内圈截面为花键面,外圈截面为凸凹相间弧面;⑤滚柱6安装在定位环5的定位槽中,限定在壳体3内壁的凹弧槽内。
如图2所示,在一组星轮4及定位环5中安装有6颗滚柱6。结合
图1可知,壳体3内安装有两组星轮4和定位环5,那么,在壳体3内共安装有12颗滚柱6。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离合差速器,包括大法兰盘(2),其特征在于①大法兰盘(2)位于壳体(3)的一头,在壳体(3)的另一头有小法兰盘(1);②在壳体(3)内安装有两组星轮(4)、定位环(5)和滚柱(6),其中滚柱(6)和定位环(5)位于星轮(4)和壳体(3)之间;③在壳体(3)的内壁上有凹弧槽面;④星轮(4)的内圈截面为花键面,外圈截面为凸凹相间弧面;⑤滚柱(6)安装在定位环(5)的定位槽中,限定在壳体(3)内壁的凹弧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离合差速器,其特征是在壳体3内安装有星轮4、定位环5和滚柱6,滚柱和定位环位于星轮和壳体之间;在壳体内壁上有凹弧槽面;星轮的内圈截面为花键面,外圈截面为凸凹相间弧面;滚柱安装在定位环的定位槽中,限定在壳体内圈的凹弧槽内。该实用新型改锥齿啮合为滚柱自动离合,它结构紧凑、简单,使用安全可靠,能克服因路面打滑而减少驱动力的现象,实现汽车在坏路面或高速转弯时的安全平稳行驶。
文档编号F16D43/00GK2237750SQ9524303
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6日
发明者周明 申请人:周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