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598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式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门或座便器盖作旋转下降时、通过使阻尼转矩相对该门等转动体产生作用而可用作缓冲器的旋转式阻尼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旋转式阻尼器如图7所示那样,其结构已揭示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987年第81739号上。
这里揭示的结构是,当利用旋转支轴c使钢琴a的键盘盖b作上下开闭动作时,通过联轴节而与该键盘盖b连续设置旋转式阻尼器A,防止键盘盖b在最后闭合点产生较大的冲击声和振动,并以顺利而适度的速度使键盘盖b进行下落动作。
如按图7(B)可理解,该旋转式阻尼器A的结构是,在具有壳体e和其内周内面f的中空部g处滑动嵌入可动轴h,使其轴端部I从壳体e的开口部j突出,将卡嵌在上述可动轴h上的O形圈k1、k2与圆周内面f压接,并在该圆周内面f与可动轴h的间隙内密封粘性流体m,再将内插在可动轴h的空心部n中的扭杆弹簧p的卡止端部q1、q2分别卡止在可动轴h的突出部i和壳体e的闭合盖部r上。
当采用上述现有的旋转式阻尼器A时,根据以液态密封状态封入圆周内面f与可动轴部h间的聚异丁烯(ポリィンプチン)之类的高分子粘性流体等粘性流体,将因筒状轴部h的旋转而产生的粘性剪切阻力用作为阻尼力。
因此,当将该粘性剪切阻力特别设成唯一的阻尼力源时,不仅不能获得不太大的阻尼力,而且当所述间隙产生大小时,因阻尼转矩产生变化而对零件要求加工精度,而且因零件个数有壳体e、可动轴h和O形圈k1、k2,并需要粘性流体m,故不仅有难以提供价廉的阻尼器的缺陷,而且当采用前述的现有例子时,在闭合键盘盖时,虽然阻尼转矩产生作用,但在对该键盘盖b打开操作时也作用着同样的粘性剪切阻力。
发明的公开鉴于上述现有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仅由壳体和可动轴来构成本发明,在可动轴的筒状轴部,从圆弧状非弹性部逐渐向外周侧突出地形成比壳体的内周面还大的成为大直径的偏心弹性部,由此,使该偏心弹性部的外周面滑动自如地与壳体圆周内面弹性接触。
并且,当朝向该偏心弹性部的自由端侧而转动可动轴时,可在壳体的圆周内面与偏心弹性部之间产生可成为较大摩擦力的阻尼转矩,当随着该旋转而将反旋转力赋予可动轴时,如在粘性剪切阻力的场合那样,若不另外设置特别的粘性流体的流路,就可使该摩擦力大幅度减少,因此,仅仅是二构件的简单结构就可获得较大的阻尼转矩,并且还可不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就可提供价廉的阻尼器。
为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点是,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
本发明技术方案2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通过在可动轴的筒状轴部上将轴向狭槽与径向狭槽正交状连通而形成偏心弹性部,并构成从圆弧状非弹性部延伸出偏心弹性部,就可实现较高可靠性的前述技术方案1的目的。
因此,技术方案2的发明内容是,其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通过在壳体的闭合盖部侧形成开放端口、形成由设在该筒状轴部上的轴向狭槽而隔开形成的一侧圆周端缘和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并靠近所述筒状轴部的轴端部而形成正交状地与所述轴向狭槽连续设置的径向狭槽,从而从所述一侧圆周端缘到径向狭槽的基端缘而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
对于技术方案3的旋转式阻尼器,除了所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外,通过在壳体的中空部处使用密封用O形圈,并封入粘性流体,从而还将粘性流体的剪切阻力作为阻尼力来增强由所述偏心弹性部所产生的阻尼转矩,不仅增大整个阻尼转矩,而且还通过在壳体的圆周内面与所述偏心弹性部的间隙内注入粘性流体、并由该粘性流体承担润滑剂的作用而不单单是阻尼力,以获得可动轴圆滑的转动和耐久性的提高,这就是本发明的目的。
因此,技术方案3的旋转式阻尼器结构是,除了所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外,还在壳体的中空部内容纳有由密封用O形圈封住的粘性流体,而密封用O形圈装在可动轴的轴端部和壳体圆周内面间。
技术方案4的发明内容不仅是上述技术方案3的结构,而且通过将突设于壳体的轴心棒设成比可动轴的筒状轴部的内周面稍细的细直径,从而不仅可减小根据技术方案3的粘性流体的容纳量,而且增大由粘性流体所产生的阻尼转矩,与技术方案3的情况相比,可发挥充分的由粘性剪切阻力所产生的阻尼力。
因此,技术方案4的旋转式阻尼器是,对于上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其特点是,在壳体的中空部内配设突设于该壳体的闭合盖部的、稍比可动轴的筒状轴部具有的内周面还细的细直径的轴心棒,由装在可动轴的轴端部与壳体的内周内面间的密封用O形圈封住,在上述的轴心棒与壳体的圆周内面之间容纳有粘性流体。
技术方案5的发明内容是,除了具有所述技术方案1的偏心弹性部的可动轴外,通过将容纳于壳体中空部内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弹簧两端部分别跨设在可动轴和壳体上,来附加除了由偏心弹簧部的弹力所产生的阻尼转矩外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阻尼转矩,以获得足够大的综合的阻尼力,并可缓慢进行比较重的门等的闭合,而在开动该比较重的门时,容易获得利用弹簧的复原力来打开比较重的门的动作,从而可用作各种用途。
因此,技术方案5的旋转式阻尼器,除了技术方案1的结构外,其特点是,在壳体与可动轴之间,固定有容纳于该壳体中空部内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各弹簧端部。
技术方案6的内容是,对于技术方案1的结构,不仅赋予技术方案3的粘性流体,而且还通过将技术方案5所述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作为结构要素装入,从而如前所述那样将粘性剪切阻力和弹簧力用作为阻尼转矩,如此,可满足由技术方案1与技术方案3及技术方案5可发挥的所述的作用效果。
由此,技术方案6的旋转式阻尼器具有所述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3及技术方案4的结构内容。从而,该旋转式阻尼器的偏心弹性部和粘性流体还成为兼备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内容。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不仅包括如前述技术方案5所述的偏心弹性部和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而且对于该弹簧,其一方的弹簧端部固定在壳体上,另一方的弹簧端部处于所述可动轴的筒状轴部上而插入在一侧圆周侧端缘与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之间并与该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弹性接触,从而可将弹簧作用于该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上,这样该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始终受到向外方的按压,因此,利用偏心弹性部的蠕变,来避免降低对于壳体圆周内面的按压力,于是,无论在何时可长期阻止偏心弹性部的弹力下降,从而阻止阻尼转矩的非本意的下降。
因此,技术方案7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内容是,对于所述技术方案4的结构,所述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其一方的弹簧端部固定在壳体上,而另一方的弹簧端部在所述可动轴的筒状轴部、插入在其一侧圆周侧端缘与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之间并与该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弹性接触。
技术方案8的发明内容是,在上述技术方案6中,利用弹簧端部的按压力来阻止偏心弹性部的蠕变,而在不使用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情况下也实现上述阻止蠕变的目的,可发挥长期而充分的阻尼转矩。
因此,技术方案8的旋转式阻尼器是,通过利用如上述技术方案6那样的弹簧端部来弹性压住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因此,通过准备避免蠕变的产生的另外的螺旋弹簧等的弹性体、并将其夹装在上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与一侧圆周端缘之间,来阻止因蠕变而产生的偏心弹性部的弹力下降。
技术方案9的发明内容是,对于技术方案1的结构,只要在壳体上设置内径突起部,就能以简单的结构而不用附加构件来增强偏心弹性部所产生的阻尼转矩。
因此,技术方案9的旋转式阻尼器的内容是,除了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的结构外,沿轴向连续设置在筒状轴部的一侧圆周端缘上开口并开口设置在圆弧状非弹性部上的切口,同时在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形成为嵌入所述切口而朝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的相反方向逐渐突出的弯突的内径突起部,筒状轴部的所述偏心弹性部,利用可动轴的转动而来到所述内径突起部,从而该偏心弹性部逐渐被弹性压向中空部的轴心侧。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5~7的旋转式阻尼器,(A)是其纵剖主视图,(B)是作为一构件的可动轴的立体图,(C)是沿(A)的C-C线方向看到的横剖视图。
图2是表示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的旋转式阻尼器的纵剖主视图。
图3是表示权利要求4的旋转式阻尼器的横剖主视图。
图4(A)是涉及权利要求8的、表示偏心弹性部因蠕变而产生变形状态的旋转式阻尼器的横剖视图,图4(B)是弹性体夹装在其上时的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权利要求9的旋转式阻尼器壳体的横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权利要求9的旋转式阻尼器可动轴的立体图,图6(B)是该旋转式阻尼器处于开门状态的横剖视图,图6(C)是该旋转式阻尼器处于闭门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现有旋转式阻尼器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7(B)是该旋转式阻尼器的纵剖主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首先,结合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的旋转式阻尼器。
技术方案1、2的旋转式阻尼器由壳体1和可动轴2构成。壳体1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将可动轴2与门或便座等连接使用较好,但当然也可倒过来将可动轴2固定而利用门等的打开来转动壳体1。
上述壳体1具有由其圆周内面1a所形成的中空部1b,在与其闭合盖部1c的相反侧开设有开口部1d。
所述的可动轴2包括筒状轴部2a,其利用所述壳体1的止脱缘部1e而旋转自如地与壳体1的中空部1b滑动嵌合成不能拔出;轴端部2b,其与所述筒状轴部2a连续设置而突出于壳体1的开口部1d。
在上述的可动轴2的筒状轴部2a上,从其一侧圆周端缘2c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形成圆弧状非弹性部2e,并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2e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延伸出偏心弹性部2f。此时,该偏心弹性部2f被形成偏心量逐渐比壳体1的圆周内面1a的曲率半径还大。
即,该偏心弹性部2f被弯曲成从圆弧状非弹性部2e朝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而逐渐向外侧突出。
并且,实际上在从外侧压入所述偏心弹性部2f、并将可动轴2压入壳体1的中空部1b内后,折弯壳体1的开口部1d,由此通过形成所述止脱缘部1e,从而将可动轴2设成防止脱离壳体1的状态,这样,偏心弹性部2f成为利用其复原力而与壳体1的圆周内面1a弹性接触的状态。
这里,如上所述,要形成圆弧状非弹性部2e和偏心弹性部2f,有各种措施和结构,但对于图1例示的可动轴2,如技术方案2所揭示的那样,其筒状轴部2a,在壳体1的所述闭合盖部1c侧开设有开放端口2g,在该筒状轴部2a上,通过从靠近其轴端部2b到开放端口2g来形成轴向狭槽2h,从而隔开形成所述的一侧圆周端缘2c和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
并再靠近所述筒状轴部2a的轴端部2b而形成正交状地与所述轴向狭槽2h连续设置的径向狭槽2i,从而使从所述一侧圆周端缘2c到该径向狭槽2i的基端缘2j成为圆弧状非弹性部2e,从该基端缘2j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形成为偏心弹性部2f。
因此,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2所述那样结构时,按图1(C)所示,由于偏心弹性部2f成为与壳体1的圆周内面1a弹性接触的状态,故若使可动轴2与门等的转动一起向箭头R1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侧,以其外周面可与圆周内面1a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转动,因此,对于可动轴2的该转动就可产生较大的阻尼转矩,从而在门进行闭合动作时,可缓慢地将其闭合并结束闭门动作,而不会产生不经意的冲击。
相反,在向箭头R2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可动轴2而使门打开等情况下,与上述顺时针方向的情况相比其摩擦力大幅度减少,可用比较轻的力使门打开,与仅利用粘性流体的旋转式阻尼器相比,可确保较大的阻尼转矩,并可容易地提供具有均匀性能的产品。
下面,就技术方案3的旋转式阻尼器进行说明,对于上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还利用由前述的粘性流体所产生的剪切阻力,这里除了技术方案1的结构外,还在壳体1的中空部1b内,容纳有由密封用O形圈2k封住的粘性流体,该密封用O形圈装在可动轴2的轴端部2b与壳体1的圆周内面1a间,此时在图示例子中,在壳体1的轴端部2b上设置圆周的凹槽2m,通过卡嵌与其嵌合的上述密封用O形圈2k,就可阻止粘性流体漏出。
因此,当采用技术方案3时,可将粘性流体所产生的剪切阻力加到偏心弹性部2f所产生的阻尼转矩中,从而不仅相应地可发挥较大的阻尼转矩,而且还可在壳体1的圆周内面1a与偏心弹性部2f的间隙注入粘性流体,不仅该粘性流体加强了阻尼力,而且还发挥了作为润滑剂的效果,从而可保证可动轴2的顺利的转动,并可提高其耐久性。
当采用技术方案4时,不仅使其兼备如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那样的偏心弹性部2f和粘性流体,而且还如图1所示那样,在壳体1的中空部1b内配设有突设于该壳体1的闭合盖部1c的轴心棒1f,其前端部嵌装在可动轴2的轴端部2b的轴承口2n中。
并且,在技术方案4中,对于上述轴心棒1f,将其较粗形成,但形成比如图3所示的可动轴2的筒状轴部2a所具有的内周面稍细的细直径。因此,由所述密封用O形圈2k封住的粘性流体不仅可减小其容纳流体量,而且通过使轴心棒1f与筒状轴部2a的间隙变狭小,还可大幅度地增强粘性剪切阻力。
技术方案5是,对于技术方案1的结构按如图2所示可理解,附加有未图示的扭杆弹簧或图示的螺旋弹簧3,将容纳于壳体1的中空部1b内的上述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3的各弹簧端部3a、3b分别卡嵌固定在壳体1的闭合盖部1c和可动轴2的轴端部2b上,在图示例子中,螺旋弹簧被嵌在所述轴心棒1f上。
因此,当采用上述结构时,可将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3所产生的弹力加上偏心弹性部2f的弹力所产生的阻尼转矩,对于较重的门等也可缓慢地进行闭门动作,并且也可利用该弹簧的复原力而容易地使较重的门打开。
在技术方案6的情况下,除了将技术方案1的偏心弹性部2f与圆周内面1a弹性接触的结构和使用技术方案3的粘性流体的结构外,具有将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3装入的结构,通过综合性地适当而有效地利用与使用目的相对应的、由上述三个结构要素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就可满足所要目的。
当采用技术方案7的旋转式阻尼器时,对于技术方案4的结构,尤其在其可动轴2是合成树脂的情况下,与已有技术那样的金属制结构相比,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易产生蠕变,其结果,只要放置而未使用,就能消除相对可动轴2的偏心弹性部2f的圆周内面1a而获得的摩擦力与初始性能相比而降低的缺点。
为实现前述的目的,不将如前述的图2所示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3的弹簧端部3b卡止在轴端部2b上,而采用如下的结构对于作为另一方弹簧端部3b,在可动轴2的筒状轴部2a,通过将弹簧端部3b插入其一侧圆周端缘2c与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之间,从而与该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弹性接触。
因此,当采用技术方案7时,通过利用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3而将它可发挥的复原力始终预先加在偏心弹性部2f的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上,则可向外侧方向按压该偏心弹性部2f,由此可阻止偏心弹性部2f的蠕变所产生的变形,可长期无故障地维持规定的阻尼转矩。
现说明技术方案8的旋转式阻尼器,这里,与上述技术方案7相同,要消除合成树脂制等所产生的偏心弹性部2f的蠕变现象,但为实现该目的,不使用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3,而使用另外准备好的弹性体4。
如图4(A)所揭示的那样,当偏心弹性部2f因蠕变而变形时,该偏心弹性部2f对于圆周内面1a的弹性接触力下降,成为仅其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的前端侧外周面与圆周内面1a接触的状态。本发明中,为阻止这种现象,如图4(B)那样,在可动轴2的筒状轴部2a的一侧圆周端缘2c与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之间,如图示那样通过夹装螺旋弹簧或板弹簧及弹性原材料等的弹性体4,就可将偏心弹性部2f压向壳体1的内周内面1a侧,由此,可获得与技术方案7同等的作用效果。
对于技术方案9,由图5、图6可理解,除了技术方案1的结构外,不将壳体1的内周内面1a形成为仅仅均匀直径,如下详细叙述那样,在其一部分上突设内径突起部1g。即,首先如图6(A)所示,在所述筒状轴部2a的一侧圆周端缘2c上开口,在圆弧状非弹性部2e上开口设置切口2p,从而,该切口2p就与所述的轴向狭槽2h连续设置。另一方面,如由图5及图6可理解,在所述壳体1的内周内面1a上,形成有为嵌入上述的切口2p而朝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的相反方向逐渐向轴心侧突出的弯突的所述内径突起部1g。并且,在图6(B)那样的状态下,虽然内径突起部1g嵌入上述的切口2p内,但如图(C)那样,当可动轴2向箭头R1方向转动、其偏心弹性部2f来到上述内径突起部1g的位置时,因偏心弹性部2f逐渐被弹性压向中空部1b的轴心侧,故与技术方案1的场合相比可用简单的结构来增强偏心弹性部2f所产生的阻尼转矩。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旋转式阻尼器可如上述那样构成。
因此,当采用技术方案1时,即使不使用粘性流体,壳体与可动轴的二构件在向一方向旋转时也可利用可动轴的偏心弹性部与壳体的摩擦力来发挥较大的摩擦力,另外,在向逆向旋转时,仅产生较小的摩擦力,因此,与利用粘性流体的旋转式阻尼器相比,因零件较少且不要求高精度的加工,故可提供具有均匀特性的价廉的旋转式阻尼器。
当采用技术方案2时,由于在筒状轴部使轴向狭槽与径向狭槽连通而形成上述的偏心弹性部,故可进一步提高上述技术方案1的效果和其可靠性。
对于技术方案3,由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可利用粘性流体的粘性剪切阻力,故不仅可发挥附加的阻尼转矩,而且还可将该粘性流体用作为偏心弹性体与壳体的圆周内面间的润滑剂,可有利于运行的顺利化和提高耐久性。
当采用技术方案4时,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通过较粗形成从壳体突设的轴心棒,并将其接近于筒状轴部的内周面,从而可减少所使用的粘性流体的量,并增强粘性剪切阻力,从而可以发挥充分的阻尼力。
当采用技术方案5时,除了技术方案1的偏心弹性体外,因还附加有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所产生的阻尼转矩,故可对较重的门予以适当制动的关门动作,而在开门时,可用较轻的力对其进行操作,从而可满足各种要求。
在技术方案6中,对于技术方案1,因还装入技术方案3与技术方案5的粘性流体和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故可利用它们的综合性的阻尼转矩来进一步满足各种需求。
当采用技术方案7时,尤其不停留于技术方案5的结构,而将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作为单方的弹簧端部与另一侧自由端缘弹性接触,因此,即使可动轴是合成树脂制,也可阻止其因蠕变而变形、对于偏心弹性部的圆周内面的弹性接触力下降的现象,长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从而可保持阻尼转矩的规定值。
在技术方案8中,不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7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只要将另外设置的较小的弹性体夹装在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与一侧圆周端缘间,就可发挥与技术方案7同等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9中,因在壳体上形成内径突起部,故还可增大偏心弹性部所产生的阻尼转矩,可满足各种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
2.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通过在壳体的闭合盖部侧形成开放端口、形成由设在该筒状轴部上的轴向狭槽而隔开形成的一侧圆周端缘和另一侧圆周端缘、并靠近所述筒状轴部的轴端部而形成正交状地与所述轴向狭槽连续设置的径向狭槽,从而从所述一侧圆周端缘到径向狭槽的基端缘而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
3.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在所述壳体的中空部内容纳有由密封用O形圈封住的粘性流体,而密封用O形圈装在可动轴的轴端部和壳体圆周内面间。
4.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在所述壳体的中空部内配设突设于该壳体的闭合盖部的、稍比可动轴的筒状轴部具有的内周面还细的细直径的轴心棒,由装在可动轴的轴端部与壳体的内周内面间的密封用O形圈封住,在上述的轴心棒与壳体的圆周内面之间容纳有粘性流体。
5.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在所述壳体与可动轴之间,固定有容纳于该壳体中空部内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各弹簧端部。
6.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在所述壳体的中空部内容纳有由密封用O形圈封住的粘性流体,而密封用O形圈装在可动轴的轴端部和壳体圆周内面间,在壳体与可动轴之间,固定有容纳于该壳体中空部内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各弹簧端部。
7.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容纳于所述壳体中空部内的扭杆弹簧或螺旋弹簧的一方的弹簧端部固定在壳体上,另一方的弹簧端部在所述可动轴的筒状轴部、插入在其一侧圆周侧端缘与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之间并与该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弹性接触。
8.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从其一侧圆周端缘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所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通过在所述可动轴的筒状轴部的一侧圆周端缘与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之间夹装弹性体,所述偏心弹性部按压在壳体的圆周内面上。
9.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具有壳体和可动轴,可动轴包括在由壳体圆周内面形成的中空部内滑动嵌合成旋转自如且止脱状态的筒状轴部和与该筒状轴部连续设置、从壳体的开口部突出的轴端部,其特征在于,该可动轴的所述筒状轴部包括圆弧状非弹性部,它通过在壳体的闭合盖部侧形成开放端口、形成由设在该筒状轴部上的轴向狭槽而隔开形成的一侧圆周端缘和另一侧圆周端缘、并靠近所述筒状轴部的轴端部而形成正交状地与所述轴向狭槽连续设置的径向狭槽,从而从所述一侧圆周端缘到径向狭槽的基端缘而形成;偏心弹性部,它通过形成从该圆弧状非弹性部朝向所述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逐渐使偏心量比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所述圆周内面弹性接触,在筒状轴部的一侧圆周端缘上开口并开口设置在圆弧状非弹性部上的切口与轴向狭槽连续设置,并在所述壳体的圆周内面形成为嵌入所述切口而朝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的相反方向逐渐突出的弯突的内径突起部,筒状轴部的所述偏心弹性部,利用可动轴的转动而来到所述内径突起部,从而该偏心弹性部逐渐被弹性压向中空部的轴心侧。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式阻尼器,转动自如地内嵌在壳体1内的可动轴2的简状轴部2a设有从其一侧圆周瑞缘2c到靠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的圆弧状非弹性部2e和通过向外侧弯曲形成从其朝向另一侧圆周自由端缘2d逐渐使偏心量比壳体1的圆周内面1a的曲率半径还大、从而与圆周内面1a弹性接触的偏心弹性部2f。当因门等的转动而向箭头R1方向关闭可动轴2时,偏心弹性部2f对圆周内面1a的摩擦力变大,相反,当向箭头R2方向作打开门的操作时,该摩擦力被大幅减小。本发明与已有的粘性剪切阻力相比,在关门时可发挥较大的阻尼力,可用较轻的力作开门操作。
文档编号F16F7/00GK1286745SQ9980164
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7日
发明者坂东亮辅 申请人:菅常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