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620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金属薄板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技术中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每分钟40,000多次的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可用于天然的石头或混凝土。冲击钻工作时在钻头夹头处有调节旋钮,可调普通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但是冲击钻是利用内轴上的齿轮相互跳动来实现冲击效果,但是冲击力远远不及电锤。它不适合钻钢筋混泥土。同时现有的冲击钻还存在有结构复杂,零件加工困难,调整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尤其适合用于金属薄板加工。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包括外壳、第一轴承、转动杆、第一伞形齿轮、重锤、重锤杆、转轴、第二伞形齿轮、动力杆和第二轴承;
[0006]所述外壳为正六面体,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与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皆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固定连接,
[0007]所述外壳与所述动力杆轴心线平行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杆,所述重锤杆与所述转轴相互垂直,在所述重锤杆与所述转轴相连接的另外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通过齿轮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外端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所述钻头夹,方便更换钻头,由于钻头属于易耗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损耗,此时就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来满足工程需要。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轴承、动力杆、第一伞形齿轮、第一轴承位于同一轴心上,当组件高速绕着自身轴心做圆周运动时,偏心的结构会使装置做出不必要的震动,而影响到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所述重锤材质包括铸铁材料,此材料结实耐用,而且制造成本低廉,用于此装置可以减少整体造价。
[0012]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偏心锤的震动方式,此种结构震动效果好并且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实际使用价值,同时在钻孔过程中加入震动,也可以使得钻孔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本装置还具有如下特点,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中:
[0015]1、外壳2、第一轴承3、钻头夹
[0016]4、传动杆5、第一伞形齿轮6、重锤
[0017]7、重锤杆8、转轴9、第二伞形齿轮
[0018]10、动力杆11、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外壳1、第一轴承2、传动杆4、第一伞形齿轮5、重锤6、重锤杆7、转轴8、第二伞形齿轮9、动力杆10和第二轴承11 ;
[0020]所述外壳I为正六面体,所述外壳I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11,所述传动杆4通过所述第一轴承2与所述外壳I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10通过所述第二轴承11与所述外壳I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10与所述传动杆4位于所述外壳I内部的一端皆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5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4位于所述外壳I外端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所述钻头夹3,所述第二轴承11、动力杆10、第一伞形齿轮5、第一轴承2位于同一轴心上;
[0021]所述外壳I与所述动力杆10轴心线平行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转轴8,所述转轴8与所述外壳I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的上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杆7,所述重锤杆7与所述转轴8相互垂直,在所述重锤杆7与所述转轴8相连接的另外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6,所述重锤6材质包括铸铁材料,所述第二伞形齿轮9与所述转轴8远离所述外壳I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2]所述第一伞形齿轮5、第二伞形齿轮9通过齿轮连接。
[0023]本实例的工作过程:首先电机带动动力杆10开始转动,然后第一伞形齿轮5、钻头夹3开始转动,第一伞形齿轮5同时会在第二伞形齿轮9会随之转动,此时钻头在钻头夹3的带动下也会开始工作,与此同时,重锤会在转轴8的带动下开始做圆周运动,此时就会产生比较大的震动,这种震动有利于对墙面的快速钻眼,而且当钻孔过程中墙体内部的灰尘粉末也会随着震动排出孔外,这样更有利于钻孔速度加快。
[0024]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轴承、转动杆、第一伞形齿轮、重锤、重锤杆、转轴、第二伞形齿轮、动力杆和第二轴承; 所述外壳为正六面体,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与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皆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与所述动力杆轴心线平行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杆,所述重锤杆与所述转轴相互垂直,在所述重锤杆与所述转轴相连接的另外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通过齿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外端的部分固定设置有所述钻头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动力杆、第一伞形齿轮、第一轴承位于同一轴心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锤材质包括铸铁材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钻的动力结构,包括外壳、第一轴承、转动杆、第一伞形齿轮、重锤、重锤杆、转轴、第二伞形齿轮、动力杆和第二轴承;所述外壳为正六面体,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与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皆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动力杆轴心线平行的两个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上固定设置有所述重锤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IPC分类】F16H1-14, F16H33-02, B25D16-00, B25D17-00
【公开号】CN104653711
【申请号】CN201410782485
【发明人】梁锋
【申请人】天津市诚田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