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27972阅读:来源:国知局
闭状态时,驱动凹部114系位于入口部122处。于某些实施例中,滑槽121更可区分为第一部分121a及第二部分121b,其中滑槽121藉由自其两侧壁上延伸出之凸肋而定义出剖面宽度实质上较第二部分121b小的第一部分121a(如图3A-图3C),而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滑槽121为一剖面宽度实质上无变化的破槽(如图3D-图3G)。
[0063]壳体130套设在中空套筒120外,并可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旋转,壳体130设有一对应至滑槽121之结合口 131,结合口 131上设有螺纹,当壳体13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旋转时,结合口 131即沿着滑槽121移动。
[0064]安全阀手柄140主要具有一中空杆件H1、一帽盖142、一驱动杆143及一弹力组件144。中空杆件141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于内侧环设有螺纹(图中未不),藉以与一中空螺接件150之一端相螺合。中空螺接件150之另一端则与壳体130之结合口131相螺接,从而透过中空螺接件150将中空杆件141与壳体130相结合。本发明亦可将安全阀手柄140之中空杆件141与壳体130 —体成型设计,只要能实现中空杆件141与壳体130同步转动之功能,均为本发明可接受之实施方式。中空杆件141之第二端则套设有帽盖142,且帽盖142可相对于中空杆件141移动。驱动杆143可相对移动地设于中空杆件141内,驱动杆143之一端可设计成(而不限制)突出中空杆件141之第一端,并于末端处形成一对应至驱动凹部114之驱动凸部145,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中,此驱动凸部145具有环设于驱动杆143末端周围之凸缘,并具有一抵顶端146与 ^合端147。驱动凸部145之尺寸设计成可自由进出中空套筒120之入口部122,且至少一部份大于滑槽112之宽度,以便可抵靠于滑槽121上滑移。驱动杆143之另一端则突出中空杆件141之第二端而与帽盖142相结合,从而通过按压帽盖142,即可使帽盖142与驱动杆143相对于中空杆件141移动。此外,弹力组件144则设置于中空杆件141内,并可套设于驱动杆143上以位于中空螺接件150与驱动杆143之一凸起部148之间,从而当帽盖142被下压而带动驱动杆143 —起向下移动时,弹力组件144可提供驱动杆143及帽盖142 —向上之回复力。在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中,此弹力组件144为一弹簧,然而任何可提供上述定义之回复力的组件均可作为本发明之弹力组件,如弹片、油压装置等。
[0065]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之安全阀100于空转状态之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未按压帽盖142时,驱动杆143 —端之驱动凸部145突出于壳体130之结合口 131并位于中空套筒120之滑槽121上,通过推动安全阀手柄140,与安全阀手柄140连结之壳体130亦会随安全阀手柄140之推动而相对于中空套筒120转动,且安全阀手柄140之驱动凸部145亦会沿着滑槽121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滑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的轴向剖面可设计成实质上小于抵顶端146之轴向剖面,而滑槽121可于两侧壁延伸出凸缘以分别界定一第一部分121a及一第二部分121b,此第一部分121a及第二部分121b分别对应容收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和抵顶端146 (如图3A中所示),从而当驱动凸部145沿着滑槽121滑移时,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系位于滑槽121的第一部分121a中滑移,而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则抵靠于滑槽121两侧壁延伸而出之凸缘而在滑槽121的第二部分121b中滑移,此时若按压帽盖142及驱动杆143,则因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与滑槽121两侧壁延伸而出的之凸缘相抵靠,从而使帽盖142及驱动杆143无法向下移动。当然,本发明亦有不同实施例,举例而言:可将驱动杆143之位置设计成于未按压状态时,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及卡合端147均位于中空套筒120之滑槽121上而未与滑槽121相接触(如图3B所示)、或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容收于滑槽121之第二部分121b而抵顶端146未与滑槽121相接触(如图3C)从而当安全阀手柄140及壳体13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旋转时,驱动凸部145即在滑槽121上方或仅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部分在滑槽121上方移动而卡合端147容收于滑槽121中,此时若按压帽盖142及驱动杆143,亦会造成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与中空套筒120位于滑槽121两侧壁延伸而出之凸缘相抵靠,从而使帽盖142及驱动杆143无法继续向下移动。
[0066]本发明亦可有其它不同实施例,举例而言:滑槽121可为一剖面宽度实质上相同的破槽,驱动杆143之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的轴向剖面实质上小于抵顶端146之轴向剖面(如图3D-图3E所示),其中,可将驱动杆143之位置设计成于未按压状态时,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容收于滑槽121中而抵顶端146为于滑槽121上而未与滑槽121接触(如图3D);或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及卡合端147均位于中空套筒120之滑槽121上而未与滑槽121相接触(如图3E所示),从而当安全阀手柄140及壳体13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旋转时,仅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部分在滑槽121上方移动或驱动凸部145即在滑槽121上方移动,此时若按压帽盖142及驱动杆143,亦会造成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与中空套筒120位于滑槽121两侧之外壁面相抵靠,从而使帽盖142及驱动杆143无法继续向下移动。
[006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亦可将滑槽121设计为剖面之宽度实质上相同的破槽,而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的轴向剖面设计成实质上等于抵顶端146之轴向剖面(如图3F-图3G所示),从而当未按压驱动杆143而转动安全阀手柄140以带动壳体13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转动时,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即抵靠于中空套筒120位于滑槽121两侧的外表面滑移,此时若按压帽盖142及驱动杆143,则因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与中空套筒120位于滑槽121两侧之外表面相抵靠,从而使帽盖142及驱动杆143无法向下移动(如图3F所示)。当然,本发明亦可将驱动杆143之位置设计成于未按压状态时,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及卡合端147均位于中空套筒120之滑槽121上而未与滑槽121相接触(如图3G所示),从而当安全阀手柄140及壳体13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旋转时,驱动凸部145即在滑槽121上方移动,此时若按压帽盖142及驱动杆143,亦会造成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与中空套筒120位于滑槽121两侧之外表面相抵靠,从而使帽盖142及驱动杆143无法继续向下移动。当然,本发明之滑槽121及驱动凸部145之间的配合亦可有其它不同态样,举凡可使驱动杆143在未受按压时透过转动安全阀手柄140而能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活动,且于驱动凸部145未对齐驱动凹部114按压时可利用驱动凸部145抵顶于中空套筒120而进一步限制驱动杆143之活动者,皆可运用于本发明。
[0068]请复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之安全阀100于驱动状态之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欲开启阀体110时,将安全阀手柄140旋转至使驱动凸部145对准滑槽121 —端外扩之入口部122,通过按压帽盖142,可使驱动凸部145穿过中空套筒120的入口部122而进入中空套筒120的内侧,其中驱动凸部145之卡合端147进一步深入阀体110之驱动凹部114与之相抵靠结合,此时转动安全阀手柄140即可使驱动杆143于中空套筒120的滑槽121中滑移,并带动壳体130及阀体11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旋转,从而开启阀体110及水龙头200之开关。此时,若使用者停止按压帽盖142及驱动杆143,因弹力组件144所提供之回复力会使驱动杆143有向上移动的倾向,则藉由驱动凸部145之抵顶端146与中空套筒120位于滑槽121两侧之内表面相抵靠,以克服弹力组件144之回复力使驱动杆143无法向上移动,从而将驱动凸部145维持在中空套筒120之内侧而维持住驱动凸部145与驱动凹部114之结合关系。当欲关闭阀体110时,将安全阀手柄140推动至使驱动凸部145带动阀体110之驱动凹部114滑移回中空套筒120之入口部122处,此时停止对帽盖142及驱动杆143之按压,则弹力组件144所提供之回复力即会推动驱动杆143向上移动,又由于驱动凸部145可自由穿过中空套筒120之入口部122,从而使驱动凸部145可脱离驱动凹部 114。
[0069]综上所述,本发明之安全阀100提供了水龙头200空转功能。当使用者未按压安全阀手柄140时,安全阀手柄140内之驱动杆143不与阀体110相接触而处于一种空转状态,此时若转动安全阀手柄140仅会带动壳体130相对于中空套筒120转动而不会带动阀体110旋转,从而避免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