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43648阅读:来源:国知局
o外侧滚珠10滚动自如地配置在外圈8的外侧外圈滚道8a与内轴主体19的外侧内圈滚道9a之间。内侧滚珠11滚动自如地配置在外圈8的内侧外圈滚道8b与内圈构件20的内侧内圈滚道9b之间。
[0027]安装突缘8c的车辆外侧的端面8cI配置在相比外侧滚珠10相对于外圈8的接触点Pl靠车辆外侧的位置。载荷点Pl是外侧滚珠10与外侧外圈滚道8a的接触点。而且,安装突缘8c的转向节安装面8f配置在相比载荷点Pl靠车辆内侧的位置。嵌合面Se的车辆内侧的端缘8el配置在相比内侧滚珠11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2靠车辆内侧的位置。载荷点P2是内侧滚珠11与内侧外圈滚道Sb的接触点。
[0028]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安装突缘8c的车辆外侧的端面8cl配置在相比外侧滚珠10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l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安装突缘Sc配置在外圈8的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安装突缘8c能够提高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刚性。尤其是在图8所示的日本特开2011-94728号公报的外圈51中,彼此相邻的肋51b之间的部分51c的刚性不充分。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突缘8c遍及整周地形成在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外周,因此能够充分提高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周向整体的刚性。
[0029]因此,在车辆的转弯时等,即使从外侧滚珠10经由载荷点Pl向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上部8g作用有大的载荷F1,也能够抑制上部8g向径向外侧的变形。上部8g是指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中的相比其轴心靠上侧的部分。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安装突缘Sc配置在外圈8中的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因此外圈8的车辆内侧的部分的刚性低。因此,在车辆的转弯时等,从内侧滚珠11经由接触点P2向插入部8d的上部8dl作用有大的载荷F2的情况下,上部8dl可能会以其车辆外侧的端部为中心而向径向外侧产生变形。上部8dl是指插入部8d中的相比其轴心靠上侧的部分。
[0030]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插入部8d在其嵌合面Se处被压入支承孔3a,在嵌合面Se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之间没有间隙。因此,即使大的载荷F2作用于插入部8d的上部8dl,也能够经由嵌合面8e及内周面3al通过转向节3来可靠地承受该载荷F2。由此,能够抑制插入部8d的上部8dl向径向外侧较大变形的情况。而且,插入部8d的外周面的大致整体形成为相对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的大致整体进行嵌合的嵌合面Se。因此,与插入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嵌合面时的嵌合面的轴向长度相比,能够增大第一实施方式的嵌合面Se的轴向长度LI,能够增大嵌合面Se与内周面3al的接触面积。由此,在大的载荷F2作用于插入部8d的上部8dl时,能够使嵌合面8e与内周面3al的接触面压比插入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嵌合面时的嵌合面与内周面的接触面压小,在转向节3上不会作用过大的力。
[0031]而且,在插入部8d的嵌合面8e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之间没有间隙,因此无需准备填埋间隙的构件。由此,部件个数减少,能够实现成本降低。而且,也无需为了装配将间隙填埋的构件而对插入部8d的外周面或内周面3al等进行加工。而且,由于外圈8的插入部8d被向转向节3的支承孔3a压入,因此通过该压入而产生将外圈8固定于转向节3的固定力。由此,能够削减将外圈8向转向节3固定的安装螺栓17的根数。例如,以往,安装螺栓17的根数为4根的情况下,能够将其削减为2?3根。
[0032]而且,外圈8的插入部8d被向转向节3的支承孔3a压入,在插入部8d的嵌合面Se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之间没有间隙。由此,能够提高构成多排的球轴承的轮毂单元4的刚性。
[0033]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实施方式是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安装突缘8c的车辆外侧的端面8cl配置在相比外侧滚珠10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l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在插入部8d的嵌合面Se中,仅其车辆内侧的区域形成为向转向节3的支承孔3a压入的压入面8e2。压入面8e2的车辆外侧的端缘8e4在轴向上,例如设为与内侧滚珠11的中心Ila相同的位置或其附近位置。比嵌合面Se的压入面8e2靠车辆外侧的区域形成为未向支承孔3a压入的非压入面8e3。非压入面8e3隔着环状(径向)的极小的间隙23而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相对。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极小的间隙23称为嵌合间隙。嵌合间隙23设为例如0.06mm左右。
[003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嵌合面Se是指在插入部8d的外周面中向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压入的区域和隔着嵌合间隙23而与内周面3al相对的区域这2个区域。并且,在将插入部8d向支承孔3a插入时,压入面8e2被向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压入,由此相对于内周面3al来决定外圈8的径向的位置。
[003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安装突缘8c的车辆外侧的端面8cl配置在相比外侧滚珠10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l靠车辆外侧的位置。由此,通过安装突缘Sc能够提高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刚性。因此,在车辆的转弯时等,即使从外侧滚珠10经由载荷点Pl向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上部8g作用大的载荷F1,也能够抑制上部8g向径向外侧的变形。上部8g是指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中的相比其轴心靠上侧的部分。而且,插入部8d在其嵌合面8e的压入面8e2处被向支承孔3a压入,压入面8e2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之间没有间隙。因此,即使大的载荷F2作用于插入部8d的上部8dl,经由压入面8e2及内周面3al通过转向节3也能够可靠地承受该载荷F2。由此,能够抑制插入部8d的上部8dl向径向外侧较大变形的情况。上部8dl是指插入部8d中的相比其轴心靠上侧的部分。
[0036]而且,仅嵌合面8e的车辆内侧的区域成为压入面8e2,被向转向节3的支承孔3a压入。由此,能够防止压入产生的外圈8的相对于转向节3的固定力过大的情况。因此,在轴承组件I的检修时,能够容易将插入部8d从支承孔3a拔出。而且,在轴承组件I的组装时,在将插入部8d向支承孔3a压入时也不需要较大的力,能容易地进行压入作业。
[003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安装突缘Sc的车辆外侧的端面Scl配置在相比外侧滚珠10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l靠车辆外侧的位置。而且,在嵌合面Se的整体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之间,在轴向全长上形成有嵌合间隙23。嵌合面Se的车辆内侧的端缘Sel配置在相比内侧滚珠11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2靠车辆内侧的位置。嵌合面Se的轴向长度设为L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嵌合面Se是指在插入部8d的外周面上隔着嵌合间隙23而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相对的区域。在将插入部8d向支承孔3a插入时,嵌合面8e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抵接或被引导,由此相对于内周面3al来决定外圈8的径向的位置。而且,即使在将插入部8d嵌合于支承孔3a的状态下,也通过嵌合面8e,相对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来决定外圈8的径向的位置。
[0038]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安装突缘Sc的车辆外侧的端面Scl配置在相比外侧滚珠10相对于外圈8的载荷点Pl靠车辆外侧的位置。由此,通过安装突缘8c能够提高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刚性。因此,在车辆的转弯时等,即使从外侧滚珠10经由载荷点Pl向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的上部8g作用有大的载荷F1,也能够抑制上部8g向径向外侧的变形。上部8g是指在外圈8的车辆外侧的部分中的相比其轴心靠上侧的部分。而且,由于嵌合间隙23的存在,在轴承组件I的组装时,能够容易地将插入部8d向支承孔3a插入、嵌合,并且在轴承组件I的检修时,能够容易地将插入部8d从支承孔3a拔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插入部8d向支承孔3a插入时,有时也使用对该插入进行辅助的工具。然而,当在嵌合面Se的整体与支承孔3a的内周面3al之间形成嵌合间隙23时,在较大的载荷F2从内侧滚珠11作用于插入部8d的上部Sdl的情况下,存在上部8dl向径向外侧较大地变形的可能性。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以往的轴承组件进行比较而如下说明没有该可能性的情况。上部8dl是指插入部8d中的相比其轴心靠上侧的部分。
[0039]图9是表示与图7不同的以往的轴承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图9所示的以往的轴承组件31中,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安装突缘35a形成在外圈35的外周面的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在外圈35的插入部35b的外周面中,仅该车辆外侧的区域形成为隔着径向长度极小的嵌合间隙4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