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管路切换结构及方法、导雾结构及其冷风扇或加湿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19653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构,包括遮雾盖110、切雾器120和驱动装置;所述遮雾盖110上设置有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和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 ;所述切雾器120整体呈圆柱形,在所述切雾器120上设置有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和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 ;所述切雾器120安装在所述遮雾盖110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切雾器120连接;且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切雾器120旋转;当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在遮雾盖上的第一顶端出雾孔重合时,所述雾气从顶端喷出;当所述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与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在遮雾盖上的第一侧面出雾孔重合时,所述雾气从侧面喷出。其中,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的直径应当小于等于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的直径,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的直径应当小于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的直径。
[0063]本实施例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切雾器来实现加湿雾气在顶端出雾和侧面出雾之间的切换。为了旋转的方便,本实施例将切雾器设置呈圆柱形,切雾器可以绕自身轴线旋转,本实施例在切雾器上设置了第二顶端出雾通孔和第二侧面出雾通孔,应当注意切雾器上的出雾孔均为通孔,当第二顶端出雾通孔与第一顶端出雾孔重合时,第二顶端出雾通孔与第一顶端出雾通道导通,此时雾气从顶端喷出;同样的当第二侧面出雾通孔与第一侧面出雾孔重合时,第二侧面出雾通孔与第一侧面出雾通道导通,此时雾气从侧面喷出。本实施例通过简单的切雾器结构实现了顶端出雾和侧面出雾的切换,使用方便。第二顶端出雾通孔的直径应当小于等于第一顶端出雾通道的直径,以及第二侧面出雾通孔的直径应当小于第一侧面出雾通道的直径,这样能够使雾气完全进入第一顶端出雾通道或第一侧面出雾通道。
[0064]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和所述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的中心线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和所述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的中心线均与所述切雾器120的中心轴线123垂直。即第二顶端出雾通孔的中心线、第二侧面出雾通孔的中心线和切雾器的中心轴线两两垂直。这样设置方便确定顶端出雾和侧面出雾的切换方式,方便设计制造。
[0065]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的中心线平行,且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的中心和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切雾器120的中心轴线平行。即第一顶端出雾孔的中心与第一侧面出雾孔的中心的连线与切雾器的中心轴线平行。与切雾器不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顶端出雾通道和第一侧面出雾通道平行设置,且第一顶端出雾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侧面出雾通道的内径,较佳的,第一顶端出雾通道的内径与第二侧面出雾通道的内径之比为3:1至1.2:1 ;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侧面出雾更加柔和。
[0066]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5,在所述遮雾盖和所述切雾器之间还设置有切雾器密封圈130 ;所述切雾器120包括主体部124和连接部125,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和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24上,所述连接部125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切雾器密封圈130套设在所述切雾器120的主体部124的外围,且所述切雾器密封圈130设置在所述切雾器120与所述遮雾盖110之间,在所述切雾器密封圈130上设置有第三顶端出雾通孔131和第三侧面出雾通孔132 ;所述第三顶端出雾通孔131与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相配合,所述第三侧面出雾通孔132与所述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相配合。设置切雾器密封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切雾器和遮雾盖之间的密封良好,因此切雾器密封圈的形状应当和切雾器的主体部完全贴合,且切雾器密封圈也同样安装在遮雾盖的内部。较优的,切雾器密封圈的直径应当略小于遮雾盖的通孔部的直径,应当保证切雾器密封圈和遮雾盖之间有间隙且工作过程中能形成非工作通道的水膜密封,当顶端出雾时,侧面出雾孔能够完全密封,保证雾气不串漏。切雾器密封圈的直径最好为遮雾盖的通孔部的直径的五分之四。
[0067]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3,所述遮雾盖110包括通孔部113,所述通孔部113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和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均设置在所述通孔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和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均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所述切雾器120安装在所述通孔部113的容纳空间中;所述通孔部113的外侧面为驱动装置安装部114。本实施例是遮雾盖的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切雾器和切雾器密封圈均安装在遮雾盖的容纳空间内,在驱动装置安装部上设置有与容纳空间相通的通孔,切雾器与驱动装置通过该通孔连接,当切雾器和切雾器密封圈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旋转时,遮雾盖不动,因此在遮雾盖上设置驱动装置安装部能够节省部件的空间,使得整个装置结构紧凑。
[0068]较优的,参见图3,所述遮雾盖11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115和第二安装板116 ;所述第一安装板115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1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部114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通孔部的外侧面形成一个安装空间,驱动装置可以安装在该安装空间内,这样设置同样可以使得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减少占地空间,减少设备体积。
[0069]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6,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40,所述步进电机140的输出轴与所述切雾器120的连接部125连接。本实施例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切雾器旋转来实现切换功能。
[0070]较优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步进电机固定架150,所述步进电机固定架150安装在所述遮雾盖110的驱动装置安装部114上。因为遮雾盖在本实施例中不动,因此将步进电机固定在遮雾盖上最好,同时为了步进电机固定效果良好,本实施例还设置了步进电机固定架。本实施例中的步进电机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在遮雾盖上。
[0071]较优的,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部114和所述步进电机固定架150之间还设置有步进电机密封圈160,这样可以避免遮雾盖中的雾气泄露。
[0072]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步进电机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模式选择模块、顶端出雾模块、侧面出雾模块和微动开关170 ;所述模式选择模块用于选择运行模式;所述顶端出雾模块用于当选择顶端出雾模式时,控制步进电机140旋转使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重合;所述侧面出雾模块用于当选择侧面出雾模式时,步进电机140旋转使所述第二侧面出雾通孔122与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重合;所述步进电机140逆时针转动能够使所述微动开关170闭合。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步进电机运动的。其中微动开关用于确定步进电机的位置,进而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
[0073]应当注意的是,当本实施例中的雾气管路切换结构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微动开关170处于闭合状态。即无论是顶端出雾模式还是侧面出雾模式微动开关170都应当处于闭合模式,如果微动开关不是闭合模式,则步进电机首先应当旋转使微动开关闭合。通过简单的微动开关的设置能够使顶端出雾模式和侧面出雾模式之间的切换更加简单。
[007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上述雾气管路切换结构的雾气管路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5]SlOO:选择运行模式;
[0076]S200:当选择顶端出雾模式时,步进电机旋转使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与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重合;
[0077]S300:当选择侧面出雾模式时,步进电机旋转使所述第二侧面出雾通孔与所述第一侧面出雾通道重合。
[0078]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200当选择顶端出雾模式时,步进电机旋转使所述第二顶端出雾通孔与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重合,包括如下步骤:
[0079]S210:确定所述微动开关是否处于闭合状态,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220,否则进入步骤S230 ;
[0080]S220:所述步进电机不工作;
[0081]S230:所述步进电机逆时针转动,待所述微动开关闭合后停止转动。
[0082]参见图1,当选择顶端出雾模式时,第二顶端出雾通孔121与所述第一顶端出雾通道111导通,此时切雾器120密封第一侧面出雾通道112。
[0083]较佳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步骤S300当选择侧面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