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构造、及使用有所述密封构造的齿轮泵或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322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密封构造、及使用有所述密封构造的齿轮泵或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密封构造,是利用设置在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彼此相向的接合面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的构件的密封构造,其中,为了能通过短时间的运转,而检测出在零件彼此的贴合面中产生了间隙,而利用了设置在作为第一零件的主体(11)与作为第二零件的盖体(12)彼此相向的接合面(11f)、(12r)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即垫圈(8),在所述构件的密封构造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在(主体(11)或)盖体(12)(中的至少一个)的垫圈(8)的外部气体侧,设置与主体(11)及盖体(12)的外部连通的敞开槽(12a)。
【专利说明】
密封构造、及使用有所述密封构造的齿轮泵或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零件的密封构造、及采用了此种密封构造的齿轮栗或马达,所述零件的密封构造用于油空压机器,且将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的接合面之间接合,所述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在内部具有工作液等的流体所流经的路径。
【背景技术】
[0002]在将内部具有工作液等的流体所流经的路径的零件彼此接合的情况下,例如将齿轮栗的主体(body)与盖体(cover)之间接合的情况下,一直以来,是在零件彼此相向的接合面之间设置垫圈(gasket)等的呈环状的密封构件,以防止流体漏出至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而且,对于此种零件的密封构造,在作为接合对象的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中的一个零件中形成用以设置密封构件的密封槽,将密封构件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内部。但是,在接合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的步骤中,若在密封构件露出至密封槽的外部的状态下,接合这些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或者若密封构件中存在缺损位置,则会产生如下不利情况,即,在零件彼此的贴合面中产生间隙,流体从密封构件向外部气体侧漏出。
[0004]但是,对于以往的密封构造,密封槽与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的外部之间的距离长,在流体从密封槽到达零件的外部之前需要耗费长时间。因此,难以在时间有限的发货时的检查过程中,发现上一段落中所述的不利情况。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7-147019号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发明着眼于以上方面,目的在于:能通过短时间的运转,检测出在零件彼此的贴合面中产生了间隙。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1]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零件的密封构造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本发明的零件的密封构造,是利用设置在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彼此相向的接合面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的零件的密封构造,且具有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零件或第二零件中的至少一个且在密封构件的外部气体侧设置槽,所述槽是与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的外部连通的敞开槽。
[0012]只要为如上所述的零件的密封构造,则当在零件彼此的贴合面中产生间隙时,流体会从所述间隙到达所述敞开槽,流体从所述敞开槽与外部连通的位置漏出,但因为密封构件与所述敞开槽之间的距离比以往的密封构造中的密封构件与零件外部之间的距离更短,所以,从所述间隙漏出的流体被引导至外部为止的时间也比以往更短。因此,即使在时间有限的发货时的检查过程中,也能容易地发现流体在此期间漏出这一不利情况。
[0013]作为用以使流体的漏出能够更容易地被发现的结构,可列举,通过有限位置的开口,使所述敞开槽与所述第一零件及所述第二零件的外部连通的结构。原因在于:只要为此种结构,则流体漏出至外部的位置仅会是有限位置的开口位置中的任一个,因此,只要仅着眼于开口位置即可。
[0014]而且,作为用以使零件彼此的贴合面中产生间隙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被检测出的结构,可列举如下结构,所述敞开槽包括:位于密封构件的外部气体侧且呈环状的环状部、及使所述环状部与所述第一零件及所述第二零件的外部连通的开口部,所述敞开槽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且所述环状部包含:按各个所述区域而独立且间歇地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局部环状部,经由所述开口部分别使所述局部环状部与外部连通。原因在于:只要为此种结构,则各区域仅利用开口部与外部连通,工作液自属于最靠近产生所述间隙的位置的区域的开口部漏出,因此,能够判定为在与检测出了流体漏出的开口部对应的区域中产生了所述间隙。
[0015]作为能够较佳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利用方式的一例,可列举如下齿轮栗或马达,其包括:壳体,由主体及盖体接合而成,所述主体是内部具有齿轮收纳室的第一零件,所述盖体是封闭所述主体的齿轮收纳室的第二零件;以及外啮合齿轮对,收纳保持在所述壳体的齿轮收纳室内且相互啮合,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接合部位,采用了如上所述的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构造。
[0016][发明的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短时间的运转,检测出在零件彼此的贴合面中产生了间隙。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齿轮栗的侧视图。
[0019]图2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齿轮栗的背面图。
[0020]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21]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0022]图5是图3中的X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6是图4中的Y部分的放大图。
[0024]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齿轮栗的侧视图。
[0025]图8是表示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齿轮栗的背面图。
[0026]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
[0027]图10是图7的D-D剖视图。
[0028]图11是图9中的XX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12是图10中的YY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13是图10中的Z部分的放大图。
[0031]图14是表示以往的齿轮栗中的主体与盖体的接合部位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叙述。
[0033]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栗主要包括:壳体I,由主体11及盖体12接合而成,所述主体11是内部具有齿轮收纳室Ila的第一零件,所述盖体12是封闭所述主体11的齿轮收纳室I Ia的第二零件;外啮合齿轮对、S卩驱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收纳保持在所述壳体I的齿轮收纳室I Ia内且相互啮合;轴衬(bush)7,配设在用以分别收纳驱动轴4及从动轴5的轴承孔111、117、121、127与所述轴4、5之间,所述驱动轴4及从动轴5支撑所述驱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以及垫圈8,是位于所述主体11与所述盖体12之间的密封构件。
[0034]如图3所示,驱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是以规定间隔沿着外周面设置有多个齿体的众所周知的齿轮。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所述驱动齿轮2的中心沿着旋转轴方向一体延伸地设置驱动轴4,并且从动齿轮3沿着旋转轴方向一体延伸地设置从动轴5,但也可以将驱动齿轮2与驱动轴4构成为不同个体,另外,也可以将从动齿轮3与从动轴5构成为不同个体。
[0035]所述壳体I是通过固定件即螺栓10,使主体11与盖体12接合而成。
[0036]如图3所示,主体11中形成有用以收纳所述驱动齿轮2及所述从动齿轮3的所述齿轮收纳室I la、与所述齿轮收纳室I Ia连通的高压侧端口(port) I lb、同样与齿轮收纳室I Ia连通的低压侧端口 11c、以及分别供驱动轴4及从动轴5穿通的轴孔llx、lly。如上所述,在轴孔Ilx的内表面与驱动轴4之间、及轴孔Ily的内表面与从动轴5之间,设置有轴衬7。而且,所述主体11的前表面Ilf与盖体12相向。换句话说,主体11的前表面Ilf为与盖体12的密封面(接合面)。
[0037]如图3及图4所示,盖体12中设置有分别供驱动轴2及从动轴3穿通的轴孔12x、12y。如上所述,在轴孔12x的内表面与驱动轴4之间、及轴孔12y的内表面与从动轴5之间,设置有轴衬7。而且,所述盖体12的后表面12r与主体11相向,换句话说,后表面12r为与主体11的密封面(接合面),所述后表面12r中设置有垫圈槽12z,所述垫圈槽12z用以在内部设置所述垫圈8。所述垫圈槽12z呈环状,且整体设置得比与所述齿轮收纳室Ila相向的部位更靠外部气体侧。
[003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在所述盖体12的后表面12r中的比所述垫圈槽12z更靠外部气体侧处,设置有与齿轮栗的外部连通的敞开槽12a。所述敞开槽12a包括:环状部12al,位于所述垫圈槽12z的外部气体侧且呈环状;以及两处的开口部12a2,使所述环状部12al与外部连通。
[0039]此处,当在所述垫圈8从垫圈槽12z露出的状态下,接合主体11与盖体12时,或者当垫圈8中存在缺损位置时,在垫圈8从垫圈槽12z露出的位置或垫圈的缺损位置,主体11的前表面Ilf与盖体12的后表面12r之间会产生间隙。若使齿轮栗在此种状态下运转,则从齿轮收纳室Ila漏出并到达垫圈槽12z的工作液会进一步流经主体11与盖体12之间的间隙,更准确来说,是流经主体11的前表面Ilf与盖体12的后表面12r之间的间隙,并到达敞开槽12a。到达敞开槽12a的工作液会从开口部12a2向齿轮栗外侧漏出。
[0040]相对于此,以往结构的齿轮栗如图14所示,若于在垫圈a8从垫圈槽al2z露出的状态下接合主体all与盖体al2的状态、或者垫圈a8中存在缺损位置的状态下,使齿轮栗运转,则如上所述,从未图示的齿轮收纳室漏出并到达垫圈槽al2z的工作液会进一步以从垫圈槽al2z至齿轮栗外部为止的长距离,流经主体all的前表面al2f与盖体al2的后表面al2r之间的间隙,然后才会向齿轮栗的外侧漏出。
[0041]S卩,对于以往结构的齿轮栗,在工作液通过从垫圈槽12z至齿轮栗外部为止的长距离之后,才会看到从开口部12a2漏出工作液,而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1与盖体12的接合构造的情况下,在工作液流经从垫圈槽12z至敞开槽12a为止的短距离之后,便会看到从开口部12a2漏出工作液。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确认伴随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的工作液的漏出。即,能够在时间有限的发货时的检查过程中,容易地发现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
[0042]另外,因为敞开槽12a仅利用有限位置的开口部12a2与外部连通,所以工作液仅会从开口部12a2漏出,在发现流体漏出时,只要仅着眼于开口部12a2即可。因此,能够更有效率地发现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
[0043]再者,敞开槽的环状部并不限于像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环状部那样在整个圆周上连续的环状部,例如也可以包括像如下所述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环状部那样,间歇地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局部环状部。此处,以下参照图7?图13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叙述。再者,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位对应的各部位,标记同一名称及符号。
[0044]如图7?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齿轮栗也主要包括:壳体I,由主体11及盖体12接合而成,所述主体11是内部具有齿轮收纳室Ila的第一零件,所述盖体12是封闭所述主体11的齿轮收纳室I Ia的第二零件;外啮合齿轮对、S卩驱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收纳保持在所述壳体I的齿轮收纳室Ila内且相互啮合;轴衬7,配设在用以分别收纳驱动轴4及从动轴5的轴承孔llx、lly、12x、125^5所述轴4、5之间,所述驱动轴4及从动轴5支撑所述驱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以及垫圈8,是位于所述主体11与所述盖体12之间的密封构件。
[0045]如图9所示,驱动齿轮2及从动齿轮3是以规定间隔沿着外周面设置有多个齿体的众所周知的齿轮。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所述驱动齿轮2的中心沿着旋转轴方向一体延伸地设置驱动轴4,并且从动齿轮3沿着旋转轴方向一体延伸地设置从动轴5,但也可以将驱动齿轮2与驱动轴4构成为不同个体,另外,也可以将从动齿轮3与从动轴5构成为不同个体。
[0046]所述壳体I是通过固定件即螺栓10,使主体11与盖体12接合而成。
[0047]如图9所示,主体11中形成有用以收纳所述驱动齿轮2及所述从动齿轮3的所述齿轮收纳室11a、与所述齿轮收纳室I Ia连通的高压侧端口 11b、同样与齿轮收纳室I Ia连通的低压侧端口 11c、以及分别供驱动轴4及从动轴5穿通的轴孔llx、lly。如上所述,在轴孔Ilx的内表面与驱动轴4之间、及轴孔Ily的内表面与从动轴5之间,设置有轴衬7。而且,所述主体11的前表面11f与盖体12相向。换句话说,主体11的前表面11f为与盖体12的密封面(接合面)。
[0048]如图9及图10所示,盖体12中设置有分别供驱动轴2及从动轴3穿通的轴孔12x、12y。如上所述,在轴孔12x的内表面与驱动轴4之间、及轴孔12y的内表面与从动轴5之间,设置有轴衬7。而且,所述盖体12的后表面12r与主体11相向,换句话说,后表面12r为与主体11的密封面(接合面),所述后表面12r中设置有垫圈槽12z,所述垫圈槽12z用以在内部设置所述垫圈8。所述垫圈槽12z呈环状,且整体设置得比与所述齿轮收纳室Ila相向的部位更靠外部气体侧。
[0049]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2所示,在所述盖体12的后表面12r中的比所述垫圈槽12z更靠外部气体侧处,设置有与齿轮栗的外部连通的敞开槽12a。所述敞开槽12a也包括:环状部12al,位于垫圈槽12z的外部气体侧且呈环状;以及开口部12a2,使所述环状部12al与外部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敞开槽12a被分割为多个区域12aA。所述环状部12al包含:多个局部环状部12a3,按所述各区域12aA而独立且间歇地呈环状配置;以及阻断部12a4,将这些局部环状部12a2之间阻断。各局部环状部12a3分别经由一处所述开口部12a2与外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各局部环状部12a3分别设置在除了供所述螺栓10穿通的螺栓孔12b附近之外的其他部位的垫圈槽12z的外侧。
[0050]此处,当在所述垫圈8从垫圈槽12z露出的状态下,接合主体11与盖体12时,或者当垫圈8中存在缺损位置时,在垫圈8从垫圈槽12z露出的位置或垫圈的缺损位置,主体11的前表面Ilf与盖体12的后表面12r之间会产生间隙。若使齿轮栗在此种状态下运转,则从齿轮收纳室Ila漏出并到达垫圈槽12z的工作液会进一步流经主体11与盖体12之间的间隙,更准确来说,是流经主体11的前表面Ilf与盖体12的后表面12r之间的间隙,并到达局部环状部12a3,所述局部环状部12a3属于处于最近位置的敞开槽12a的区域12aA。到达局部环状部12a3的工作液会从与所述局部环状部12a3连通的开口部12a2向齿轮栗外侧漏出。
[0051]S卩,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1与盖体12的接合构造的情况下,在工作液流经从垫圈槽12z至敞开槽12a的局部环状部12a3为止的短距离之后,也会看到从与所述局部环状部12a3连通的开口部12a2漏出工作液。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确认伴随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的工作液的漏出。即,能够在时间有限的发货时的检查过程中,容易地发现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
[0052]而且,敞开槽12a包括:位于垫圈8的外部气体侧且呈环状的环状部12al、及使所述环状部12al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12a2,并且,敞开槽12a被划分为多个区域12aA,且所述环状部12al包含:按所述各区域12aA而独立且间歇地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局部环状部12a3,经由所述开口部12a2分别使这些局部环状部12a3与外部连通,因此,能够获得如下所述的效果。即,在发现流体漏出时,只要仅着眼于开口部12a2即可,另外,因为工作液自属于如下区域12aA的开口部12a2漏出,所述区域12aA最靠近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的位置,所以能够更有效率地发现垫圈8的安装不良或缺损的位置。此外,在供螺栓10穿通的螺栓孔12b附近未设置局部环状部12a3,所述螺栓10连接主体11与盖体12,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在螺栓孔12b附近设置有局部环状部12a3时的如下所述的不利情况。即,能够同时防止如下两种不利情况,一种不利情况是指:当在螺栓孔12b附近设置有局部环状部12a3时,所述位置的盖体12变薄,强度下降;另一种不利情况是指:为了防止此种强度下降,而将螺栓孔12b设置于充分远离局部环状部12a3的位置时所产生的盖体12及主体11的大型化。
[0053]再者,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
[0054]例如,所述实施方式的齿轮栗采用了主体的齿轮收纳室仅在前方形成开口,且齿轮收纳室的前方由盖体封闭的方式,但是,对于主体的齿轮收纳室在前方及后方形成开口,且齿轮收纳室的前方及后方分别由前盖体及后盖体封闭的方式的齿轮栗,也可以分别在主体与前盖体的接合位置、及主体与后盖体的接合位置,采用本发明的密封构造。另一方面,对于主体的齿轮收纳室仅在后方形成开口,且齿轮收纳室的后方由盖体封闭的方式的齿轮栗,当然也可以在主体盖体的接合位置,采用本发明的密封构造。
[0055]另外,不限于齿轮栗的主体与盖体的接合部,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构成如下装置的两个构件之间的整个密封构造,所述装置在内部具有用以使液体或气体流经的路径。
[0056]而且,还可以采用在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的密封面(接合面)的彼此相向的位置分别设置敞开槽的方式,代替仅在这些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中的一个零件中设置敞开槽的方式。
[0057]此外,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环状部的局部环状部彼此是以在直径方向上并不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但只要所述局部环状部彼此隔着阻断部而相互独立,则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其他局部环状部位于所述局部环状部中的一个局部环状部的外侧。
[0058]而且,在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一个开口部与所述各局部环状部连通,所述各局部环状部经由所述开口部与外部连通,当然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各局部环状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多个开口部与外部连通。
[0059]此外,可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60][符号的说明]
[0061]11:第一零件(主体)
[0062]Ilf:第一零件的密封面(主体的前表面)
[0063]12:第二零件(盖体)
[0064]12a:敞开槽
[0065]12al:环状部
[0066]12a2:开口部
[0067]12a3:局部环状部
[0068]12aA:区域
[0069]12r:第二零件的密封面(盖体的后表面)
[0070]8:密封构件(垫圈)
【主权项】
1.一种零件的密封构造,是利用设置在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彼此相向的接合面之间的环状的密封构件的构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零件或所述第二零件中的至少一个且在密封构件的外部气体侧设置槽, 所述槽是与第一零件及第二零件的外部连通的敞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 通过有限位置的开口,使所述敞开槽与所述第一零件及所述第二零件的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零件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开槽包括:位于密封构件的外部气体侧且呈环状的环状部、及使所述环状部与所述第一零件及所述第二零件的外部连通的开口部,所述敞开槽被划分为多个区域, 所述环状部包含:按各个所述区域而独立且间歇地呈环状配置的多个局部环状部,经由所述开口部分别使所述局部环状部与外部连通。4.一种齿轮栗或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由主体及盖体接合而成,所述主体是内部具有齿轮收纳室的第一零件,所述盖体是封闭所述主体的所述齿轮收纳室的第二零件;以及 外啮合齿轮对,收纳保持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齿轮收纳室内且相互啮合,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主体与所述盖体之间的接合部位,采用了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密封构造。
【文档编号】F04C2/12GK106030165SQ20158000871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7日
【发明人】东秀树, 山村真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