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5013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迷宫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特别涉及一种迷宫式调节阀,属于调节阀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的阀门,当介质流动到阀芯部分时,由于阀芯与阀座的节流作用,产生颈缩现象,因此速度会迅速增加,而压力会迅速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介质汽化,形成气泡。当介质流过阀芯和阀座形成的颈缩部后,由于通道的改变,工况条件也发生了改变,压力回升动能转换为势能,此时的压力及速度回复,当压力超过该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力时,刚才形成的气泡就会发生破裂,产生极强的局部压力。气泡破裂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能在瞬间对阀芯、阀座等节流元件产生严重的破坏,形成所谓的汽蚀现象,造成阀门损坏,产生较大噪音。
[0003]通过迷宫式阀门,采用多级节流,可实现逐级降压,大大减小出口流速,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然而,现有迷宫式阀门的芯包组件,其迷宫流道多为单流道结构,节流效果有限,在高温、高压差高流速工况下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迷宫式调节阀,提高调节阀的节流效果,适于高温、高压差、高流速工作状况。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迷宫式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盖、阀帽,阀芯连接阀杆,阀座上设置介质进口、介质出口,与介质进口、介质出口相通的阀腔内设有芯包组件,芯包组件包括若干层叠排列的环形迷宫盘,迷宫盘内形成容置阀芯的中心腔,迷宫盘上沿径向设置若干贯通的迷宫流道,迷宫流道包括入口流道、第一节流部、第二节流部、第三节流部、第四节流部、第五节流部、第六节流部、第七节流部及出口流道,入口流道分流成两支,第一支依次经过第二节流部、第三节流部及第四节流部,其通道截面积依次增大,第二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部、第五节流部及第六节流部,其通道截面积依次增大,第四节流部与第六节流部分别与第七节流部相通,第七节流部连接出口流道。
[0006]通过将原有的迷宫流道的单流道进行分流,形成两支流,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大延伸了流道的长度,通过七个节流部进行节流,进行逐级降压,从而合理控制介质的出口压力及流速,随着介质的流动,流道的截面逐渐扩大,避免出现产生汽蚀的局部压力恢复点,适用于高温、高压差、高流速工作状况。
[0007]所述的入口流道沿介质流动方向呈外扩的喇叭形;第一节流部、第四节流部由依次连接的纵向段、横向段及纵向段组成;第二节流部、第五节流部由依次连接的横向段、纵向段及横向段组成;第三节流部、第六节流部由依次连接的纵向段、横向段及纵向段组成;第七节流部由依次连接的横向段、纵向段及横向段组成。
[0008]所述的迷宫盘内侧设有连通各迷宫流道的围堰槽,流体通过迷宫流道进入围堰槽,通过围堰槽降低流体的出口速度,避免局部流速过高弓I起损坏。
[0009]所述的迷宫盘外侧设有环形滤网,通过滤网将介质中的杂质过滤去除,避免堵塞。
[0010]所述的迷宫流道表面设有0.05mm渗碳层,增强迷宫流道的耐冲刷、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
[0011]所述的迷宫盘层叠设置20?25片。
[0012]工作时,介质经介质进口流入芯包组件,首先经过环形滤网过滤后,由入口流道进入迷宫流道内,分为两道支流,其中,一条支流依次经第一节流部、第二节流部、第三节流部节流降压,另一支流依次经第四节流部、第五节流部、第六节流部节流降压,最后,介质由第三节流部、第六节流部汇入第七节流部,再经出口流道进入围堰槽,进入中心腔,然后再由介质出口流出。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迷宫式调节阀通过七个节流部进行节流,进行逐级降压,从而合理控制介质的出口压力及流速,避免出现产生汽蚀的局部压力恢复点,适用于高温、高压差、高流速工作状况;通过围堰槽降低流体的出口速度,避免局部流速过高引起损坏;通过滤网将介质中的杂质过滤去除,避免堵塞。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芯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迷宫盘俯视图;
[0018]图4是迷宫流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阀体;2、阀座;3、芯包组件;4、阀芯;5、阀杆;6、阀帽;7、阀盖;8、介质出口 ;9、介质进口 ;10、迷宫盘;11、围堰槽;12、环形滤网;13、中心腔;14、迷宫流道;14.1、入口流道;14.2、第一节流部;14.3、第二节流部;14.4、第三节流部;14.5、分流部;14.6、第四节流部;14.7、第五节流部;14.8、第六节流部;14.9、第七节流部;14.10、出口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3所示,本迷宫式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芯4、阀盖7、阀帽6,阀芯4连接阀杆5,阀座2上设置介质进口 9、介质出口 8,与介质进口 9、介质出口 8相通的阀腔内设有芯包组件3,芯包组件3包括20?25片层叠排列的环形迷宫盘100,迷宫盘100内形成容置阀芯的中心腔13,迷宫盘100上沿径向设置若干贯通的迷宫流道14,迷宫流道14包括入口流道14.1、第一节流部14.2、第二节流部14.3、第三节流部14.4、第四节流部14.6、第五节流部14.7、第六节流部14.8、第七节流部14.9及出口流道14.10,入口流道14.1沿介质流动方向呈外扩的喇叭形,其正对面设置弧形分流部14.5,减缓介质的冲刷,同时将入口流道14.1分流成两支,第一支依次经过第二节流部14.3、第三节流部14.4及第四节流部14.6,其通道截面积依次增大,第二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部14.6、第五节流部14.7及第六节流部14.8,其通道截面积依次增大,第四节流部14.6与第六节流部14.8分别与第七节流部14.9相通,第七节流部14.9连接出口流道14.10,迷宫盘10内侧设有连通各迷宫流道14的围堰槽11,迷宫盘10外侧设有环形滤网12,通过滤网3将介质中的杂质过滤去除,避免堵塞,迷宫流道14表面设有0.05_渗碳层,增强迷宫流道的耐冲刷、耐磨性,提高使用寿命O
[0022]入口流道14.1沿介质流动方向呈外扩的喇叭形;第一节流部14.2、第四节流部14.6由依次连接的纵向段、横向段及纵向段组成;第二节流部14.3、第五节流部14.7由依次连接的横向段、纵向段及横向段组成;第三节流部14.4、第六节流部14.8由依次连接的纵向段、横向段及纵向段组成;第七节流部14.9由依次连接的横向段、纵向段及横向段组成。
[0023]工作时,介质经介质进口 9流入芯包组件3,首先经过环形滤网12过滤后,由入口流道14.1进入迷宫流道内,分为两道支流,其中,一条支流依次经第一节流部14.2、第二节流部14.3、第三节流部14.4节流降压,另一支流依次经第四节流部14.6、第五节流部14.7、第六节流部节流14.8降压,最后,介质由第三节流部14.4、第六节流部14.8汇入第七节流部14.9,再经出口流道14.10进入围堰槽11,进入中心腔13,然后再由介质出口 8流出。
【主权项】
1.一种迷宫式调节阀,包括阀体(I)、阀座(2)、阀芯(4)、阀盖(7)、阀帽(6),阀芯(4)连接阀杆(5),阀座(2)上设置介质进口(9)、介质出口(8),与介质进口(9)、介质出口(8)相通的阀腔内设有芯包组件(3),其特征在于:芯包组件(3)包括若干层叠排列的环形迷宫盘(10),迷宫盘(10)内形成容置阀芯的中心腔(13),迷宫盘(10)上沿径向设置若干贯通的迷宫流道(14),迷宫流道(14)包括入口流道(14.1)、第一节流部(14.2)、第二节流部(14.3)、第三节流部(14.4)、第四节流部(14.6)、第五节流部(14.7)、第六节流部(14.8)、第七节流部(14.9)及出口流道(14.10),入口流道(14.1)分流成两支,第一支依次经过第二节流部(14.3)、第三节流部(14.4)及第四节流部(14.6),其通道截面积依次增大,第二支依次经过第四节流部(14.6)、第五节流部(14.7)及第六节流部(14.8),其通道截面积依次增大,第四节流部(14.6)与第六节流部(14.8)分别与第七节流部(14.9)相通,第七节流部(14.9)连接出口流道(14.10) 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流道(14.1)沿介质流动方向呈外扩的喇叭形;第一节流部(14.2)、第四节流部(14.6)由依次连接的纵向段、横向段及纵向段组成;第二节流部(14.3)、第五节流部(14.7)由依次连接的横向段、纵向段及横向段组成;第三节流部(14.4)、第六节流部(14.8)由依次连接的纵向段、横向段及纵向段组成;第七节流部(14.9)由依次连接的横向段、纵向段及横向段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盘(10)内侧设有连通各迷宫流道(14)的围堰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迷宫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盘(12)外侧设有环形滤网(12) 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流道(14)表面设有0.05mm渗碳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盘(10)层叠设置20?25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特别涉及一种迷宫式调节阀,属于调节阀领域,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盖、阀帽,阀芯连接阀杆,阀座上设置介质进口、介质出口,与介质进口、介质出口相通的阀腔内设有芯包组件,芯包组件包括若干层叠排列的环形迷宫盘,迷宫盘内形成容置阀芯的中心腔,迷宫盘上沿径向设置若干贯通的迷宫流道,迷宫流道包括入口流道、第一节流部、第二节流部、第三节流部、第四节流部、第五节流部、第六节流部、第七节流部及出口流道。本实用新型可提高调节阀的节流效果,适于高温、高压差、高流速工作状况。
【IPC分类】F16K1-52, B01D35-04, F16K47-04, F16K1-36
【公开号】CN204358134
【申请号】CN201420835315
【发明人】张敦美
【申请人】山东裕鸿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