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转轴外周点位置的齿轮机构及所应用的纸箱机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0070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8]其中,所述模切辊主要起到类似砧板的作用;所述刀模辊主要通过刀模板安装刀具,其中,所述刀模板一般是呈半圆形的木板,其上安装定位有刀具,一对半圆形的所述刀模板对扣到所述刀模辊的金属辊上。所述模切辊与所述刀模辊相互平行地设置但它们之间预留有能够设置刀具进而也具有能够让纸板通过的间距,此处提及的相互平行,主要是指它们的旋转中心轴线是平行的。切割纸板的刀具通过刀模板能够安装定位到所述刀模辊上,从而在所述刀模辊与所述模切辊相对旋转时能够切割位于其中的纸板进而形成可以利用的纸箱。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刀模辊可以位于所述模切辊的下方、上方或它们之间左右布置。但作为比较容易的控制方式最好是将所述刀模辊设置在所述模切辊的正下方。
[0019]所述刀模辊能够径向浮动地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是指所述刀模辊不仅是能够转动的而且也相对于所述模切辊能够径向浮动,即所述刀模辊与所述模切辊之间的径向距离是可调的,所述刀模辊通过调节机构实现径向位置可调。
[0020]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能够应用到具有位置调节能力的齿轮机构及其所应用的纸箱机器、多色套印印刷机器等机械产品中。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刀模棍B上的外周点A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0022]图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所述齿轮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是所述位置调节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所述主摩擦片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所述副摩擦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7是所述过渡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应用所述齿轮机构的纸箱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转轴外周点位置的齿轮机构及其所应用的纸箱机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能够定位转轴外周点位置的齿轮机构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齿轮机构100包括结合着第一转轴10并具有第一工作齿的第一齿轮11、结合着第二转轴20并具有第二工作齿的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一工作齿与所述第二工作齿之间啮合传动。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还设置有位置调节器8。其中,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0a,是指安装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旋转中轴线上的第一转轴10的轴伸端10a。当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1旋转时,所述第一齿轮11能够同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0旋转,这样所述第一齿轮11与所述第一转轴10同步转动。当然,作为另一等同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器能够直接驱动所述第一转轴10旋转,再由所述第一转轴10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1旋转。另外,所述第二齿轮12与第二转轴20同样是同步转动的传动关系O
[0032]下面详细论述所述位置调节器8,所述位置调节器8包括第三齿轮13及一对相对摩擦配合连接的摩擦片,即主摩擦片5、副摩擦片6。
[0033]其中,所述第三齿轮13通过轴承机构7a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所述第三齿轮13位于所述第一齿轮11的侧边,所述第三齿轮13具有第三工作齿,所述第三工作齿也与所述第二工作齿之间啮合传动,所述第三工作齿的齿数少于所述第一工作齿的齿数,例如,本实施例所述第三工作齿的齿数比所述第一工作齿的齿数少I个齿,当然少2个齿也为可行的方案。而所述轴承机构7a是所述第三齿轮13与所述轴伸端1a之间直接形成的滑动轴承机构。当然所述轴承机构7a还可以是另外设置的滚动轴承机构。
[0034]其中,所述主摩擦片5是具有耐磨性能的部件,所述主摩擦片5定位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并能够随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旋转。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主摩擦片5包括呈环形的支架片51以及分别贴合在所述支架片51的左、右两侧面上的摩擦膜件52,所述摩擦膜件52采用耐磨材质制成,例如聚氨酯。在所述主摩擦片5的中央位置还设置有呈枕形的轴向的环孔50。另外,定位所述主摩擦片5的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部分也呈适配的枕形,这样,所述主摩擦片5能够轴向滑动地套设定位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并能够随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旋转。
[0035]其中,所述副摩擦片6也是具有耐磨性能的部件。所述副摩擦片6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13上。这样,所述副摩擦片6能够随同所述第三齿轮13转动,它们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当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通过下面将要提及的过渡连接件4间接连接起来。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副摩擦片6也呈环形,并且在其中央位置设置有圆形的环孔60,所述环孔60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的外径。这样,所述副摩擦片6虽然套设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但与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传动连接关系。另外,在所述副摩擦片6的径向面上还设置有3个结合下面将论述的支撑臂45的轴向孔61。
[003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摩擦片5、副摩擦片6前后排列从而通过它们之间相对的径向面形成摩擦面;这样,所述主摩擦片5、副摩擦片6之间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摩擦连接,所述主摩擦片5、副摩擦片6之间能够相对滑动但能够借助于摩擦关系形成摩擦力的传动。
[0037]如图3、图4和图7所示,为了使所述副摩擦片6能够间接连接到所述第三齿轮13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位置调节器8还包括有过渡连接件4。
[0038]所述过渡连接件4呈法兰状从而具有中央通孔40,在所述中央通孔40内设置有轴承机构7b,所述过渡连接件4通过轴承机构7b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的。在所述过渡连接件4的尾端部设置有法兰边46。螺钉通过所述法兰边46上的通孔460把所述过渡连接件4固连到所述第三齿轮13。另外,在所述过渡连接件4上还均布设置有6个轴向贯通的弹簧定位孔473,以及3个支撑臂定位孔471。在每个所述支撑臂定位孔471的外侧还设置有3个螺钉孔472,所述支撑臂定位孔471和螺钉孔472轴向贯通。在所述过渡连接件4上还设置有支撑臂45,所述支撑臂45的一个端部设置在所述支撑臂定位孔471内,而另一端部伸出所述支撑臂定位孔471与所述副摩擦片6的轴向孔61结合。这样,所述副摩擦片6通过轴向孔61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臂45上,从而使所述副摩擦片6连接到所述过渡连接件4上并能够轴向滑动。在所述副摩擦片6与所述过渡连接件4之间还设置有6个顶压弹簧42。6个所述顶压弹簧42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弹簧定位孔473内并顶压在所述副摩擦片6上,从而使所述副摩擦片6被弹性顶压在所述主摩擦片5与所述过渡连接件4之间。为了能够调节所述副摩擦片6和所述主摩擦片5之间的摩擦力,在每个所述弹簧定位孔473内还设置有顶压所述顶压弹簧42的调节头43。另外,还包括盖板48,所述盖板48上设置有3个分别与所述螺钉孔472对应的通孔480。螺钉44通过所述通孔480锁定到所述螺钉孔472内,从而使盖板48盖封所述过渡连接件4的首端部,进而防止所述支撑臂45和顶压弹簧42脱离所述过渡连接件4。
[0039]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发现,所述第一齿轮11和第三齿轮13实际上是同轴安装并同时与所述第二齿轮12的所述第二工作齿部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工作齿和所述第三工作齿前后叠合但因齿距不同而具有一定的形位差,所述第二工作齿在转轴轴向上的宽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一工作齿和所述第三工作齿的叠合宽度,即所述第一工作齿和所述第三工作齿分别与所述第二工作齿两侧不同区域的齿之间形成啮合,但所述第三齿轮13与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之间没有力矩的传动,所述第三齿轮13仅仅只是通过所述轴承机构7a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11的轴伸端1a上。
[0040]由于所述第三工作齿的齿数少于所述第一工作齿的齿数,为此在所述第一齿轮11、第三齿轮13同时与所述第二齿轮12啮合传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齿轮11的第一工作齿、第三齿轮13的第三工作齿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12的齿槽的左右两侧边即齿背和齿面分别结合;又由于所述第三齿轮13基本不受力也不传动力矩,仅仅是随着所述第二齿轮12旋转,从而所述第三齿轮13的轮齿本身以及与所述第三齿轮13的轮齿啮合的所述第二齿轮12的轮齿的磨损量非常少,而在啮合传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工作齿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