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241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炉管系统中的连接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炉管系统中,为了避免气体在传输过程中泄露,往往在两气体传输管的 连接处设置锁紧装置,以将其连接锁定。然而由于空间狭窄、操作不便等外界 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得锁紧效果不够理想,从而产生气体的泄露。当传输气体 是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时(如,氢气或氯化氢),将对环境以及操作人员带来不 利的影响。
具体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的一种常压炉管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如图所
示,该系统包括气体燃烧室10和气体反应室20,其间通过气体传输管41与43 (例如,石英管)实现连通。为了保证气体传输管41与43之间连接的牢固与 密闭性,往往在连接处设置一个锁紧装置30。
继续参考图2,其为目前常用的锁紧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 锁紧装置30具有上挡板31与下挡板32,其间通过螺栓33连接,通常螺栓设置 在上、下挡板31与32的四个边角处。而上、下挡板31与32的同一侧对应位 置开有一个与气体传输管41、 43尺寸相当的开口 310与320,以便于气体传输 管41和43可以通过开口 310与320固定在上、下挡板31与32之间。具体请 参考图3,其显示了该锁紧装置30使用中的示意图。通常,气体传输管41与 43的连接端分别具有法兰头42和44,法兰头42的一部分可插入法兰头44中, 且利用0型套50加以固定,以保证气体传输管41与43之间连接的气密性。如 图,当气体传输管41与43具有法兰头42与44的一端通过开口 310与320插 入锁紧装置30后,调节螺栓32以控制锁紧尺寸,即上、下挡板31与32之间 的距离,从而使得气体传输管41与43被固定于其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例如,在对炉管系统进行预防保养(PM)时,需要
4重新对锁紧装置30进行操作,由于空间狭窄,操作十分不便,锁紧装置30的 锁紧尺寸很难控制在理想状态,从而导致气体的泄露;另外,预防保养完成后, 对锁紧装置30的进一步调整也是4艮难以进行的。此外,由于锁紧装置30的设 计原因,其锁紧尺寸往往是一定的,于是当O型套50有变形而需要进一步减小 锁紧尺寸时,进一步的调整已很难实现,从而导致气体的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锁紧装置,使其锁紧尺寸可根 据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且调整搡作方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紧装置,包括平行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 且第 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同 一侧具有对称的第 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该锁紧装置还 包括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 板平行,其中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以外,且分别 通过多个连杆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开 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的两侧;软轴,于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开口相反 的方向上连接所述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以在所述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传 递扭力;多个定位螺栓,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上,其中所述 多个连杆分别铰接于对应的定位螺栓之上,以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 一挡板和 第二挡板铰接;操作螺栓,位于所述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未连接的一端,以通 过该搡作螺栓提供给所述调节杆扭力。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开 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的两侧;软轴,于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开口相反 的方向上连接所述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以在所述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传 递扭力;多个定位螺栓,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上,其中所述 多个连杆分别铰接于对应的定位螺栓之上,以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挡板和 第二挡板铰接;第一操作螺栓和第二搡作螺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 螺杆未连接的一端,以通过该第 一操作螺栓或第二操作螺栓提供给所述调节杆 扭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两端的螺紋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还包括多个辅助定位螺栓,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一 螺杆与第二螺杆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定位螺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的两定 位螺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软轴由可挠性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对面上分别具有四个对称的铰接点, 且所述调节杆上对应具有四个定位螺栓,则所述第一挡板与调节杆以及所述第 二挡板与调节杆之间分别通过四个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多个导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 二挡;f反之间,引导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4反之间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套与导向杆,其中导向套的内部中空, 其一端与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连接,另一端为开端,导向杆一端与第二挡板或
第一挡板连接,另一端可通过所述开端伸入导向套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三个,且i殳置位置成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4交接处设置有弹性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为U型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为U型挡板。
综上所述,以上锁紧装置利用连杆铰接锁紧,即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 间设置调节杆,并通过连杆铰接调节杆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从而通过调节 杆来改变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锁紧效果。可见,其锁紧尺寸 可根据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且调整操作方便。另外,其上安装有导向件,以 保证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相对运动时,不至于发生错位;而设置四个连杆
进行铰接时,其四点受力均匀,保证了操作的精度;另外,调节杆的一端可设 置操作螺栓,从而于紧固或松动时只需转动操作螺栓既可以实现;此外,两侧 螺杆由软轴连接,以传递扭力,使得两螺杆的运动同步,从而达到更好的调节 效果。

图1为现有的一种常压炉管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 图2为目前常用的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锁紧装置使用中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装置中连杆与第一挡板和调节杆 以及第二挡板和调节杆之间的铰接示意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装置使用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 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考图4至图6,其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其中,图4为立体示意图,图5为俯3见图,图6为側^L图。如图所示, 该锁紧装置包括平行的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且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 板200同一侧具有对称的第一开口 101与第二开口 201,以便于通过该第一开口 101与第二开口 201将气体传输管插入该锁紧装置中并加以锁紧。为了实现第一 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之间的位置调节,在其间设置调节杆300,其设于第一 开口 IOI与第二开口 201对应位置以外,且与第一挡板100和第二挡板200平 行;该锁紧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杆400,其分别将调节杆300与第一挡板100和第 二挡板200铰接。如此,当外力促进调节杆300左右移动时,由于其与第一挡 板100与第二挡板200之间是采用连杆400铰接实现,故带动第一挡板100和 第二挡板200之间进行相对移动,使其间距离获得调整,当距离达到锁定要求 时,去除外力的作用,便可以实现锁紧。
为了使锁紧更为牢固,调节杆300常常由以下方式构成,其包括第一螺杆 301、第二螺杆302以及软轴303,其中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对称设于 第一开口 101与第二开口 201对应位置的两侧,且在与开口 101和201相反的方向上通过软轴303实现其间的连接,以通过该软轴303传递第一螺杆301与 第二螺杆302之间的扭力。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之上还对称套设有定 位螺栓304,连杆400便铰接于对应的定位螺栓304之上,以将调节杆300与第 一挡板100和第二挡板200铰接。同时,在第二螺杆302未连接的一端还设置 有操作螺栓305,以通过该操作螺栓305提供给调节杆300扭力,驱动其向左或 向右移动。当然,梯:作螺栓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螺杆301上,其效果相同。另外, 也可以在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上同时设置才喿作螺栓305,这样,在环境 狭窄的空间,其更具有^f吏用上的灵活性。
同时,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两端的螺紋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使得 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的移动同步,以改变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 之间的距离,即锁紧尺寸。
当锁紧尺寸达到要求时,停止扭动操作螺栓305,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 302便固定于定位螺栓304之中,从而达到了锁紧的目的。为了增加锁紧效果, 可以在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上对称套设辅助定位螺栓306。辅助定位螺栓 306可位于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上的两定位螺栓305之间,其大小与数 量并不限于图中所示。
为了在第一螺杆301与第二螺杆302之间传递扭力,需要其间的连接杆在 连接处具有一定的曲度,故软轴303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其可以利用可挠性 金属制成,也可以利用类似弹簧的结构制成,但在扭力传递过程中不丢失扭力。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相对面上分别设有四个 对称的铰接点A,且在调节杆300上对应设有四个定位螺栓304,则第一挡板 100与调节杆300以及第二挡板200与调节杆300之间分别通过四个连杆400连 接。可见,其利用四点受力,达到了力的均匀分布效果。当然,这是一种较佳 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施例的提示增加或减少受力点,只 要受力点分布均匀可以使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受力均匀并可以达到锁 紧效果。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之间的相对运动不至于发生 错位,可以在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之间加设导向件500。此导向件500 往往由导向套501与导向杆502组成。如图6,导向套501的内部中空,其一端与第一挡板100连接,另一端为开端;导向杆502 —端与第二挡板200连接, 另一端可通过导向套501的开端伸入导向套501内部,并在第一挡板100相对 于第二挡板200运动时,在导向套501内随之往复运动,以引导第一挡板IOO 与第二挡板200之间的相对运动。当然,导向套501与导向杆502的连接关系 也可以正好相反,并不影响其使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向件的数量为三 个,且设置位置成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便可以使得其引导效果更为 理想。
请参考图7,其为图6中沿I-I方向的连杆400与第一挡板100和调节杆300 以及第二挡板200和调节杆300之间的铰接示意图。如图所示,铰接部分600 往往销轴601上设置弹性垫圈602来较少摩纟察,铰接部分600的构成为本领域 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紧锁装置E于使用中的示意 图。如图所示,其用以连接两个气体传输管P1与P2,在炉管系统中,该气体传 输管通常为石英管,且其相连的端部分别具有法兰头H1与H2,其中法兰头H1 具有一个与法兰头H2尺寸相当的部分Hl 1,同时还具有一个外径尺寸与法兰头 H2内径尺寸相当的前端部分H12,以^f更于法兰头的前端部分H12插入法兰头 H2中,同时,利用O型套R加以固定,从而在锁紧后,减少气体泄露的可能性。
为了配合这样的气体传输管的使用,常常将第一开口 101与第二开口 201 设置为U型开口。对应的,第一挡板100与第二挡板200也可以设置为U型挡 板。
以上仅为举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 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锁紧装置,包括平行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同一侧具有对称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其特征是,该锁紧装置还包括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平行,其中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以外,且分别通过多个连杆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杆包括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的两侧; 软轴,于与所述第 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开口相反的方向上连接所述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以在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传递扭力;多个定位螺栓,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上,其中所述多个连杆分别铰接于对应的定位螺栓之上,以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铰接;操作螺栓,位于所述第一螺杆或第二螺杆未连接的一端,以通过该操作螺 栓提供给所述调节杆扭力。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迷调节杆包括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的两侧; 软轴,于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开口相反的方向上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以在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传递扭力;多个定位螺栓,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上,其中所述多个连杆分别铰接于对应的定位螺栓之上,以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 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铰接;第一操作螺栓和第二操作螺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未连接 的 一端,以通过该第 一操作螺栓或第二操作螺栓提供给所述调节杆扭力。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 螺杆两端的螺紋方向相反。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杆还包括多个辅助定位螺7f全,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辅助定位螺栓分 别位于所述第 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上的两定位螺栓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软轴由可挠 性金属制成。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 挡板相对面上分别具有四个对称的铰接点,且所述调节杆上对应具有四个定位 螺栓,则所述第一挡板与调节杆以及所述第二挡板与调节杆之间分别通过四个 连杆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多个导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引导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相对运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向件包括 导向套与导向杆,其中导向套的内部中空,其一端与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连接,另一端为开端,导向杆一端与第二挡板或第一挡板连接,另一端可通过所述开端伸入导向 套内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向件的数量为三个, 且设置位置成三角形。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杆与第一挡板和第 二挡板铰接处设置有弹性垫圏。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 为U型开口。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 为U型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锁紧装置,包括平行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同一侧具有对称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该锁紧装置还包括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平行,其中所述调节杆设于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应位置以外,且分别通过多个连杆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铰接。可见,该锁紧装置利用连杆铰接锁紧,来改变锁紧尺寸,达到锁紧效果。提高了锁紧操作的灵活性与方便性。
文档编号F17D5/00GK201293207SQ20082015430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1日
发明者徐国利, 刚 王, 许国庆, 高文良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