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手执安全开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298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安瓿开瓿器,特别指医用手执安全开瓿器。



背景技术:

安瓿(音bu)本意是一种已失传的古代盛液容器,外形为长颈细身之瓶形容器,今已借用来做医用盛装药液的小型玻璃容器之专用名称,其材质为特种低硼硅玻璃,专业名“安瓿”,但生活中不识此字的人很多,常被误读为“安瓶”。

这种玻璃安瓿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防疫、检验、兽药、化学试剂等领域。最常用的有1毫升、2毫升、10毫升和20毫升这几种容量,含药水溶剂或灭菌溶剂。

之所以要用玻璃材质的安瓿来封装,是为了保护药液不会被外部病毒、细菌污染,以延长储存期。不足之处是:启用安瓿时容易被锋利的玻璃碎片划伤手指;被敲碎的微小的玻璃微粒或砂轮切割时所产生的砂轮微粒会造成药液被污染,虽然那些微粒可以小到肉眼不能看到。然而被污染的药液注射进人体会造成过敏反应;倘若堵塞细小血管可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微粒还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性反应,形成肉芽肿,影响组织正常功能。

采用手掰安瓿乳头的开瓿方式,极易划伤操作人员的手指。频繁使用的医用切割砂轮片,因其体积过小,既不便于操作者在操作中握持,而且还易丢失不利于保存。

现在常用的安瓿为易折型曲颈安瓿,凡瓿颈上方标有一色点者,即是此种“易折安瓿”,使用时可按常规先将安瓿颈消毒处理,无须再用砂轮片划痕即可直接将安瓿乳头折断。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既然需要用手掰,那就还会出现前述各种问题。

所以怎样简便、快速、安全地开启安瓿,一直是一个困扰医务人员的难题,此事长期难住了许多发明家,尽管发明方案提出了林林总总,却一直没有一项真正实用性强、被广大医务人员乐于使用的应手工具问世。很多安瓿使用者仍然频繁采用敲击乳头的办法,然而敲击最容易产生玻璃微粒碎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方便使用,乐于使用的医用手执安全开瓿器。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制造一个一头大一头小的圆台体,命名“置瓿筒”,其大端纵向开可容置20毫升安瓿的盲孔,横向开可容置2毫升安瓿的盲孔,小端纵向开可容置10毫升安瓿的盲孔,横向开可容置1毫升安瓿的盲孔,所开盲孔深度均以让安瓿乳头露至頸部预折处,于1毫升孔位和2毫升孔位旁各安装硬质合金刀做的可滑动切割刀,1毫升孔位和2毫升孔位之底部各置一形若哑铃的顶杆,另外再配置一个圆柱形状的“掰瓿杆”,其一端纵向开刚好能套住20毫升和10毫升安瓿乳头的大深孔,另端纵向开刚好能套住2毫升和1毫升安瓿乳头的小深孔。

因为对医用安瓿外形尺寸均有国标或部标的严格规定,所以无论哪个厂家生产的安瓿都可以准确放置至所对应的“置瓿筒”盲孔之中,再使用“掰瓿杆”套其安瓿乳头掰之,因利用了省力杠杆原理,折断乳头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举手之劳。有效避免了“手持瓿身不稳、手掰乳头易碎”的事故。

硬质合金刀做的可滑动切割刀的用处有二:一是将乳头刻痕不明显的安瓿加刻切痕,二是在掰折乳头时为乳头曲颈处增加稳定力,促乳头速断,使用方法是用大拇指压住刻刀前推或后移,灵活掌握。

为方便拿取乳头已断的小体积安瓿,所述“置瓿筒”2毫升、1毫升盲孔底部顶杆发挥作用,用手指将顶杆向上顶时,被置安瓿被举高,安瓿就很容易被取出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医务人员使用安瓿时玻璃碎屑乱溅之虑,既不会割伤手指,又不用担心有玻璃微粒或砂轮微粒落入药液之中,更有造价不高,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等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医用手执安全开瓿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部分名称:(1)置瓿筒;(2)掰瓿杆;(11)1毫升孔位;(12)2毫升孔位;(13)10毫升孔位;(14)20毫升孔位;(112)可滑动切割刀1;(111)1毫升孔位顶杆;(121)2毫升孔位顶杆;(122)可滑动切割刀2;(123)2毫升安瓿;(21)小深孔;(22)大深孔;(23)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制造一个一头大一头小的圆台体,命名为置瓿筒(1),其大端纵向开可容置20毫升安瓿的盲孔(14),横向开可容置2毫升安瓿的盲孔(12),其小端纵向开可容置10毫升安瓿的盲孔(13),横向开可容置1毫升安瓿的盲孔(11),所开盲孔深度均以让安瓿乳头露至頸部预折处,于1毫升孔位和2毫升孔位旁各安装硬质合金刀做的可滑动切割刀(112)和(122),于“置瓿筒”2毫升、1毫升的盲孔底端分别各设置一小段形若哑铃的顶杆(111)和(121),另外配置一个圆柱形状的掰瓿杆(2),其一端纵向开刚好能套住20毫升和10毫升安瓿乳头的大深孔(22),另端纵向开刚好能套住2毫升和1毫升安瓿乳头的小深孔(11)。

硬质合金刀做的可滑动切割刀(112)和(122)的用处有二:一是将乳头刻痕不明显的安瓿加刻切痕,二是在掰折乳头时为乳头曲颈处增加稳定力,促乳头速断,使用方法是用大拇指压住刻刀便可前推或后移,灵活掌握。

形若哑铃的顶杆(111)和(121)其工作原理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当用手指上顶时将瓿底举起,安瓿就很容易被取出来。

因为对医用安瓿外形尺寸均有国标或部标规定,所以无论哪个厂家生产的安瓿都可以准确放至所对应的“置瓿筒”盲孔之中,再使用“掰瓿杆”套其被折安瓿乳头而掰之,因利用了省力杠杆原理,折断乳头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举手之劳。有效避免了“手持瓿身不稳、掰折乳头易碎”的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难做出一些改进和变形,但均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医用手执安全开瓿器,一个一头大一头小的圆台体为“置瓿筒”,其大端纵向开可容置20毫升安瓿的盲孔,横向开可容置2毫升安瓿的盲孔,其小端纵向开可容置10毫升安瓿的盲孔,横向开可容置1毫升安瓿的盲孔,所开盲孔深度均以让安瓿乳头露至頸部预折处,于1毫升孔位和2毫升孔位旁各安装硬质合金刀做的可滑动切割刀,再于“置瓿筒”2毫升、1毫升的盲孔底端分别各设置一小段顶杆,同时配置一个圆柱形状的“掰瓿杆”,其一端纵向开刚好能套住20毫升和10毫升安瓿乳头的大深孔,另端纵向开开刚好能套住2毫升和1毫升安瓿乳头的小深孔。因利用了省力杠杆原理,折断乳头就成为轻而易举的举手之劳,有效避免了“手持瓿身不稳、手掰乳头易碎”的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沈昌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新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3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