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式机油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963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汽车维修保养中换机油的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缓冲式机油漏斗。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在要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同时,更要求安全。对于汽车维修保养工作中换机油这个项目,在4S店或汽车修配场大多用扳手直接卸下排油孔螺栓,从而放出机油,这样做的弊端是:由于放出的油液过热而引发烫伤事件的发生,现有的换缓冲式机油漏斗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飞溅造成烫伤,已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量杯量取和倾倒的过程中,容易飞溅,尤其在于一些新手实验过程中容易倾洒,甚至不能更好的进行读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缓冲式机油漏斗,包括漏斗本体和套管,漏斗本体的扩口端为碗状结构,其外部设有手柄,其端口处设有阶梯状的过渡口,漏斗本体内纵向设有波浪形的缓冲片,缓冲片的一端连接漏斗本体内部,一端接近内壁顺延向下,缓冲片上纵向设有半圆形沟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漏斗本体的扩口端为碗状结构,由于机油箱底面比较平整,利用,所以将缓冲式机油漏斗按照此方案进行设置可以更加贴合机油箱体的下表面,防止机油的飞溅。漏斗本体外部设有手柄,这样便于漏斗的拿放。其端口处设有阶梯状的过渡口,这样在机油过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一定的缓冲。漏斗本体内纵向设有波浪形的缓冲片,缓冲片的一端连接漏斗本体内部,一端接近内壁顺延向下,缓冲片上纵向设有半圆形沟槽,这样可以更一步缓冲液体的冲击力,同时缓冲片上纵向设有半圆形沟槽,这样在缓冲的同时防止液体碰撞时产生飞溅。

进一步,所述漏斗杯体两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吸盘。这样可以利用吸盘将漏斗直接吸附在机油箱底部,更好的防止烫伤。

进一步,所述过渡口为二级阶梯结构,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缓冲式机油漏斗中实施例1中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缓冲式机油漏斗,包括漏斗本体1和套管2,漏斗本体1的扩口端为碗状结构,其外部设有手柄8,其端口处设有阶梯状的过渡口3。漏斗本体1内纵向设有波浪形的缓冲片6,缓冲片6的一端连接漏斗本体1内部,一端接近内壁顺延向下,缓冲片6上纵向设有半圆形沟槽7。所述漏斗杯体1两侧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上设有吸盘5。所述过渡口3为二级阶梯结构。

工作时,漏斗本体1的扩口端为碗状结构,由于一些大型卡车的机油箱底部非常平整,所以将缓冲式机油漏斗按照此方案进行设置可以更加贴合机油箱体的下表面,防止机油的飞溅。漏斗本体1外部设有手柄8,这样便于漏斗的拿放。其端口处设有阶梯状的过渡口3,这样在机油过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一定的缓冲。所述漏斗杯体1两侧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5上设有吸盘5。这样可以利用吸盘5将漏斗本体1直接吸附在机油箱底部,更好的防止烫伤。所述过渡口3为二级阶梯结构,便于加工。漏斗本体1内纵向设有波浪形的缓冲片6,缓冲片6的一端连接漏斗本体1内部,一端接近内壁顺延向下,缓冲片6上纵向设有半圆形沟槽7。这样可以更一步缓冲液体的冲击力,同时缓冲片6上纵向设有半圆形沟槽7,这样在缓冲的同时防止液体碰撞时产生飞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