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961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机是用于将液体物料灌入盛装容器的设备,是包装机中的一类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可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机。

现有的液体灌装机,其灌装管底部设有一个液体出口,液体从灌装管底部出口流出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包装瓶中,这样的灌装方式常常因为液体与包装瓶内壁之间、液体相互之间产生强烈的冲击而产生泡沫,泡沫占据了大量的包装瓶内部空间,影响液体的装入量,难以保障各包装瓶均盛装有符合标准净含量的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液体灌装机存在液体易产生冲击出现泡沫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灌装机,包括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上方的料仓,传送带表面放有包装瓶;上述传送带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上述料仓顶部与升降装置连接,料仓底部设有导管,导管中设有抽水泵,导管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喷头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的内壁直径;上述喷头的圆周面上设有至少2个喷孔,相邻喷孔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喷孔沿上述喷头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相邻上述喷孔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喷孔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挡板长度小于喷头外壁与包装瓶内壁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由上述喷头的中心轴线至上述包装瓶的内壁,上述挡板顶壁末端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该灌装机还设有中央控制器,上述电机、上述抽水泵、上述升降装置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升降装置为电动液压杆。

电机转动带动传动带,传动带将包装瓶运送到料仓下方,升降装置沿竖直方向向下伸长将料仓下降,使料仓底部的导管伸入包装瓶内,电机停转,启动抽水泵将料仓中的液体抽入导管并进入喷头,液体从喷孔喷射出来形成细小的液柱,各液柱背向喷头的中心轴线向外喷出,喷入包装瓶中,各液柱从喷孔喷射出来后沿包装瓶内壁向下滑落并在包装瓶底部汇聚形成水平液面。相邻喷孔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错开设置,各液柱相互之间保持独立,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冲击,因而不会产生泡沫;水平液面沿竖直方向逐渐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液柱始终贴着包装瓶内壁喷射下落,因而水平液面始终不会与液柱发生猛烈冲击,也避免了泡沫的产生。

喷孔沿喷头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相邻液柱之间无论在横向还是竖向都能够错开,避免了液柱之间发生冲击产生泡沫。

相邻喷孔之间保持相同间距,在保证相邻液柱之间不产生冲击造成泡沫的基础上,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液体灌装速度,提高灌装效率。

挡板对液柱起到了遮挡和导流的作用,防止液柱往上喷溅流出包装瓶瓶口,同时导引液柱喷向包装瓶内壁,使液柱与包装瓶内壁紧密贴合。

挡板顶壁末端向下倾斜,使液柱向下喷射,防止液柱往上喷溅流出包装瓶瓶口。

中央控制器用于远程控制电机、抽水泵、升降装置的动作,使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达到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防止液体在包装瓶内产生泡沫,提高了灌装质量,保证了各包装瓶内均盛装有符合标准净含量的液体,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有利于向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包装瓶运送到喷头下方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头伸入包装瓶喷灌液体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喷头的正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喷头在包装瓶内喷射液柱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及其对应名称如下:

传送带1、料仓2、升降装置3、导管4、抽水泵5、喷头6、包装瓶7、喷孔8、挡板9、液柱10、水平液面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喷孔8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9,挡板9长度小于喷头6外壁与包装瓶7内壁之间的间距。

由喷头6的中心轴线至包装瓶7的内壁,挡板9顶壁末端向下倾斜。

该灌装机还设有中央控制器,电机、抽水泵5、升降装置3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升降装置3为电动液压杆。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喷孔8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9,挡板9长度小于喷头6外壁与包装瓶7内壁之间的间距。

由喷头6的中心轴线至包装瓶7的内壁,挡板9顶壁末端向下倾斜。

该灌装机还设有中央控制器,电机、抽水泵5、升降装置3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均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喷孔8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9,挡板9长度小于喷头6外壁与包装瓶7内壁之间的间距。

由喷头6的中心轴线至包装瓶7的内壁,挡板9顶壁末端向下倾斜。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喷孔8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9,挡板9长度小于喷头6外壁与包装瓶7内壁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实施例7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8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实施例8

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5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喷孔8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9,挡板9长度小于喷头6外壁与包装瓶7内壁之间的间距。

由喷头6的中心轴线至包装瓶7的内壁,挡板9顶壁末端向下倾斜。

该灌装机还设有中央控制器,电机、抽水泵5、升降装置3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升降装置3为电动液压杆。

实施例9

本实用新型包括传送带1和位于传送带1上方的料仓2,传送带1表面放有包装瓶7;传送带1的主动轮与电机连接;料仓2顶部与升降装置3连接,料仓2底部设有导管4,导管4中设有抽水泵5,导管4底部设有圆柱形的喷头6,喷头6的外壁直径小于包装瓶7的内壁直径;喷头6的圆周面上设有2个喷孔8,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均错开设置。

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

喷孔8上部设有水平的挡板9,挡板9长度小于喷头6外壁与包装瓶7内壁之间的间距。

由喷头6的中心轴线至包装瓶7的内壁,挡板9顶壁末端向下倾斜。

该灌装机还设有中央控制器,电机、抽水泵5、升降装置3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升降装置3为电动液压杆。

以实施例1为例,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是:

电机转动带动传动带1,传动带1将包装瓶7运送到料仓2下方,升降装置3沿竖直方向向下伸长将料仓2下降,使料仓2底部的导管4伸入包装瓶7内,电机停转,启动抽水泵5将料仓2中的液体抽入导管4并进入喷头6,液体从喷孔8喷射出来形成细小的液柱10,各液柱10背向喷头6的中心轴线向外喷出,喷入包装瓶7中,各液柱10从喷孔8喷射出来后沿包装瓶7内壁向下滑落并在包装瓶7底部汇聚形成水平液面11。相邻喷孔8的横向位置、竖向位置错开设置,各液柱10相互之间保持独立,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冲击,因而不会产生泡沫;水平液面11沿竖直方向逐渐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液柱10始终贴着包装瓶7内壁喷射下落,因而水平液面11始终不会与液柱10发生猛烈冲击,也避免了泡沫的产生。

喷孔8沿喷头6的圆周面呈波浪形分布,相邻液柱10之间无论在横向还是竖向都能够错开,避免了液柱10之间发生冲击产生泡沫。

相邻喷孔8之间保持相同间距,在保证相邻液柱10之间不产生冲击造成泡沫的基础上,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液体灌装速度,提高灌装效率。

挡板9对液柱10起到了遮挡和导流的作用,防止液柱10往上喷溅流出包装瓶7瓶口,同时导引液柱10喷向包装瓶7内壁,使液柱10与包装瓶7内壁紧密贴合。

挡板9顶壁末端向下倾斜,使液柱10向下喷射,防止液柱10往上喷溅流出包装瓶7瓶口。

中央控制器用于远程控制电机、抽水泵5、升降装置3的动作,使操作更加方便。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