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2623阅读:3424来源:国知局
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瓿瓶开瓶使用的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周知,现代医疗中,安瓿瓶的使用极为普遍,医护人员在使用安瓿瓶时,通常是使用一个砂轮装置在安瓿瓶上轻划一道,然后快速将安瓿瓶头部掰下,此种操作的作业效率高,节省时间,但是,标准的安瓿瓶开启作业过程中, 明确要求要对安瓿瓶开启处进行消毒,消毒后才可以进行开启作业,所以,现有医护人员的操作方式大多数是不符合操作标准流程的。

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现有医护人员之所以未对安瓿瓶进行消毒后再开启,主要原因是目前无专门用于安瓿瓶消毒及开启的装置,采用棉球或者消毒棒进行消毒效率又特别慢,所以针对现有技术上的弊端,作为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款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以彻底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上的难消毒,开启效率慢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其包括左右设置的两个握环,所述的两个握环水平设置,两个握环之间通过一个弧状的竖直连接板固定,所述的竖直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处,其前侧面上设置有一个按压盒,所述的按压盒的的四角处通过螺钉和前盖固定,所述的前盖上设置有一个可以前后滑动的按压柱,所述的按压柱穿过前盖,并在前盖的后侧设置有一个挡盖;所述的按压盒内设有一根活动杆,活动杆的外围环绕有一个复位弹簧,活动杆的前端面和挡盖挤压接触;所述的竖直连接板的后侧面上,活动杆透过竖直连接板并延伸出1厘米,所述的活动杆的后端连接有一个金刚磨头;金刚磨头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竖直连接板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板,所述的每个支撑板的后端,贯穿后端面竖直加工有一个长条槽,所述的长条槽的最前端为圆形设计;金刚磨头的左右两侧,通过竖直连接板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的支撑板竖直固定有一个立柱,所述的立柱上固定有一个水平的消毒轮,所述的消毒轮为棉纱材质,金刚磨头的左侧为第二消毒轮,金刚磨头的右侧为第一消毒轮。

所述的挡盖的直径大于按压柱的直径。

所述的消毒轮和立柱为一体式,立柱卡装在长条槽的最前端。

所述的活动杆探出竖直连接板的长度短于支撑板的长度,活动杆与金刚磨头组装后,其与第二消毒轮以及第一消毒轮之间呈弧状设计。

所述的金刚磨头的后端为尖角设计;所述的消毒轮也为锥度轮设计。

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计,操作者以右手操作为例,通过将食指和中指插入到两个握环内,使用大拇指按动按压柱,按压柱推动活动杆上的金刚磨头向前移动,将安瓿瓶放置到第一消毒轮前方,通过向第一消毒轮右前方施力,将本实用新型在安瓿瓶上水平向右滑动,第一消毒轮负责开启前消毒,经过金刚磨头切割后,第二消毒轮负责开启后消毒,两次消毒以及切割一个动作即可完成,方便快捷,切割效率高,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消毒彻底,消毒速度快,是一种理想的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割原理示意图;

图中,1、握环,2、竖直连接板,3、支撑板,4、立柱,5、第二消毒轮,6、第一消毒轮,7、按压盒,8、活动杆,9、前盖,10、按压柱,11、金刚磨头,12、复位弹簧,13、挡盖,14、安瓿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细致的描述,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所示:一种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其包括左右设置的两个握环1,所述的两个握环1水平设置,两个握环1之间通过一个弧状的竖直连接板2固定,所述的竖直连接板2的中间位置处,其前侧面上设置有一个按压盒7,所述的按压盒7的的四角处通过螺钉和前盖9固定,所述的前盖9上设置有一个可以前后滑动的按压柱10,所述的按压柱10穿过前盖9,并在前盖9的后侧设置有一个挡盖13,挡盖13的直径大于按压柱10的直径,以此来确保按压柱10不会在前盖9上脱落;按压盒7内设有一根活动杆8,活动杆8的外围环绕有一个复位弹簧12,活动杆8的前端面和挡盖13挤压接触;竖直连接板2的后侧面上,活动杆8透过竖直连接板并延伸出1厘米,所述的活动杆8的前端连接有一个金刚磨头11;所述的金刚磨头11的左右两侧,其在竖直连接板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支撑板3,所述的每个支撑板3的后端,贯穿后端面竖直加工有一个长条槽14,所述的长条槽14的最前端为圆形设计;金刚磨头11的左右两侧,通过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的支撑板3竖直固定有一个立柱4,所述的立柱4上固定有一个水平的消毒轮5,所述的消毒轮5为棉纱材质,本实用新型不用时可将消毒轮浸泡在消毒药液中;所述的消毒轮5和立柱4为一体式,立柱4卡装在长条槽14的最前端,金刚磨头11的左侧为第二消毒轮6,金刚磨头11的右侧为第一消毒轮5。

如图2所示,所述的活动杆8探出竖直连接板2的长度短于支撑板3的长度,活动杆8与金刚磨头11组装后,其与第二消毒轮6以及第一消毒轮5之间呈弧状设计,此种结构设计刚好将安瓿瓶包围在第二消毒轮6和第一消毒轮5之间,金刚磨头11的后侧紧邻安瓿瓶。

进一步的,在图3中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安瓿瓶切割及其消毒的准确性,所述的金刚磨头11的后端为尖角设计;同理,所述的消毒轮也为锥度轮设计。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者以右手操作为例,通过将食指和中指插入到两个握环1内,使用大拇指按动按压柱10,按压柱10推动活动杆8上的金刚磨头11向前移动,将安瓿瓶15放置到第一消毒轮6前方并紧靠第一消毒轮6,通过向第一消毒轮6右前方施力,将本实用新型在安瓿瓶上水平向右滑动,第一消毒轮6负责安瓿瓶开启前消毒,经过金刚磨头11切割后,第二消毒轮5负责安瓿瓶开启后消毒,两次消毒以及切割一个动作即可完成,总结以上操作方式及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消毒彻底,消毒速度快,是一种理想的安瓿瓶开瓶消毒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