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压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4312发布日期:2018-09-29 05:1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压容器,该蓄压容器能够在其内部中累积高压气体诸如加压氢气,并且在该蓄压容器中,端部处的盖能够开闭。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氢气站处使用高压氢蓄压容器,并且使用诸如cr-mo钢的高强度低合金钢作为用于这种蓄压容器的材料。在蓄压容器的内表面中产生裂纹的情况下,氢气接触裂纹的前端,由此产生加速裂纹的传播的氢环境脆化,从而导致关于容器的故障的担忧。

在具有其中蓄压容器开闭处的螺纹部直接与氢气接触的蓄压容器结构的一般蓄压容器中,氢环境脆化趋向于易于在螺纹部中的应力集中部处产生,并且这种损伤使蓄压容器在安全性方面显著失效。在其中在蓄压容器内累积本质上使金属脆化的除了氢之外的其它填充物质的情况下,存在对产生类似现象的担忧。

于是,如非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采用其中防止蓄压容器的螺纹部与其中填充的氢气直接接触的可拧紧螺母型盖结构,并且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避免在螺纹部的螺纹的牙底处产生氢环境脆化的风险,由此使得能够进一步增强蓄压容器的安全性。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ohnf.harvey,“pressurecomponentconstructiondesignandmaterialsapplication(压力构件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vannorstandreinholdcompany(美国范·诺斯特兰德·莱因霍尔德出版公司),(1980)p.382–p.384

非专利文献2:“standardforultrahigh-pressuregasequipmentkhks(0220)2010(超高压气体设备标准khks(0220)2010)”,2010,p.26日本高压气体安全研究所出版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然而,在非专利文献1和2中所述的可拧紧螺母型盖结构中,当在彼此啮合的公螺纹和母螺纹上施加轴向负荷时,负荷在螺纹上不均匀地分布。作为这个的结果,在啮合的螺纹中,最大负荷被施加在第一螺纹上,并且被分布至从第二螺纹向前的螺纹的负荷逐渐减小。由于这种负荷分布,所以担忧特别是由第一螺纹产生的疲劳裂纹。

例如,关于用于氢气站的蓄压容器,认为在车辆中加载氢气的次数约为每天100次。因而,在蓄压容器被使用10年的情况下,必须保证与数十万次加载氢气对应的疲劳强度。除非确保蓄压容器的螺纹部上所需的疲劳强度,否则不能确保蓄压容器的安全性。因而,引起不能没有焦虑地在氢气站处使用蓄压容器的问题。

如7中所示的模型1的形式表示上述传统示例。关于传统示例,研究了通过以锥形方式部分地减少本体上的螺纹的高度而减小分布至第一螺纹的负荷而逐渐减小“螺纹重叠”(模型2至4)。在模型2中,螺纹重叠从第一螺纹以锥形方式以1:10的比例逐渐减小。在模型3中,第一和第二螺纹高度减小,并且螺纹重叠从第三螺纹以锥形方式以1:10的比例逐渐减小。在模型4中,以与模型3中使用的方式相同的方式确定螺纹的形状,并且盖被部分地切除。

在图7中所示的模型1中,最大mises应力是434mpa,而在模型2中,最大mises应力是323mpa,并且在模型3中,最大mises应力是306mpa。在模型4中,盖被部分地切除,使得负荷从第三螺纹向前分布至螺纹的牙底,作为其结果,能够将最大mises应力减小至低达296mpa,这是四个模型中最小的最大mises应力。然而,需要特定加工精度以生产这些锥形螺纹,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一旦盖闭合,则从工业角度看,难以再次打开盖,并且因此,所提出的模型不现实。

已经考虑到这些情况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开闭盖结构的蓄压容器,该蓄压容器确保足够的疲劳强度,并促进盖的开闭。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列构造实现。

(1)一种蓄压容器包括筒部,所述筒部的两端部都密闭,所述筒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端部构成可开闭端部,所述可开闭端部被构造用于密闭和开闭,所述蓄压容器包括:

在所述可开闭端部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母螺纹;

可拧紧部,所述可拧紧部在所述可拧紧部的外周表面上包括能够拧紧到所述母螺纹中的公螺纹;以及

位于所述可拧紧部的轴向内侧处的盖部,所述盖部的轴向内表面构成承压面,

其中所述盖部包括在内周侧上沿轴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被构造成在所述延伸部的内周侧上抵靠所述可拧紧部的轴向内端侧,以将所述可拧紧部的在所述可拧紧部的外周侧上的轴向内表面与所述盖部的在所述盖部的外周侧上的轴向外表面分离。

(2)根据以上(1)所述的蓄压容器,包括:

止动器,所述止动器被设置在所述筒部上,且被构造成在预定位置处限制所述盖部的沿轴向向内移动。

(3)根据以上(1)或(2)所述的蓄压容器,

其中所述盖部包括:大直径部,所述大直径部沿着所述可开闭端部的内周表面;和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作为所述延伸部,所述突出部被定位成比所述大直径部的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内,并且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大直径部沿轴向向外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可拧紧部包括凹进部,所述突出部配合到所述凹进部中,所述凹进部具有深度,在将所述突出部的轴向外表面保持与所述凹进部的底表面抵接的情况下,所述深度允许所述可拧紧部的所述轴向内表面与所述盖部的所述大直径部的轴向外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可拧紧部的所述轴向内表面与所述盖部的所述大直径部的所述轴向外表面之间提供间隙。

(4)根据以上(3)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突出部由小直径部构成。

(5)根据以上(3)或(4)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大直径部和所述突出部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成一体。

(6)根据以上(3)至(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包括:

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被设置成比所述突出部的外周表面进一步沿径向向内,并且所述第二突出部比所述突出部进一步沿轴向向外延伸,

其中所述可拧紧部包括第二凹进部,所述第二突出部配合到所述第二凹进部中。

(7)根据以上(6)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凹进部贯穿所述可拧紧部。

(8)根据以上(6)或(7)所述的蓄压容器,

其中在所述第二凹进部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母螺纹,并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外周表面上包括能够拧紧到所述第二凹进部的所述母螺纹中的公螺纹。

(9)根据以上(6)至(8)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大直径部成一体。

(10)根据以上(3)至(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在所述可开闭端部的所述母螺纹与所述可拧紧部的所述公螺纹之间的啮合接合中,所述突出部的长度是与所述啮合接合的两个或更多个内螺纹对应且是所述啮合接合的长度的54%或更小的长度。

(11)根据以上(3)至(10)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

其中所述突出部的外周被定位得离开所述突出部的内周一个距离,所述一个距离为所述可拧紧部的包括所述公螺纹的高度在内的径向厚度(t1)的45%至80%,并且

其中t3是所述螺纹的深度(在所述螺纹的牙顶和牙底之间的距离)的180%或更大,或者是所述螺纹的螺距的120%或更大。

(12)根据以上(1)至(11)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筒部由直圆筒形部构成。

(13)根据以上(1)至(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筒部的外周表面被箍以纤维加强塑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筒部的端部处的盖的开闭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在从工厂运送时或在使用期间的定期检查时在蓄压容器上执行对内部微裂纹的检查。盖的可开闭结构处的拧紧结构能够确保对疲劳特性以及疲劳裂纹传播特性的抵抗力。当被用于例如用于氢气站处的蓄压容器时,本发明的蓄压容器能够被重复使用,同时定期地检验在其内部不存在裂纹,由此能够确保蓄压容器关于剩余使用寿命的安全性。因此,能够减小氢气站的运营成本和蓄压容器更换成本,进一步有助于氢能社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蓄压容器的截面图。

[图2]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蓄压容器的盖部的周边结构的截面图,并且图2b是示出蓄压容器的周围的盖的周边部的相应尺寸的截面图。

[图3]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蓄压容器的截面图。

[图4]图4a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蓄压容器的盖部的结构的截面图,并且图4b是示出图4a中所示的蓄压容器的周围的盖部的周边结构的变型示例的截面图。

[图5]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示例和比较示例的应力分布的示意图,其中图5a示出改进之后的应力分布,并且图5b示出改进之前的应力分布。

[图6]图6是示出当改变突出部的长度时导致的应力值的说明图,其中图6a是样品材料2的说明图,图6b是样品材料3的说明图,并且图6c是样品材料4的说明图。

[图7]图7是示出传统的蓄压容器以及对其作出的变型示例中的可开闭端部的结构的截面图,其中图7a是模型1的截面图,图7b是模型2的截面图,图7c是模型3的截面图,并且图7d是模型4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该实施例的氢气蓄压容器10具有圆筒形筒部1,其由被构造成以按需要打开圆筒形筒部1的端部的方式密闭圆筒形筒部1的端部的钢、盖部2,以及将盖部2在圆筒形筒部1内固定就位的可拧紧部3构成。氢气蓄压容器10相应于本发明的蓄压容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圆筒形筒部1的两个端部都为可开闭端部。

有时将其中两个端部开口收紧的曼内斯曼型容器或者艾哈德型无缝容器(所谓的高压贮罐)用作传统的氢气蓄压容器。然而,在这些传统的蓄压容器中,由于开口部小,所以不能直接检查内表面中的裂纹,因此,不能充分地验证裂纹的存在或者不存在。因此,不能在从工厂运送时或者在使用期间确保蓄压容器的安全性。

与传统的蓄压容器相反,在该实施例的氢气蓄压容器10中,圆筒形筒部1的端部形成为镗孔部1b,镗孔部1b的镗孔直径比由圆筒形筒部1的内表面1a限定的圆筒形筒部1的其余部分的镗孔直径大,并且端部能够被盖部2打开和关闭,这促进了对内表面上的裂纹检查。

另外,不特别限制用于圆筒形筒部1、盖部2和可拧紧部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锰钢、铬钼钢、镍铬钼钢或其它低合金钢(排除不锈钢)作为圆筒形筒部1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因此提供高容器强度。将与圆筒形筒部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作为盖部2和可拧紧部3的材料。可替选地,盖部2和可拧紧部3可由其它材料制成。此外,对于盖部2和可拧紧部3的构成构件也能够使用不同材料。

圆筒形筒部1由钢形成,并且具有直筒形状。虽然对其制作方法不施加特定限制,但是期望采用缺点少的加工方法。例如,通过锻造或挤出将圆筒形筒部1形成为整体单元。

期望圆筒形筒部1的内表面1a经镜面抛光,没有裂纹或瑕疵。圆筒形筒部1的镗孔在由内表面1a限定的部分处形成为直筒形状,因此,易于对其施加镜面抛光。内表面1a构成在其上施加加压氢气的压力的部分。

通过镜面加工能够在内表面1a上以可靠方式施加无下列裂纹的表面构造,该裂纹在厚度方向上具有0.5mm或更大的深度,并且表面长度为1.6mm或更大,从而防止将由氢脆化引起的裂纹发展或者传播。在比上文限定的尺寸更大的裂纹残留在圆筒形筒部1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下,则残留裂纹倾向于易于通过氢脆化而发展或传播,使疲劳裂纹寿命恶化。

圆筒形筒部1具有在其轴向端处形成的镗孔部1b,并且镗孔部1b的镗孔直径大于由内表面1a限定的圆筒形筒部1的其余部分的镗孔直径。母螺纹部1c在镗孔部1b的除了其一部分轴向内侧外的内表面上形成,从而与可拧紧部3作拧紧接合。可拧紧部3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被拧到母螺纹部1c内的公螺纹部30。虽然圆筒形筒部1的拧紧结构在其两个端部处相同,但是可能在端部处使用不同的拧紧结构。

盖部2被定位成比可拧紧部3轴向进一步向内。盖部2包括:抵接在轴向内表面上的大直径部20;和内轴部21,其与大直径部20的轴向内侧连续,并且限定内表面1a和内轴部21之间的小间隙。视需要,能够在内表面1a和内轴部21之间设置密封部。

在大直径部20位于其中的轴向预定位置中,内表面1a的外端被定位在轴向内侧处,从而抵靠在大直径部20的内表面上,由此限制大直径部20的向内移动。因此,内表面1a的外端相应于本发明的止动器1d。

同轴突出部22被设置在大直径部20的轴向外侧处,并且该突出部22直径小于大直径部20,并且具有筒形状。突出部22相应于本发明的延伸部。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突出部22被描述为具有筒形状,但是对突出部22,即延伸部的构造不施加特定限制。另外,突出部22可由多个构件制成。

另外,具有筒形状并且直径比突出部小的同轴的轴部23被设置在大直径部20的轴向外侧上,以便沿轴向向外延伸。突出部22可与大直径部20成一体,或者可与大直径部20分离。这里,突出部22被描述为与大直径部20成一体。氢气通道孔25d在盖部2中形成,从而以在轴向方向上贯穿盖部2的方式从大直径部20延伸至轴部23。轴部23相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突出部。在该实施例中,轴部23被描述为具有筒形状。对轴部23,即第二突出部的构造不施加特定限制。另外,轴部23可由多个构件组成。

另一方面,可拧紧部3具有在其中形成的轴部23贯穿的通孔31。可拧紧部3还具有在其轴向内侧形成的筒凹进部32,以便突出部22配合在其中。通孔31相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凹进部。

由于突出部22的轴向远端面保持抵靠凹进部32的底表面,所以凹进部32与可拧紧部3的轴向内远端面和大直径部20的轴向外远端面间隔开,不与它们接触,由此在其间限定间隙。在图2b中以t1指示突出部22与凹进部32的接触宽度。

另外,当可拧紧部3被拧入预定位置时,大直径部20的轴向内表面抵靠止动器id,由此限制大直径部20进一步移动。

另外,母螺纹在可拧紧部3的内表面上形成,并且公螺纹在轴部23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使得可拧紧部3和轴部23被拧在一起。

在母螺纹部1c和可拧紧部3的公螺纹部30的啮合接合中,期望突出部22的长度为相应于啮合接合中的两个或更多螺纹,并且小于啮合接合长度l(参考图2b)的一定长度。在其中突出部22的长度太短的情况下,突出部22的效果小。另一方面,虽然突出部22的效果随着突出部22延伸更长二变大,但是在其中突出部22的长度太长的情况下,突出部22的应力减小效果饱和。

另外,突出部22的外周位置被定位得离开内周侧一个距离,该距离对应于可拧紧部的包括公螺纹的高度在内的径向厚度(在图2b中由t2指示)的45%至80%。在突出部22的外周位置靠近可拧紧部3的公螺纹(超出t2的80%的量级)的情况下,则在螺纹的牙底的附近的应力分布受影响。在突出部22的外周位置远离公螺纹(小于t2的45%)的情况下,减小使第一螺纹上的负荷分布减小的效果。

在其中带部(ligamentportion)的厚度(包括可拧紧部3的公螺纹在内的位于突出部22的外侧上的外周厚度:以t3表示的部分的厚度)太薄的情况下,则引起其中突出部22可能在突出部22被工件击中时变形的问题。因此,期望带部的厚度(在图2b中以t3表示)为螺纹高度的180%或更大,或者为螺纹的螺距的120%或更大。

另一方面,在其中突出部22的外周位置被定位成更靠近内周侧的情况下,之后是突出部22的直径变小,则难以获得突出部22的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能够通过从其内表面侧施加高压而向圆筒形筒部1施加预应力处理。当向圆筒形筒部1施加预应力处理时,圆筒形筒部1在外周方向上膨胀,在其内周侧上引起塑性变形,由此在其中保留残留应力,因此提高其强度。另一方面,在圆筒形筒部1的外周侧上产生弹性变形。

能够通过具有筒形的筒部1地加工以上述方式构造的氢气蓄压容器,使得能够进行足以防止产生具有0.5mm或更大深度的加工裂纹的质量管理。

另外,通过移除盖部2,也能够易于并且精确地执行内部检查,结果,质量精确度提高。在检查结束后,盖部2能够易于再次安装在圆筒形筒部1上,由此能够使蓄压容器恢复到可用状态。因而,工作负荷也降低。

在该实施例的可开闭盖结构中,内部压力的应力绝不被从盖部2的大直径部20直接传递给可拧紧部3。内部压力的应力通过突出部22,以及处于被定位成比可拧紧部3的轴向内端进一步向外的位置的凹进部32的底表面传递至可拧紧部3。作为其结果,最大负荷绝不被施加在第一螺纹上,并且能够在整个螺纹上尽可能均匀地传递负荷。

该实施例的氢气蓄压容器能够被用于氢气站,其中氢气被供应至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机动车辆。

该实施例的蓄压容器能够被用作例如下列氢气站的蓄压容器(压缩氢气填充站),其中约70mpa的氢气被供应至燃料电池氢气车辆。例如,当假定由此每天填充65辆车时,则蓄压容器每年重复经受20,000次内部压力,15年经受400,000次。为了确保耐受这种使用的耐久性,通过该实施例的蓄压容器,实现了一种高强度和轻质量结构,并且当在设于城市地区的氢气站时,该实施例的蓄压容器能够提供绝对的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此外,能够不增加所涉及的零件数目地提高对疲劳特性的抵抗力,成本和质量被抑制为与改进之前相同的水平。

另外,能够通过移除和重新安装可拧紧部3而打开和关闭盖部2,因此能够易于执行内部检查。

因此,能够对内表面上的微裂纹执行检查,并且每次执行定期的内表面裂纹检查,都易于并且简单地以重复方式打开和关闭盖。

(实施例2)

如图3中所示,圆筒形筒部1的外周表面被箍以纤维加强塑料4。其它构造仍与实施例1的那些相同,将对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那些部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说明。

这样,对本发明中将使用的纤维或者塑料材料的类型不施加特定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碳纤维作为用于加强的纤维,并且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等作为用于覆盖的塑料材料。期望使用连续纤维作为用于加强的纤维。也不对将使用的纤维厚度施加特定限制,并且能够关于所需的强度确定待使用的纤维厚度。在本发明中,圆筒形筒部1的外周侧可不被箍以纤维加强塑料。

为了将圆筒形筒部1箍以纤维加强塑料,热固性塑料缠绕由筒形钢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筒部1,同时浸渍纤维,然后被加热至预定温度从而具有塑料套。在加热塑料时,圆筒形筒部1也被加热,由此引起圆筒形筒部1膨胀和收缩。

另外,能够通过从其内表面侧施加高压而向圆筒形筒部1施加预应力处理。当对其施加预应力处理时,圆筒形筒部1在外周方向上膨胀,同时在其内周侧上部分变形,由此在其中保留残留应力,提高圆筒形筒部1的强度。另一方面,在圆筒形筒部1的外周侧上产生弹性变形区域。这样,圆筒形筒部1的外周或外径膨胀,从而消除圆筒形筒部1和纤维加强塑料4之间的限定的间隙,由此使圆筒形筒部1紧密接触纤维加强塑料4。这不仅能够确保期望强度,而且也能够在其中加压储存氢气时抑制圆筒形筒部1的变形,由此使得可能提高蓄压容器的耐久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中,带部和突出部22被描述为位于径向上几乎相同的平面上,带部和突出部22可被布置成使得在突出部22的外周表面和带部的内周表面之间限定清晰的间隙。

图4a示出可拧紧部3a的带部具有薄内带部33a和厚带部34a。在该实施例中,也使突出部22接触可拧紧部3a的凹进部。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带部被描述为具有两级构造,但是级数可进一步增加。另外,带部被描述为具有下列结构,其中部分带部接触或者位于突出部22附近,然而,带部可被构造成在整个带部和突出部22之间限定清晰的间隙。

图4b示出可拧紧部3b的带部具有倾斜带部34b,其厚度随着其向外延伸而逐渐变厚。在该实施例中,也能够使突出部22接触可拧紧部3b的凹进部32b。在该实施例中,带部的内周表面倾斜,使得带部的厚度随着其向外延伸而适度地增大。然而,带部的内周表面可使得厚度随着其向外延伸而成直线性地增大。另外,带部形成为使得整个带部都在突出部22和自身之间限定清晰的间隙,然而,带部可接触或者位于突出部22附近。

示例1

下面将与比较示例比较描述本发明的示例。

在图5中,图5a示出根据示例1的可开闭端部的结构,并且图5b示出不具有突出部的比较示例。在比较示例中,大直径部的轴向外表面直接接触可拧紧部的轴向内远端面。

图5a、5b示出当向每一个蓄压容器都施加82mpa的内部压力时,图5a、5b中所示的蓄压容器的相应应力分布。图5a、5b中所示的数字指示由带箭头指引线所示的部分处的应力。图5a、5b中的截面部中所示的曲线指示应力分布的边界。在图5a、5b中,示出应力随着区域更靠近接触部而升高地更高。关于图6也将是如此。

在示例(图5a)中,在轴向内螺纹上施加的负荷能够降低,并且相对于比较示例(图5b),在螺纹牙底产生的最大应力能够降低约20%,这能够防止疲劳裂纹产生。

示例2

然后,在实施例的密闭结构中,如图6中所示,突出部的长度改变,并且在筒形筒的可开闭端部与突出部上施加82mpa或35mpa的应力。样品1为示例1中使用的比较示例。可开闭端部的母螺纹与可拧紧部的公螺纹之间的啮合接合的长度为186mm。

在表1中示出应力测量的结果。表1中示出的根代表执行的测量序列。如表1中所示,通过其中突出部被相对于啮合接合长度设置的示例(样品2、3、4),与其中部设置突出部的情况(样品1)相比,应力减小。然后,负荷均匀地分布在螺纹上,并且施加在啮合接合的第一螺纹上的最大负荷显著减小。

[表1]

因此,本发明不限于已经描述的实施例,因此能够对其自由地作出变型、改进等等。另外,实施例中所述的组成元素的材料、构造或形状、尺寸、数值、形式、待布置的位置是任意的,只要能够执行本发明,因此,不存在对其施加的特定限制。

虽然已经详细地并且参考了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能够对其作出各种变型。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6-024393),其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这里,在以下[1]至[13]下将总结和逐项列出至此已经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蓄压容器的实施例的特征。

[1]一种蓄压容器(氢气蓄压容器10)包括筒部(圆筒形筒部1),所述筒部的两端部都密闭,所述筒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端部构成可开闭端部,所述可开闭端部被构造用于密闭和开闭,所述蓄压容器包括:

在所述可开闭端部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母螺纹;

可拧紧部(3),所述可拧紧部在所述可拧紧部的外周表面上包括能够拧紧到所述母螺纹中的公螺纹;以及

位于所述可拧紧部(3)的轴向内侧处的盖部(2),所述盖部的轴向内表面构成承压面,

其中所述盖部(2)包括在内周侧上沿轴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突出部22),所述延伸部(22)被构造成在所述延伸部(22)的内周侧上抵靠所述可拧紧部(3)的轴向内端侧,以将所述可拧紧部(3)的在所述可拧紧部(3)的外周侧上的轴向内表面与所述盖部(2)的在所述盖部(2)的外周侧上的轴向外表面分离。

[2]根据以上[1]所述的蓄压容器(10),包括止动器(1d),所述止动器(1d)被设置在所述筒部(1)上,且被构造成在预定位置处限制所述盖部(2)的沿轴向向内移动。

[3]根据以上[1]或[2]所述的蓄压容器(10),

其中所述盖部(2)包括:大直径部(20),所述大直径部(20)沿着所述可开闭端部的内周表面;和突出部(22),所述突出部(22)作为所述延伸部(22),所述突出部(22)被定位成比所述大直径部(20)的外周表面沿径向向内,并且所述突出部(22)从所述大直径部(20)沿轴向向外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可拧紧部(3)包括凹进部(32),所述突出部(22)配合到所述凹进部(32)中,所述凹进部(32)具有深度,在将所述突出部(22)的轴向外表面保持与所述凹进部(32)的底表面抵接的情况下,所述深度允许所述可拧紧部(3)的所述轴向内表面与所述盖部(2)的所述大直径部的轴向外表面间隔开,以在所述可拧紧部(3)的所述轴向内表面与所述盖部(2)的所述大直径部的所述轴向外表面之间提供间隙。

[4]根据以上[3]所述的蓄压容器,其中所述突出部(22)由小直径部构成。

[5]根据以上[3]或[4]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所述大直径部(2)和所述突出部(22)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成一体。

[6]根据以上[3]至[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10),包括:第二突出部(23),所述第二突出部(23)被设置成比所述突出部(22)的外周表面进一步沿径向向内,并且所述第二突出部(23)比所述突出部(22)进一步沿轴向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可拧紧部(3)包括第二凹进部(31),所述第二突出部(23)配合到所述第二凹进部(31)中。

[7]根据以上[6]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所述第二凹进部(31)贯穿所述可拧紧部(3)。

[8]根据以上[6]或[7]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在所述第二凹进部(31)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母螺纹,并且所述突出部(22)在所述突出部(22)的所述外周表面上包括能够拧紧到所述第二凹进部(31)的所述母螺纹中的公螺纹。

[9]根据以上[6]至[8]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所述第二突出部(23)与所述大直径部(20)成一体。

[10]根据以上[3]至[9]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在所述可开闭端部的所述母螺纹与所述可拧紧部(3)的所述公螺纹之间的啮合接合中,所述突出部(22)的长度是与所述啮合接合的两个或更多个内螺纹对应且是所述啮合接合的长度的54%或更小的长度。

[11]根据以上[3]至[10]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所述突出部(22)的外周被定位得离开所述突出部(22)的内周一个距离,所述一个距离为所述可拧紧部(3)的包括所述公螺纹的高度在内的径向厚度(t1)的45%至80%,并且其中t3是所述螺纹的深度(在所述螺纹的牙顶和牙底之间的距离)的180%或更大,或者是所述螺纹的螺距的120%或更大。

[12]根据以上[1]至[11]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所述筒部(1)由直圆筒形部(1)构成。

[13]根据以上[1]至[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蓄压容器(10),其中所述筒部(1)的外周表面被箍以纤维加强塑料。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筒部的端部处具有可开闭盖结构的蓄压容器,该蓄压容器不仅能够确保足够的疲劳强度,而且还能够促进蓄压容器的开闭。能够提供上述工作效果的本发明在蓄压容器的领域中有用。

附图标记列表

1筒形筒部

1a内表面

1b镗孔部

1c母螺纹部

1d止动器

2盖部

3可拧紧部

10氢气蓄压容器(蓄压容器)

20大直径部

22突出部

23轴部

30公螺纹部

31通孔

32凹进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