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卧式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0675发布日期:2018-08-24 19:4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双层球形储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卧式储罐。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低温技术的普及,低温液体的应用日趋广泛,低温储罐的需求不断增长,各行各业对低温储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受环境、场地、工况及其他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对低温储罐的外形尺寸和管路出口尺寸有严格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低温储罐的设计生产中,对储罐的外形尺寸和管路出口尺寸进行严格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卧式储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卧式储罐,包括:外罐体、位于外罐体中的内罐体及支撑在内、外罐体之间的支撑件,所述内罐体与所述外罐体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内罐体的纵向中心线与所述外罐体的纵向中心线平行;所述内罐体的纵向中心线高于所述外罐体的纵向中心线;所述夹层空间包括位于所述内罐体中心线之上的上部夹层空间和位于所述内罐体中心线之下的下部夹层空间;所述下部夹层空间设有夹层管路,所述夹层管路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内罐体并伸出所述外罐体的外部;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玻璃钢支撑,所述玻璃钢支撑的尺寸与所述内、外罐体之间的径向距离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低温卧式储罐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出液管;各出液管均连通所述内罐体并向较近的所述外罐体的一端伸出。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弯折延伸,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管段;相邻两管段之间具有夹角,且圆弧过渡。

优选地,多段所述管段分布于至少两个平面上;各平面内均包括多段管段。

优选地,两个所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30度。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的轴线与所述内罐体的轴向中心线相交,所述出液管的轴线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20度。

优选地,多段所述管段相连接构成至少两个u型弯结构。

优选地,所述出液管沿所述内罐体宽度方向上最外侧的两端点分列于所述内罐体的纵向竖直中轴面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多个玻璃钢支撑沿所述内罐体的圆周分布,各所述玻璃钢支撑的轴线均与所述内罐体的轴向中心线相交。

优选地,沿所述内罐体周向分布的所述玻璃钢支撑为四个,两个所述玻璃钢支撑位于所述上部夹层空间,另外两个所述玻璃钢支撑位于所述下部夹层空间;位于所述上部夹层空间的玻璃钢支撑的轴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5度,位于所述下部夹层空间的玻璃钢支撑的轴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低温卧式储罐的内罐体与外罐体不同心,且内罐体的中心线高于外罐体的中心线,进而下部夹层空间足够布置夹层管路,上部夹层空间未布置夹层管路,保证了几何容积一定和良好的绝热性能的同时,有效的减小了外罐体的容积,满足不同的环境、场地、工况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低温卧式储罐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低温卧式储罐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低温卧式储罐优选实施例的端面图;

图4为本发明出液管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低温卧式储罐支撑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低温卧式储罐;11、外罐体;12、内罐体;13、支撑件;14、上部夹层空间;15、下部夹层空间;16、出液管;16a、端点;16b、端点;161、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一种低温卧式储罐1,包括:外罐体11、位于外罐体11中的内罐体12及支撑在内、外罐体之间的支撑件13。内罐体12与外罐体11之间具有间隙而形成夹层空间。

内罐体12的纵向中心线l1与外罐体11的纵向中心线l2平行,且内罐体12的纵向中心线l1高于外罐体11的纵向中心线l2。较优地,内罐体12的纵向中心线l1与外罐体11的纵向中心线l2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在一实施例中,内罐体12的纵向中心线l1高于外罐体11的纵向中心线20mm~30mm。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内罐体12、外罐体11的尺寸来设置。

夹层空间包括位于内罐体12的中心线l1之上的上部夹层空间14和位于内罐体12的中心线l1之下的下部夹层空间15。上部夹层空间14未设置管路,下部夹层空间15设有夹层管路。因为内罐体12的中心线l1高于外罐体11的纵向中心线l2,故下部夹层空间15较之上部夹层空间14更大,更方便布置夹层管路。

夹层管路包括出液管16,出液管16连通内罐体12并伸出外罐体11的外部。较优地,低温卧式储罐1的两端均设有出液管16。本实施例中,两出液管16均连通内罐体12并向较近的外罐体11的一端伸出,实现低温卧式储罐1的双头出液,满足不同的需要。

参阅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中,出液管16在下部夹层空间15内弯折延伸,包括多段依次连接的管段161。相邻两管段161之间具有夹角,且圆弧过渡。出液管16的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挠性,可避免低温卧式储罐1进液后因热胀冷缩导致出液管16的冷缩变形。

较优地,出液管16沿内罐体12宽度方向上最外侧的两端点,分别为端点16a和端点16b,分列于内罐体12的纵向竖直中轴面s1的两侧。

再参阅图2,多段管段161分布于两个平面上。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γ,γ的范围为20度~30度。且各平面内均包括多段管段161。再参阅图3,出液管的轴线与内罐体12的轴向中心线相交,且出液管的轴线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θ的范围为10度~20度。该分布在保证了出液管16具有较好挠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对下部夹层空间15的要求,且还可以缓冲减振。

较优地,出液管16的各管段161相连接使得出液管16中具有至少两个u型弯结构,可以更好的缓冲减振。每一u型弯由相邻的三段管段161连接构成;每两u型弯可相邻设置也可间隔设置,在相邻设置时,两u型弯可共用管段161。如图4所示的结构中,出液管16即具有两个u型弯结构,两u型弯共用一段管段161。

沿内罐体12的纵长方向设有两组支撑件13,分别为一组固定支撑和一组活动支撑。活动支撑允许内罐体12与外罐体11之间有一定的轴向滑动,以满足内罐体12热胀冷缩的需求。

各组支撑件13均包括多个沿内罐体12圆周分布的玻璃钢支撑,且玻璃钢支撑的尺寸与内、外罐体之间的径向距离相适配。较优地,各玻璃钢支撑的轴线均与内罐体12的轴向中心线相交。具体地,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沿内罐体12周向分布的玻璃钢支撑为四个,两个玻璃钢支撑位于上部夹层空间14内,另外两个玻璃钢支撑位于下部夹层空间15内。位于上部夹层空间14内的玻璃钢支撑的轴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α,位于下部夹层空间15内的玻璃钢支撑的轴线与竖直面的夹角为β,α为45度,β为30度。其他实施例中,玻璃钢支撑的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低温卧式储罐的内罐体与外罐体不同心,且内罐体的中心线高于外罐体的中心线,进而下部夹层空间足够布置夹层管路,上部夹层空间未布置夹层管路,保证了几何容积一定和良好的绝热性能的同时,有效的减小了外罐体的容积,满足不同的环境、场地、工况的需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