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压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4775发布日期:2018-12-14 22:3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用于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压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压盖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机械装备都需使用润滑油以降低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的使用可改善润滑油的理化性质以满足更高的使用要求。

润滑油制备完成后通过灌装生产线灌装到存储桶或存储罐中,灌装后的存储桶通过压盖装置进行压盖密封,现有公告日为2017.07.14、公告号为CN20632812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包装桶压盖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压盖机构和包装桶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由左侧立柱、右侧立柱和顶梁构成的龙门架;所述包装桶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左侧立柱上的左限位机构和安装在右侧立柱上的右限位机构;所述左限位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左限位气缸和左限位顶杠,所述左限位气缸的缸体通过左气缸支架安装在左侧立柱上,其活塞杆伸向左侧立柱的内侧,所述左限位顶杠横向设置,其末端与左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内端固定连接,其前端为圆弧面;所述右限位机构与左限位机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

当包装桶运行到压盘正下方时,左限位气缸和右限位气缸同时启动,使左限位顶杠和右限位顶杠同时伸出,从包装桶的左右两侧顶紧包装桶,使其停滞;但顶杠的前端为圆弧面,与包装桶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包装桶局部受力较大,从而使包装桶容易变形,影响包装桶的压盖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压盖装置,它能够使包装桶更全面受力,增加包装桶的稳定性,使包装桶压盖过程更流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压盖装置,包括动力元件、过滤装置、灌装机以及压盖装置,所述动力元件的输入端与液源连通、输出端与过滤装置的输入端连通,过滤装置的输出端与灌装机的输入端连通,压盖装置设置在灌装机的一侧;所述压盖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放置在支撑机构下部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输送带以及位于输送带上方与支撑机构连接的压盖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左侧立柱、右侧立柱和顶梁;所述限位机构对称设置在左侧立柱、右侧立柱上,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背离限位气缸的一端水平设置有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抵接板,所述限位块上、弹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第一夹持杆与第二夹持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持杆包括呈杆状的连接部和夹持部,连接部与夹持部之间设有不小于90°的夹角,两者的夹角处与限位块铰接,使得夹持杆与限位块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的连接部位于限位块和抵接板之间,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的夹持部分别从抵接板侧端超出,使抵接板位于两者之间;所述夹持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部的端部延伸出固定凸缘,连接部上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装机向包装桶内灌装润滑油后,人工将桶盖扣在桶口上,然后将包装桶放在输送带上向前行进,当包装桶运行到压盘正下方时,安装在左侧立柱、右侧立柱上的限位气缸的输出端同时朝向包装桶伸出,当限位组件的抵接板与包装桶抵接后,限位气缸的输出端继续伸出,使抵接板同时对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的连接部施加压力,第一夹持杆、第二夹持杆受到压力后分别绕其自身的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夹持部同时从四个方向将包装桶夹紧固定,使其停滞;同时压盖机构对包装桶盖进行压盖处理,压盖完成后两个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反向运动使限位组件松开包装桶,形成放行状态,输送带重新工作,包装桶继续向前行进;压盖装置进入下一次压盖工作。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组件对包装桶进行四个方向的限位固定,从而使包装桶的稳定性更高,压盖过程更加平稳。

包装桶的尺寸直径大小不一,将夹持部设置为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夹持部,使夹持部与包装桶配合的更紧凑;固定凸缘与固定槽嵌合使夹持部固定在连接部上,需要更换夹持部时,将其从连接部的固定槽中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凸缘的外形设置为T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凸缘不易从固定槽中脱离,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的外形设置为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夹持部与包装桶接触面积更大,夹持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设置为多个,且带有不同的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夹持部与包装桶更好的配合,使两者抵接后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的工作面上分布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夹持部与包装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压盖固定过程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和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后,限位组件的抵接板与包装桶分离,通过弹簧的弹力将抵接板从连接部上顶开,再通过复位件的弹力使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朝向远离包装桶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自动松开包装桶,方便限位组件下次与包装桶配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侧立柱上部固定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中安装有智能控制器和用于监测润滑油桶运行位置的位置传感器,所述压盖机构和限位机构受控于智能控制器;位置传感器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接,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智能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传感器感应包装桶的位置,将反馈信号传输给智能控制器,通过智能控制器再控制压盖机构和限位机构运动,使压盖过程更精准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元件选为液压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泵运行工作平稳,通过液压泵对润滑油进行加速,以提高灌装生产线内部压力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元件的端部设置有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回流管,回流管的输入端与动力元件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与动力元件的输入端连通,回流管的输入端处安装有常开设置的手动球阀、其输出端处安装有电动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罐内的压力过大时,电动球阀开启,从动力元件输出端流出的原液,一部分继续流入到过滤罐中,一部分通过回流管流向动力元件的输入端,进行循环,通过回流管的分流,减少了管内的流量,从而减缓了原液流入过滤罐内的速度,降低灌装系统的内部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对包装桶进行四个方向的限位固定,从而使包装桶的稳定性更高,压盖过程更加平稳;

2、通过将连接部和夹持部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夹持部,使夹持部与包装桶配合的更紧凑;

3、通过在连接部和限位块之间设置复位件,复位件的弹力使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朝向远离包装桶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自动松开包装桶,方便限位组件下次与包装桶配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 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元件;11、单向阀;12、第一输送管;2、过滤装置;21、过滤罐;211、连接台;212、第二输送管;213、连接槽;22、支撑架;221、卡环;222、支撑脚;23、过滤袋;231、磁片;24、密封盖;241、提手;242、密封凸缘;243、卡接槽;25、固定组件;251、下凸耳;252、连接栓;2521、导向槽;2522、限位槽;253、卡接块;2531、卡接杆;26、施力件;27、排气管;3、调压组件;31、回流管;32、手动球阀;33、电动球阀;34、连通管;4、灌装机;41、机台;42、升降架;43、灌装头;44、称重台;5、支撑机构;51、左侧立柱;52、右侧立柱;521、控制箱;53、顶梁;6、工作台;7、输送带;8、压盖机构;81、第一压盖气缸;82、第一压板;83、第一伸缩柱;84、第二压盖气缸;85、第二压板;86、第二伸缩柱;87、弹性块;9、限位机构;91、限位气缸;92、限位块;93、弹簧;94、抵接板;95、第一夹持杆;951、连接部;9511、固定槽;952、夹持部;9521、固定凸缘;96、第二夹持杆;97、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用于润滑油灌装生产线的压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动力元件1,动力元件1的输入端与液源连通,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2,通过第一输送管12连通有过滤装置2,动力元件1选为液压泵。在动力元件1和第一输送罐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1,可防止系统的压力突然升高而损坏动力元件1,起止回作用。

如图2所示,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罐21和用于将过滤罐21支撑固定的支撑架22,支撑架22包括卡环221和圆周阵列在卡环221外周面上的三个支撑脚222,卡环221的内径与过滤罐21的外径适配,其端部延伸出连接耳,通过螺栓固定在过滤罐21上;

过滤罐21靠近上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将其贯穿的连接台211,连接台211上开设有通孔,位于过滤罐21外部的连接台211与第一输送管1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动力元件1与过滤罐21的连通;如图3所示,过滤罐21内设有过滤袋23,过滤袋23与位于过滤罐21内部的连接台211连通;过滤罐21的底部开设有将过滤完成的净液排出的净液出口,净液出口处设置有第二输送管212,通过第二输送管212连接有灌装机4(参照图1)。

过滤罐21的顶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有密封盖24,密封盖24的上端面设置有提手241,下端面延伸出直径与过滤罐21适配的环形密封凸缘242(参照图4),过滤罐2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槽213,连接槽213与密封凸缘242配合对密封盖24起到限位的作用,当密封盖24压紧在过滤罐21的上方时,增加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为了进一步增加密封盖24的密封性,在连接槽213中设置有铺设有橡胶垫,使连接槽213与密封凸缘242配合的更加紧凑。

如图5所示,密封盖24与过滤罐21之间设置有将密封盖24压紧固定的固定组件25,固定组件25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滤罐21上端且靠近密封盖24的下凸耳251,下凸耳251至少设为三个,这里选取为四个下凸耳251;每个下凸耳251上铰接有连接栓252,连接栓252的自由端滑移连接有半径大于连接栓252半径的卡接块253,为了便于连接,在连接栓252的外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滑槽,滑槽包括沿连接栓252轴线分布的导向槽2521和间隔分布在导向槽2521上的限位槽2522,限位槽2522与导向槽2521连通且在连通的端部圆弧过渡;卡接块253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卡接杆2531,卡接块253上设有便于操作的施力件26,施力件26为环状手柄;密封盖24的外沿上设有与连接栓252适配的卡接槽243。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过滤袋23内会积累一些杂质,需要将过滤袋23内的杂质取出并清洗过滤袋23,手握施力件26,将卡接块253的卡接杆2531从连接栓252上的限位槽2522中脱出,然后驱动卡接块253,使卡接杆2531在导向槽2521中向上移动后再旋转施力件26使卡接杆2531再次卡入位于上方的限位槽2522中,然后以下凸耳251和连接栓252的铰接点为支点,对着密封盖24的卡接槽243开口处沿弧形向外拉动施力件26,使得施力件26、卡接块253和连接栓252以上述支点为中心向外转动,解除卡接块253对密封盖24的卡接力,再依次解除其他三个卡接块253对密封盖24的卡接力;

然后抬起密封盖24,将过滤袋23从过滤罐21中取出,将过滤袋23内的杂质倒出,清洗完毕后将其放回,然后将密封盖24盖在过滤罐21上,将卡接块253转动到密封盖24的上方,驱动卡接块253使其底面与密封盖24的上端面抵接,再旋转施力件26将卡接杆2531滑入到对应位置的限位槽2522中,通过卡接杆2531与限位槽2522的配合将卡接块253固定在密封盖24上,从而实现密封盖24的压紧密封;导向槽2521与限位槽2522连接处圆弧过渡,使卡接杆2531从导向槽2521往限位槽2522移动的过程更加方便流畅。

在过滤袋23的下端设置有磁片231(参照图3),用于吸附原液中的金属杂质,防止其对过滤袋23造成损坏,增加过滤罐21的过滤效果。

启动动力元件1,原液经过第一输送管12通入到过滤罐21中,经过过滤的净液通过第二输送管212再输送到灌装机4中进行灌装工序,但过滤罐21中的存在空气,净液从过滤罐21流出时容易将空气掺杂其中,影响灌装质量,为了减弱该问题的影响,如图5所示,在密封盖24上连通有设置开关的排气管27,排气管27的端部连接有透明管道;

原液刚通入过滤罐21内时,开启排气管27、关闭灌装机4,经过过滤的净液积留在过滤罐21内,同时将罐内的空气从排气管27慢慢挤出,可以从透明管道观察到净液时,关闭排气管27,此时过滤罐21内的空气已结排空,然后开启灌装机4开始灌装,避免了空气对净液的影响,使润滑油的灌装质量更好。

在密封盖24上设置压力表,用于检测过滤罐21内的压力大小,当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手动打开排水管进行分流以减弱过滤罐21内部的压力,或者在动力元件1的端部设置调压组件3,用于减缓动力元件1向过滤罐21内注入原液的速度。

如图2所示,调压组件3包括回流管31,回流管31的输入端与动力元件1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与动力元件1的输入端连通,回流管31的输入端处安装有常开设置的手动球阀32、其输出端处安装有电动球阀33;当压力表检测到过滤罐21内的压力过大时,电动球阀33开启,从动力元件1输出端流出的原液,一部分继续通过第一输送管12流入到过滤罐21中,一部分通过回流管31流向动力元件1的输入端,进行循环,通过回流管31的分流,减少了第一输送管12内的流量,从而减缓了原液流入过滤罐21内的速度,降低过滤罐21的内部压力。

同理,在回流管31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若干连通管34,用于对回流管31进行分流,从而增大调压组件3的内部流量,减小第一输送管12的内部流量,进一步减缓原液流入过滤罐21内的速度。

如图1所示,灌装机4为称重式灌装机4,包括机台41,机台41上安装有升降架42,升降架42上安装有与第二输送管212连通的灌装头43,灌装头43的下方设置有称重台44及称重传感器(称重式灌装机4在市场上已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这里不对其现有结构多作赘述);润滑油进行灌装时,先手动将用于装载润滑油的包装桶放置在称重台44上,然后开启灌装头43将润滑油输送到包装桶内,当称重传感器感应到包装桶灌装到预定重量时,灌装头43关闭,然后将包装桶转移到压盖装置上,进行压盖密封处理。

压盖装置设置在灌装机4的侧端,如图6所示,压盖装置包括支撑机构5、放置在支撑机构5下部的工作台6、设置在工作台6上的输送带7以及位于输送带7上方与支撑机构5连接的压盖机构8和限位机构9,支撑机构5包括左侧立柱51、右侧立柱52和顶梁53。

压盖机构8包括沿输送带7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在顶梁53上的第一压盖气缸81和第二压盖气缸84,第一压盖气缸81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一压板82,第二压盖气缸84的活塞杆连接有第二压板85;第一压板82和第二压板85的外形为半圆形,两者抵接后可以构成一个直径大于润滑油桶盖直径的压盖。顶梁5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柱83和第二伸缩柱86,其中第一伸缩柱83与第一压板82位置对应、并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柱86与第二压板85位置对应、并与其上端面固定连接;当第一压盖气缸81驱动其活塞杆移动时,第一压板82和第一伸缩柱83同步运动,第一伸缩柱83对第一压板82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使第一压板82在升降过程中更平稳,施力时更稳定;第二压板85升降时原理相同。

限位机构9对称设置在左侧立柱51、右侧立柱52上,如图7所示,限位机构9包括安装固定在左侧立柱51或右侧立柱52上的限位气缸91,限位气缸91输出端的方向与输送带7的走向相垂直,其端部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与限位气缸9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限位块92,限位块92背离限位气缸91的一端水平设置有弹簧93,弹簧93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抵接板94,限位块92上、弹簧9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夹持杆95和第二夹持杆96,第一夹持杆95与第二夹持杆96结构相同;第一夹持杆95包括呈杆状的连接部951和夹持部952,连接部951与夹持部952之间设有不小于90°的夹角,两者的夹角处与限位块92铰接,使得夹持杆与限位块92能够相对转动;其中第一夹持杆95、第二夹持杆96的连接部951位于限位块92和抵接板94之间,第一夹持杆95、第二夹持杆96的夹持部952分别从抵接板94侧端超出,使抵接板94位于两者之间。

压盖装置还包括智能控制器和用于监测润滑油桶运行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右侧立柱52上部固定有控制箱521,智能控制器安装在控制箱521内,压盖机构8和限位机构9受控于智能控制器;位置传感器与智能控制器相连接,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智能控制器。

灌装机4向包装桶内灌装润滑油后,人工将桶盖扣在桶口上,然后将包装桶放在输送带7上向前行进,当位置传感器监测到包装桶运行到压盘正下方时,向智能控制器发送信号,智能控制器操控安装在左侧立柱51、右侧立柱52上的限位气缸91,使两个限位气缸91的输出端同时朝向包装桶伸出,当限位组件的抵接板94与包装桶抵接后,限位气缸91的输出端继续伸出,使抵接板94同时对第一夹持杆95、第二夹持杆96的连接部951施加压力,第一夹持杆95、第二夹持杆96受到压力后分别绕其自身的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夹持部952同时从四个方向将包装桶夹紧固定,使其停滞;

同时,智能控制器操控压盖机构8的第一压盖气缸81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第一压板82和第一伸缩柱83向下运动,先将桶盖的一侧压紧,然后第二压盖气缸84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第二压板85向下运动,将桶盖的另一侧压紧,最后第一压盖气缸81和第二压盖气缸84的活塞杆同时向上运动,使第一压板82、第二压板85回复原位,此时,两个限位气缸91的活塞杆反向运动使限位组件松开包装桶,形成放行状态,输送带7重新工作,包装桶继续向前行进;压盖装置进入下一次压盖工作。

通过第一压盖气缸81和第二压盖气缸84分开向下运动,解决了压盖时受气压影响从而造成压盖过程中油液飞溅的问题,使得压盖过程平稳且平缓,不容易产生气泡,可以排除桶内的部分空气。且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组件对包装桶进行四个方向的限位固定,从而使包装桶的稳定性更高,压盖过程更加平稳。

在第一压板82和第二压板85相互靠近一端的下表面均设置有弹性块87,弹性块87沿第一压板82、第二压板85的径向分布,弹性块87的材料为海绵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当第一压板82下压对桶盖施加压力时,弹性块87先与桶盖的中部接触,从而先压紧固定桶盖的中部,再压紧桶盖的其他位置,使桶盖中部的压力大于边缘处的压力,然后驱动第二压板85下压时,同理先压紧固定桶盖的中部,再压紧桶盖的其他位置,通过弹性块87使桶盖中部的压力增大,从而减弱第二压板85对桶盖施加压力时,位于第一压板82下方的桶盖边缘翘起的情况,从而使桶盖的压紧固定过程更加平稳流畅。

将夹持部952的外形设置为弧形,从而使夹持部952与包装桶接触面积更大,夹持的更稳定;夹持部952与包装桶接触的端面上分布有防滑纹,增大夹持部952与包装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压盖固定过程更稳定。在连接部951和限位块92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97,复位件97可选为弹簧、扭簧等;当限位气缸91的活塞杆回缩后,限位组件的抵接板94与包装桶分离,通过弹簧93的弹力将抵接板94从连接部951上顶开,再通过复位件97的弹力使第一夹持杆95和第二夹持杆96朝向远离包装桶的方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夹持杆95和第二夹持杆96自动松开包装桶,方便限位组件下次与包装桶配合固定。

包装桶的尺寸直径大小不一,所以弧形的夹持部952并不能每次都很好的与包装桶配合;将夹持部952设置为与连接部951可拆卸连接,并将夹持部952设置为多个,且带有不同的弧度,以便夹持部952与包装桶配合的更紧凑;夹持部952的端部沿其弧度的方向延伸出固定凸缘9521,连接部951上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固定槽9511,两者嵌合使夹持部952固定在连接部951上,需要更换夹持部952时,将其从连接部951的固定槽9511中拔出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固定凸缘9521的外形可选为T型、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