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594发布日期:2019-01-18 20:0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调和油瓶装机。



背景技术:

食用调和油,又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的发展前景良好,是消费者喜爱的油品之一,而现有的食用油瓶装生产线中,通常设置不间断循环运行的输送带用于输送油瓶,由分布在输送带两侧的较多的工作人员对油桶进行灌装、封盖、打码、装箱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需要多名工作人员不断的配合工作,形成流水线作业。其中在灌装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经验人工确定灌入油瓶中的油量,不能精确控制灌入油瓶中的油量,导致每一个油桶中的油量不一致,且每个工人每次只能灌装一个油瓶,工作效率较低,在封盖过程中,由于油瓶需要采用压盖扣合的方式实现油瓶瓶口与瓶盖的密封配合,需要人工将瓶盖放置在油桶瓶口后再采用敲击方式使瓶盖与油瓶连接紧固,由于人工敲击不能保证完全垂直向下,且每一次敲击施力不同,较容易出现瓶盖未与油瓶连接紧密的情况,导致运输过程中食用油溢出,因此,现有的食用油瓶装装置不适合调和油的灌装生产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食用调和油瓶装机,可同时进行两种食用油的注灌,适合食用调和油的灌装生产,取代了以往人工灌装以及油瓶瓶盖人工压扣密封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调和油的灌装生产效率,且确保每瓶的灌装油量一致,保证油瓶和瓶盖旋接密封牢固,提高了食用调和油的生产品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用调和油瓶装机,包括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以及安装在第一桌体、第二桌体上输送带,所述第一桌体在输送带的上部设有灌油机构,所述第二桌体在输送带的上部设有瓶盖输入机构,且在第二桌体上设有瓶盖拧合机构,所述灌油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桌体上的安装架体Ⅰ、固定在安装架体Ⅰ前侧内端面上的固定夹板、固定在安装架体Ⅰ后侧外端面上第一驱动气缸和主输入油管、固定在安装架体Ⅰ内的一排注油管、固定在安装架体Ⅰ顶部的储油箱和灌油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活塞杆连接移动夹板,且移动夹板与固定夹板相对布置,所述注油管上设有管道启闭阀,且所述灌油驱动气缸活塞杆与管道启闭阀的开关驱动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设置输送带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主输入油管与注油管上的管道启闭阀之间连接有输油管Ⅰ。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管的上端管口与储油箱的箱底面之间连接有输油管Ⅱ。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驱动杆的两侧端设有与安装架体Ⅰ穿接的导杆。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拧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桌体上端面的安装架体Ⅱ和圆弧导向架、固定在第二桌体内侧底端面上的旋转驱动电机、与第二桌体穿接的竖直转杆、固定在竖直转杆上端的转瓶架,所述第二桌体内侧底端面上设有与旋转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竖直转杆的下端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带动齿轮,所述安装架体Ⅱ的顶端部设有压盖气缸,且压盖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拧盖驱动电机,所述拧盖驱动电机的转轴端部固定有拧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导向架设置在输送带的侧边部。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转杆设置在圆弧导向架的圆心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瓶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竖直支撑杆、与竖直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下转盘、与竖直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的上转盘,所述下转盘和上转盘的轮廓边缘均匀设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与油瓶表面轮廓形状相配。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输入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体Ⅱ顶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存盖盘底端面固定连接,且在存盖盘底端面上设有换向变速箱,所述换向变速箱侧边部连接输入驱动电机,所述存盖盘内设有拨动片,所述拨动片中心与换向变速箱上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存盖盘一侧盘壁面上设有输出槽口,所述输出槽口连接瓶盖输送导条,所述瓶盖输送导条的输出端部设有排盖头,所述排盖头的输出口部设有挡盖片。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瓶装装置由安装在桌体上的输送带、灌油机构、瓶盖输入机构、瓶盖拧合机构组成,其中输送带依次将灌装油瓶输送至装置的各机构处进行对应灌装加工,灌油机构可向空油瓶中同时注入两种食用油,实现调和油的灌注,瓶盖输入机构将瓶盖输送至油瓶的瓶口上,并接着由瓶盖拧合机构将瓶盖拧紧密封固定在灌油瓶的瓶口,最后由输送带将灌装好的油瓶输出,可同时进行两种食用油的注灌,适合食用调和油的灌装生产,取代了以往人工灌装以及油瓶瓶盖人工压扣密封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调和油的灌装生产效率,且确保每瓶的灌装油量一致,保证油瓶和瓶盖旋接密封牢固,提高了食用调和油的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灌油机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灌油机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灌油机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灌油机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瓶盖拧合机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瓶盖拧合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瓶盖拧合机构的转瓶架传动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瓶盖输入机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瓶盖输入机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食用调和油瓶装机的瓶盖输入机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其中:1、第一桌体;2、第二桌体;3、输送带;4、输送带驱动电机; 5、灌油机构;6、瓶盖输入机构;7、瓶盖拧合机构;501、安装架体Ⅰ;502、储油箱;503、灌油驱动气缸;504、开关驱动杆;505、导杆;506、注油管;507、管道启闭阀;508、主输入油管;509、固定夹板;510、输油管Ⅱ;511、移动夹板;512、输油管Ⅰ;513、第一驱动气缸;601、输入驱动电机;602、换向变速箱;603、存盖盘;604、瓶盖输送导条;605、排盖头;606、挡盖片;607、拨动片;608、输出槽口;609、固定块;701、安装架体Ⅱ;702、旋转驱动电机;703、变速箱;704、驱动齿轮;705、带动齿轮;706、竖直转杆;707、转瓶架;708、圆弧导向架;709、压盖气缸;710、拧盖驱动电机;711、拧接头;712、下转盘;713、竖直支撑杆;714、上转盘;7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调和油瓶装机,包括第一桌体1、第二桌体2以及安装在第一桌体1、第二桌体2上输送带3,所述第一桌体1在输送带3的上部设有灌油机构5,所述第二桌体2在输送带3 的上部设有瓶盖输入机构6,且在第二桌体2上设有瓶盖拧合机构7,所述输送带3的一侧设置输送带驱动电机4,其中输送带3将按序排列的灌油瓶逐一输送至灌油机构5、瓶盖输入机构6、瓶盖拧合机构7进行相应的机构加工,灌装油瓶输送至灌油机构5下部时,灌油机构5同时将两种食用油灌入至空瓶中,实现调和油灌注,灌注完成后,由输送带3接着将灌装好的油瓶输送至瓶盖输入机构6正下方,瓶盖输入机构6逐一将瓶盖输出,且瓶盖最后落至油瓶的瓶口上,并由瓶盖拧合机构7驱动输送至机构的拧盖部分,将瓶盖与油瓶拧紧固定,最后由输送带3将拧紧密封好的油瓶逐一输出。

如图3、4、5、6所示,所述灌油机构5包括固定在第一桌体1上的安装架体Ⅰ501、固定在安装架体Ⅰ501前侧内端面上的固定夹板509、固定在安装架体Ⅰ501后侧外端面上第一驱动气缸513和主输入油管508、固定在安装架体Ⅰ501内的一排注油管506、固定在安装架体Ⅰ501顶部的储油箱502和灌油驱动气缸503,所述第一驱动气缸513活塞杆连接移动夹板 511,且移动夹板511与固定夹板509相对布置,所述注油管506上设有管道启闭阀507,且所述灌油驱动气缸503活塞杆与管道启闭阀507的开关驱动杆504连接,所述主输入油管508与注油管506上的管道启闭阀507之间连接有输油管Ⅰ512,所述注油管506的上端管口与储油箱502的箱底面之间连接有输油管Ⅱ510,所述开关驱动杆504的两侧端设有与安装架体Ⅰ 501穿接的导杆505,所述移动夹板511上均匀设有4个夹槽。

如图7、8、9所示,所述瓶盖拧合机构7包括设置在第二桌体2上端面的安装架体Ⅱ701和圆弧导向架708、固定在第二桌体2内侧底端面上的旋转驱动电机702、与第二桌体2穿接的竖直转杆706、固定在竖直转杆706 上端的转瓶架707,所述第二桌体2内侧底端面上设有与旋转驱动电机702 传动连接的变速箱703,所述变速箱703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704,所述竖直转杆706的下端设有与驱动齿轮704啮合的带动齿轮705,所述安装架体Ⅱ701的顶端部设有压盖气缸709,且压盖气缸709的活塞杆连接拧盖驱动电机710,所述拧盖驱动电机710的转轴端部固定有拧接头711,所述圆弧导向架708设置在输送带3的侧边部,所述竖直转杆706设置在圆弧导向架708的圆心点位置,所述转瓶架707包括平行设置的竖直支撑杆713、与竖直支撑杆713下端固定连接的下转盘712、与竖直支撑杆713上端固定连接的上转盘714,所述下转盘712和上转盘714的轮廓边缘均匀设有若干个卡槽715,所述卡槽715与油瓶表面轮廓形状相配。

如图10、11、12所示,所述瓶盖输入机构6包括固定在安装架体Ⅱ701 顶端的固定块609,所述固定块609与存盖盘603底端面固定连接,且在存盖盘603底端面上设有换向变速箱602,所述换向变速箱602侧边部连接输入驱动电机601,所述存盖盘603内设有拨动片607,所述拨动片607中心与换向变速箱602上的传动轴连接,所述存盖盘603一侧盘壁面上设有输出槽口608,所述输出槽口608连接瓶盖输送导条604,所述瓶盖输送导条 604的输出端部设有排盖头605,所述排盖头605的输出口部设有挡盖片 606。

实施例1

本灌装装置的进行灌注食用油时,将空瓶排列逐一放置在输送带3上,接着启动输送带驱动电机4,由输送带3现将空油瓶输送至灌油机构5的下部时,停止输送带驱动电机4,接着启动第一驱动气缸513,由第一驱动气缸513驱动移动夹板511前移,将空油瓶夹定在移动夹板511和固定夹板 509之间,其中在移动夹板511上设有4个夹槽,可同时夹定4个空油瓶,接着启动灌油驱动气缸503,由灌油驱动气缸503驱动管道启闭阀507的开关驱动杆504下移,从而将管道启闭阀507打开,管道启闭阀507打开后,主输入油管508内的第一类食用油沿输油管Ⅰ512输入至注油管506内,且储油箱502内的第二类食用油沿输油管Ⅱ510输入至注油管506内,而注油管506内的两类食用油沿下端管口注入至油瓶内,实现两种食用油的同时灌注。

实施例2

在油瓶灌注好后,由输送带3将油瓶向前输送至瓶盖拧合机构7的下部,接着启动瓶盖拧合机构7的旋转驱动电机702,由旋转驱动电机702带动竖直转杆706上的转瓶架707旋转,而旋转的转瓶架707通过下转盘712 和上转盘714上的卡槽715逐一将输送带3上的油瓶卡接并旋转至圆弧导向架708内,且随着油瓶在圆弧导向架708内转动,油瓶的瓶口与瓶盖输入机构6的排盖头605上的挡盖片606碰撞,并将挡盖片606顶开,从而使瓶盖从排盖头605内滑出至油瓶的瓶口上,其中瓶盖预先存放在瓶盖输入机构6的存盖盘603内,通过存盖盘603的盘底面上的输入驱动电机601 和换向变速箱602的传动,带动存盖盘603内的拨动片607旋转,拨动片 607上的边缘凹槽带动存盖盘603内的瓶盖运行,并被挤出至输出槽口608 内,且瓶盖从输出槽口608内滑落至瓶盖输送导条604上,并沿瓶盖输送导条604滑移至排盖头605内,由油瓶顶开挡盖片606,使排盖头605内的瓶盖排出至油瓶的瓶口上,而随着转瓶架707的转动,带有瓶盖的油瓶输送至拧接头711的正下方,同时启动压盖气缸709,由压盖气缸709驱动拧盖驱动电机710和拧接头711下移,并使拧接头711与瓶盖压合,接着启动拧盖驱动电机710,由拧盖驱动电机710带动拧接头711旋转,使瓶盖与油瓶瓶口拧紧固定完成灌油瓶装,最后由输送带3将油瓶输出装箱。

综上所述,本瓶装装置由安装在桌体上的输送带3、灌油机构5、瓶盖输入机构6、瓶盖拧合机构7组成,其中输送带3依次将灌装油瓶输送至装置的各机构处进行对应灌装加工,灌油机构5对输送带3上的空油瓶夹定,并同时注入两种食用油,实现调和油的灌注,其中灌油机构5可同时夹定4 个空油瓶,并同时向4个空油瓶内灌注食用油,提高了食用油灌装效率,瓶盖输入机构6将瓶盖输送至油瓶的瓶口上,并接着由瓶盖拧合机构7将瓶盖拧紧密封固定在灌油瓶的瓶口,其中瓶盖拧合机构7上的转瓶架707 逐一将输出带3上的油瓶输入至圆弧导向架708内,并逐一进行加盖和拧盖旋紧,再由转瓶架707将油瓶从圆弧导向架708转出至输送带3上,最后由输送带3输出装箱,本装置可同时进行两种食用油的注灌,适合食用调和油的灌装生产,取代了以往人工灌装以及油瓶瓶盖人工压扣密封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调和油的灌装生产效率,且确保每瓶的灌装油量一致,保证油瓶和瓶盖旋接密封牢固,提高了食用调和油的生产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