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204发布日期:2019-06-26 01:1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南方空气湿度大,空压风含水量高,含水空压风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此空压风管道内冷凝水必须排放干净。目前采用空压风总管道接排水管,人工定时排水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空压风含水量随天气、气温等因素变化大,人工排水周期不好确定,不能保证冷凝水及时排空。2)冬天排水管积水上冻极易造成管道冻裂,为防止结冻将排水阀常开造成了空压风浪费。3)人工排水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存在随意性,排水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该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能够收集空压风管道冷凝水并且根据液位情况自动排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该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罐、排水管、连接管和液位计,所述集水罐位于空压风管道的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集水罐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污管;所述液位计固接于所述集水罐的外侧壁并连通于所述集水罐的内腔,所述排水管自所述集水罐的外部横向贯穿所述集水罐的侧壁后伸入所述集水罐内,所述排水管上位于所述集水罐外的部分设置有电磁排水阀,所述电磁排水阀电连接于所述液位计以控制所述电磁排水阀的开闭。

优选地,所述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下水挡板,所述集水罐的顶壁上贯穿地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水管的上端相连通;所述下水挡板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的下方并通过多个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罐的内壁,所述下水挡板的周缘与所述集水罐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间隙。

优选地,所述下水挡板为椎型壳体,且所述椎型壳体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集水罐的内端套设有防溅板,所述防溅板为台锥形壳体,且所述台锥形壳体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集水罐的槽底向中部凹陷以形成台锥形的内底面,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台锥形的内底面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集水罐内部的一端通过直角弯管连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下水管。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水阀。

优选地,所述下水挡板的周缘与所述集水罐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排水间隙大小为15-25mm。

优选地,所述集水罐的罐身为柱形筒体,所述柱形筒体的内径为700-900mm,高度为900-1100mm。

优选地,所述集水罐的外底部设置有支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水罐位于空压风管道的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集水罐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污管;所述液位计固接于所述集水罐的外侧壁并连通于所述集水罐的内腔,所述排水管自所述集水罐的外部横向贯穿所述集水罐的侧壁后伸入所述集水罐内,所述排水管上位于所述集水罐外的部分设置有电磁排水阀,所述电磁排水阀电连接于所述液位计以控制所述电磁排水阀的开闭。空压风管道内的冷凝水经过连接管流入集水罐内,随着冷凝水的增加集水罐内的水位上涨,而液位计上具有高水位和低水位两个感应点,分别对应有高水位传感器开关和低水位传感器开关,当高水位传感器开关感应到冷凝水时触发电磁排水阀开启并进行排水,当低水位传感器开关感应到冷凝水的同时高水位传感器开关未感应到冷凝水时,电磁排水阀处于闭合状态。液位计具体如何控制电磁排水阀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水罐 2进水管

3连接管 4防溅板

5下水挡板 6液位计

7下水管 8排水管

9支脚 10电磁排水阀

11排污水阀 12连接杆

13空压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所示的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该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包括:集水罐1、排水管8、连接管3和液位计6,所述集水罐1位于空压风管道13的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接管3连通,所述集水罐1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污管;所述液位计6固接于所述集水罐1的外侧壁并连通于所述集水罐1的内腔,所述排水管8自所述集水罐1的外部横向贯穿所述集水罐1的侧壁后伸入所述集水罐1内,所述排水管8上位于所述集水罐1外的部分设置有电磁排水阀10,所述电磁排水阀10电连接于所述液位计6以控制所述电磁排水阀10的开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所述集水罐1位于空压风管道13的下方并通过所述连接管3连通,所述集水罐1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排污管;所述液位计6固接于所述集水罐1的外侧壁并连通于所述集水罐1的内腔,所述排水管8自所述集水罐1的外部横向贯穿所述集水罐1的侧壁后伸入所述集水罐1内,所述排水管8上位于所述集水罐1外的部分设置有电磁排水阀10,所述电磁排水阀10电连接于所述液位计6以控制所述电磁排水阀10的开闭。空压风管道13内的冷凝水经过连接管3流入集水罐1内,随着冷凝水的增加集水罐1内的水位上涨,而液位计6上具有高水位和低水位两个感应点,分别对应有高水位传感器开关和低水位传感器开关,当高水位传感器开关感应到冷凝水时触发电磁排水阀10开启并进行排水,当低水位传感器开关感应到冷凝水的同时高水位传感器开关未感应到冷凝水时,电磁排水阀10处于闭合状态。液位计6具体如何控制电磁排水阀10的详细电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为了保护液位计6电接点不易损坏,在高水位传感器开关和低水位传感器开关与电磁阀的连接电路中增加继电器电路,通过继电器电路控制电磁阀的开闭。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冷凝水直接落入排污管对沉淀杂质形成冲刷,优选地,所述空压风管道冷凝水收集及自动排水装置还包括下水挡板5,所述集水罐1的顶壁上贯穿地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连接管3的下端与所述进水管2的上端相连通;所述下水挡板5设置于所述进水管2的下方并通过多个连接杆12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罐1的内壁,所述下水挡板5的周缘与所述集水罐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排水间隙。通过下水挡板5的设置,冷凝水在落入集水罐1之后会落入下水挡板5上,冷凝水则会流向下水挡板5的四周,因此,冷凝水不会直接落入到排污管部分。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流速以及防止冷凝水在下水挡板5上积累,优选地,所述下水挡板5为椎型壳体,且所述椎型壳体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冷凝水落入到下水挡板5上时产生飞溅,优选地,所述进水管2位于所述集水罐1的内端套设有防溅板4,所述防溅板4为台锥形壳体,且所述台锥形壳体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集中收集沉淀杂质,优选地,所述集水罐1的槽底向中部凹陷以形成台锥形的内底面,所述排污管与所述台锥形的内底面同轴设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在排水的过程中较污的冷凝水被排出,影响到正常的排水工作,优选地,所述排水管8位于所述集水罐1内部的一端通过直角弯管连通有竖直向上设置的下水管7。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沉淀杂质的排出,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水阀11。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下水挡板5的周缘与所述集水罐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排水间隙大小为15-25mm。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集水罐1的罐身为柱形筒体,所述柱形筒体的内径为700-900mm,高度为900-1100mm。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支撑性能,优选地,所述集水罐1的外底部设置有支脚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