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952发布日期:2019-09-29 15:2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公司所有的循环水系统都是采用人工加药,循环水池离地面2-3米高,既浪费人力,又加药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包括循环水池和加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一侧的底部设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内设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外端与循环水池连接,位于输药管一侧的所述加药箱上设有进气管,位于输药管另一侧的所述加药箱上设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端设有加药口,且加药管上设有加药阀。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外端设有相连接的供气源,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气源阀。

优选的,所述加药箱底部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前后两端与加药箱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分离板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加药箱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输药管底部穿过分离板中部,且输药管底部出口处位于分离板底部,所述分离板上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直径逐渐减小的喷淋环管,所述喷淋环管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淋孔,且喷淋环管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连通,所述进气管底部出口处于喷淋环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药管中部穿过最内侧喷淋环管,且输药管与最内侧喷淋环管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箱左右两端侧壁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底部均设于分离板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环管底部通过若干固定杆固定在分离板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人工登高加药,改为平地加药,用气源慢慢将药压入循环水池内。

减少人力和登高风险;加药均匀,水质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加药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喷淋环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水池、2-输药管、3-气源阀、4-进气管、5-加药口、6-加药阀、7-加药管、8-加药箱、9-喷淋环管、10-喷淋孔、11-导流管、12-连接杆、13-供气源、14-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包括循环水池1和加药箱8,所述循环水池1一侧的底部设有加药箱8,所述加药箱8内设有输药管2,所述输药管2外端与循环水池1连接,位于输药管2一侧的所述加药箱8上设有进气管4,位于输药管2另一侧的所述加药箱8上设有加药管7,所述加药管7上端设有加药口5,且加药管7上设有加药阀6。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4外端设有相连接的供气源13,所述进气管4上设有气源阀3。

实施例2,一种循环水加药装置,包括循环水池1和加药箱8,所述循环水池1一侧的底部设有加药箱8,所述加药箱8内设有输药管2,所述输药管2外端与循环水池1连接,位于输药管2一侧的所述加药箱8上设有进气管4,位于输药管2另一侧的所述加药箱8上设有加药管7,所述加药管7上端设有加药口5,且加药管7上设有加药阀6。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4外端设有相连接的供气源13,所述进气管4上设有气源阀3。

优选的,所述加药箱8底部设有分离板11,所述分离板11前后两端与加药箱8前后两端固定连接,且分离板11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加药箱8左右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输药管2底部穿过分离板11中部,且输药管2底部出口处位于分离板11底部,所述分离板11上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且直径逐渐减小的喷淋环管9,所述喷淋环管9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喷淋孔10,且喷淋环管9之间通过若干导流管11连通,所述进气管4底部出口处于喷淋环管9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药管2中部穿过最内侧喷淋环管9,且输药管2与最内侧喷淋环管9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杆12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箱8左右两端侧壁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底部均设于分离板11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环管9底部通过若干固定杆14固定在分离板11上端。

本实用新型用于循环水加药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药通过加药口5倒入加药箱8内,关加药阀6,再慢慢开气源阀3,控制压力在0.05Mpa以下,气体刚刚进入时,由于喷淋环管9和喷淋孔10,气体将加药箱8内的药液进行曝气搅拌,使药液分布更加的均匀,由于分离板11的存在,气体不会通过输药管2溢出,由于气压的慢慢增大,药就慢慢进入循环水池1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