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充气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829发布日期:2019-10-19 03:4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充气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灌装充气针。



背景技术:

药液在灌入包装瓶后,需要往瓶内充入惰性气体,减少瓶体内氧气含量,防止封口后瓶体内药物氧化,从而增强保质时间。目前充气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充气针对瓶体内充入惰性气体(常见的诸如氮气),但有时充气针气流过大容易导致瓶体内液面溅起,药液附着在瓶壁上,影响灌装质量;另一方面,在进行药液灌装时药液也有可能残留在瓶体瓶颈上,尤其是在对安瓿瓶进行药液灌装时,由于安瓿瓶瓶颈细长,药液特别容易残留在瓶颈内壁,灌装后进行高温熔融拉丝封口时,瓶颈在高温灼烧过程中残留在瓶颈内壁的药液会产生化学变化,同时安瓿瓶封口处容易因高温灼烧产生黑色的物质粘覆在表面,大大影响封装后的药品质量。为了防止充气针下端气流过大导致液面溅起,同时利用气流将瓶颈内壁的药液吹落,现有的充气针大都在针管的管壁上开设充气孔,充气孔轴线水平布置。这种结构的充气孔气体并不能喷出,相反会产生负压吸气现象,导致防液面溅起效果不明显,也不能确保将瓶颈内壁残留的药液吹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将瓶颈内壁残留的药液吹落的灌装充气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充气针,包括针管,所述针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针管内部连通,所述针管的管壁厚度为a,所述缺口的最大深度为b,则a<b,所述缺口与针管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引导气体倾斜向下喷出的导向斜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针管的轴向,至少两个所述缺口之间具有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设有三个,沿所述针管的轴向投影,三个所述缺口呈120°夹角均匀布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针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10°≤β≤7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β=3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管为中空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上侧的直径大于下侧的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缺口由线割或磨削加工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灌装充气针,在针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一方面与针管内部连通,另一方面与针管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引导气体倾斜向下喷出的导向斜面,当惰性气体自上而下进入针管后,能够保证气体倾斜向下喷出,而不会出现负压吸气现象,同时从缺口喷出的倾斜向下的气流配合重力作用,有利于将瓶体内壁残留的药液向下吹落,避免高温熔融拉丝封口时残留在瓶颈内壁的药液产生化学变化,也不会产生黑色的物质粘覆在表面,保证封装后的药品质量。

进一步地,缺口之间沿针管的轴向具有间距,从而可加工出足够尺寸的缺口,确保缺口喷出足量的气流,保证残留药液的吹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装充气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灌装充气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灌装充气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灌装充气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逆时针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针管;2、缺口;2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灌装充气针,包括针管1,针管1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2,缺口2与针管1内部连通,针管1的管壁厚度为a,缺口2的最大深度为b,则a<b,缺口2与针管1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引导气体倾斜向下喷出的导向斜面21。

该灌装充气针,在针管1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2,缺口2一方面与针管1内部连通,另一方面与针管1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引导气体倾斜向下喷出的导向斜面2,当惰性气体自上而下进入针管后,能够保证气体倾斜向下喷出,而不会出现负压吸气现象,同时从缺口2喷出的倾斜向下的气流配合重力作用,有利于将瓶体内壁残留的药液向下吹落,避免高温熔融拉丝封口时残留在瓶颈内壁的药液产生化学变化,也不会产生黑色的物质粘覆在表面,保证封装后的药品质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沿针管1的轴向,至少两个缺口2之间具有间距。缺口2之间沿针管1的轴向具有间距,从而可加工出足够尺寸的缺口2,确保缺口2喷出足够的气流,保证残留药液的吹落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缺口2设有三个,沿针管1的轴向投影,三个缺口2呈120°夹角均匀布置。这样能够保证瓶体瓶颈内壁周向都能够被缺口2喷出的气流吹到。

更进一步地,导向斜面21与针管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10°≤β≤70°。夹角β在该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残留药液的吹落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缺口2的机械加工,降低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β=30°,使得缺口2喷出的气流具有足够的强度,残留药液吹落效果良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上述范围内适当调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针管1为中空结构,也即针管1下端开口,而非封闭结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缺口2能够有效减弱针管1内的气流强度,针管1下端即便开口,喷出的气流强度也不会过大,不会导致药液溅起;进一步地,针管1采用下端开口结构,有利于提高瓶体内气体排出的速度,进而提高灌装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针管1下端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封闭结构,只是瓶体内气体排出的速度较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缺口2上侧的直径大于下侧的直径。

由于充气针本身为直径较细而长度较长的细长型中空零件,在其上加工出上述的缺口2难度较大,成品率偏低。为此,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缺口2由线割或磨削加工成型。具体加工成型时,根据刀具位置将针管1装夹在机床上,然后刀具沿图示方向进给,通过线割或磨削的方式在管壁上切出上述缺口2,缺口2的深度大于管壁的壁厚,得到的缺口2分流的气体多、流量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