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桶旋盖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2403发布日期:2020-05-29 13:0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桶旋盖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桶密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桶旋盖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油、润滑油等油品在运输和储备过程中一直采用圆筒形的铁皮油桶进行盛装。

现有的油桶的顶部出油口一般采用圆形的旋盖进行封闭,通过旋盖与出油口的旋合起到封闭和开启出油口的作用,如图4所示,旋盖200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的凹槽201,凹槽201的槽底固定有两个沿凹槽径向方向对称设置的挡块202;使用时,传统的办法一般是扳手100垂直卡固于两个挡块202的侧壁上,通过转动挡块202实现旋盖200相对油桶的螺入。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考虑到油料的挥发性,油桶的出油口处的内螺纹一般设置为短螺距使螺纹尽量密集,因此需要对旋盖旋动较多的圈数才能开启或密封出油口,而每次利用扳手旋动旋盖时仅能旋动一定的角度,然后使扳手竖直上移脱离旋盖,并使扳手回复原先的位置下卡进旋盖内,进行旋动;因此旋动旋盖时,需要多次调整扳手的位置,就需要对扳手进行多次的上移下卡,操作过于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桶旋盖总成,能够通过使扳手一次下卡旋盖然后多次转动扳手,便能实现旋盖的螺入,无需对扳手进行多次上移脱离旋盖,从而提高操作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桶旋盖总成,包括旋盖和扳手,所述旋盖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内周壁开设有若干个沿旋盖周向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所述扳手包括圆形且具有空腔的旋合部和固定于旋合部一侧的把手杆,所述旋合部设有若干个沿旋合部周向均匀分布且与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旋合部沿旋合部的径向方向滑移连接,所述旋合部设有迫使所述限位块沿远离旋合部轴线方向滑移的弹簧一,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旋合部周向方向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棱边相抵触的导向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的旋合部向下卡嵌入凹槽内,限位块受弹簧一作用而抵触于限位槽内,沿限位块背离导向面方向转动扳手,限位块的侧壁抵触于限位槽内,从而带动旋盖正向转动旋紧出油口,待旋盖旋到一定角度后,反向转动扳手以复位扳手的位置,此时限位槽的侧壁棱边抵触于限位块的导向面上,该抵触力的分力迫使限位块回缩进旋合部内,限位块与限位槽无抵触关系,因此扳手反向转动时对旋盖无带动作用,因此仅需多次正反向依次转动扳手即可实现旋盖的螺入,无需对扳手进行多次上移脱离旋盖,从而提高操作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合部的外周侧壁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穿设的通孔一,所述通孔一的外缘沿所述旋合部的径向朝向旋合部的内腔延伸有一段供所述限位块滑移连接的滑管,所述滑管的一端套设有套筒且所述滑管与套筒滑移连接,所述套筒远离通孔一的一端封闭,弹簧一位于所述套筒的筒底与所述限位块远离导向面的一端;所述凹槽的槽底竖直向上固定有圆柱,所述圆柱的上端面为球面且该球面阻挡于所述套筒的封闭端棱边的竖直向下移动路径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未卡嵌于凹槽内时,限位块通过套筒与滑管的滑移连接而位于旋合部内,从而避免扳手在非使用状态时,限位块暴露于旋合部外而受意外磕碰;同时当扳手卡嵌于凹槽内时,圆柱的球面抵触于套筒封闭端的棱边,迫使限位块伸出旋合部并抵触于限位槽上;可以实现仅当扳手处于工作状态时,限位块才伸出旋合部,从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管套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位于所述旋合部的侧壁与所述套筒的开口端的端面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套筒与圆柱无抵触关系时,限位块始终位于旋合部内,从而避免扳手在非使用状态时,限位块暴露于旋合部外而受意外磕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为方形,且与所述滑管的内腔止旋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块抽离滑管,并调转导向面再插入滑管内,可以实现对导向面朝向的改变,从而实现扳手即可仅正向转动或仅反向转动,从而便于对旋盖的螺入或者螺出,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套筒的筒底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所述连接块远离弹簧一的一端开设有环形的止脱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固定有转动连接于止脱槽的止脱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限位块不会脱出滑管,同时转动限位块以调整导向面朝向时不会对弹簧一有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合部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圆柱穿过的通孔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柱插设于通孔二内,可以实现当旋动扳手以旋紧或旋送旋盖时,其转动中心为圆柱的轴心,从而提高旋动扳手的平稳性,从而提高旋盖的旋动效率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为圆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套筒与弹簧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套筒的回弹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二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旋合部的侧壁与所述套筒的开口端的端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确保套筒始终套设于滑管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限位块与滑管的滑移连接,以及导向面与限位槽的抵触关系,实现扳手仅单向旋动能带动旋盖转动,因此仅需多次正反向依次转动扳手即可实现旋盖的螺入,无需对扳手进行多次上移脱离旋盖,从而提高操作便捷度;

2、通过套筒与滑管的滑移连接,以及套筒与圆柱的抵触关系,可以实现仅当扳手处于工作状态时,限位块才伸出旋合部,从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圆柱与通孔二的配合,提高扳手相对旋盖旋动的同轴度,从而提高旋动扳手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扳手和旋盖连接关系的三维爆炸图;

图2是用于体现旋合部内部结构的三维剖视图;

图3是用于体现套筒和限位块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旋盖和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孔一;2、滑管;3、限位块;4、导向面;5、套筒;6、弹簧一;7、连接块;8、弹簧二;71、止脱槽;72、止脱块;100、扳手;101、旋合部;102、把手杆;103、通孔二;200、旋盖;201、凹槽;202、挡块;203、限位槽;204、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油桶旋盖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旋盖200和扳手100,旋盖200的上端面开设有圆形的凹槽201,凹槽201的内周壁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203,各限位槽203沿旋盖200周向均匀分布;扳手100包括旋合部101和把手杆102,其中旋合部101为圆形且具有空腔(参考图2),把手杆102固定于旋合部101一侧。

如图2所示,旋合部101的外周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一1,各通孔一1沿旋合部101周向均匀分布且与限位槽203一一对应设置,通孔一1的外缘沿旋合部101的径向朝向旋合部101的内腔延伸有一段滑管2,滑管2内滑移连接有限位块3,限位块3的横截面为方形,且与滑管2的内腔止旋连接,限位块3沿旋合部101周向方向设有与限位槽203的侧壁棱边相抵触的导向面4。

如图2、图3所示,滑管2的一端套设有套筒5,且套筒5与滑管2滑移连接,套筒5远离通孔一1的一端封闭,且套筒5的外侧壁为圆形;限位块3的一端设有连接块7,套筒5的筒底与连接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一6,连接块7远离弹簧一6的一端开设有环形的止脱槽71,限位块3的一端固定有转动连接于止脱槽71的止脱块72。

如图2所示,凹槽201的槽底竖直向上固定有圆柱204,旋合部101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供圆柱204穿过的通孔二103,圆柱204的上端面为球面,且该球面阻挡于套筒5的封闭端棱边的竖直向下移动路径上;滑管2套设有弹簧二8,弹簧二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旋合部101的侧壁与套筒5的开口端的端面。

工作原理(参考图2);

扳手100向下卡嵌于凹槽201内时,圆柱204的球面抵触于套筒5封闭端的棱边,迫使限位块3伸出旋合部101并抵触于限位槽203上;然后正向旋动扳手100,沿限位块3背离导向面4方向转动扳手100,限位块3的侧壁抵触于限位槽203内,从而带动旋盖200正向转动旋紧出油口,待旋盖200旋到一定角度后,反向转动扳手100以复位扳手100的位置,此时限位槽203的侧壁棱边抵触于限位块3的导向面4上,该抵触力的分力迫使限位块3回缩进旋合部101内,限位块3与限位槽203无抵触关系,因此扳手100反向转动时对旋盖200无带动作用,因此仅需多次正反向依次转动扳手100即可实现旋盖200的螺入;如需对旋盖200进行螺出时,将限位块3抽离滑管2,并调转导向面4再插入滑管2内,可以实现对导向面4朝向的改变,从而实现扳手100仅反向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无需对扳手100进行多次上移脱离旋盖200,即可实现旋盖200的螺入或螺出,从而提高操作便捷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