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7987发布日期:2020-09-11 22:3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涂回用水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铝型材加工工艺中主要包含铸锭制备、挤出成型、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四个工艺,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门窗等铝型材外观颜色的要求越来越高,喷涂工艺应用愈加广泛,而喷涂工序中会进行大量的纯水清洗,进而产生大量的喷涂废水,排放之前需要进行复杂的废水处理。然而在铝型材加工的铸锭制备等工艺中同样需要大量用水,例如,模具是铝型材挤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部件,经过挤压机台使用后卸下的模具,会存在一定量的废铝堵塞在模具孔中,影响模具的返修和再次使用,所以就要对模具进行煲模及洗模用以消除废铝清洗干净模具,其中,在煲模及洗模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来水。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为了降低铝型材生产过程中的自来水使用量,同时降低废水排放量及处理工作量,设计了一种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增设储水箱,引入喷涂纯水制作溢出排放水储存,作为再次“回用水”,取代自来水在煲模、洗模工序中应用,进而减少自来水用量,同时降低废水排放量以及废水排放处理工作量,真正实现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包含储水箱、回用水主管道以及自来水主管道。其中,上述储水箱设有出水口,其向外连接有储水出水管道,其上设有储水出水开关,上述储水出水管道连接至煲模支管及/或冲模支管。上述回用水主管道连接有回用水入水管道,其与所述储水箱连接,上述回用水入水管道上设有回用水储水开关。上述回用水主管道上设有回用水进水开关。上述自来水主管道连接有自来水入水管道,其与上述储水箱连接,上述自来水主管道上设有自来水进水开关。

进一步的,上述回用水入水管道上按照水流方向串联有储水压力表及回用水电磁阀。上述自来水入水管道上设有自来水电磁阀。

进一步的,上述储水箱内设有水位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上述冲模支管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冲模阀及第二冲模阀。上述煲模支管上设有煲模阀。

进一步的,上述储水出水管道上设有并联的第一增压管道,其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增压阀、第一增压泵、第一增压表、第一水流开关及第二增压阀。

进一步的,包含蒸汽管道,其一端与上述储水箱连接,另一端通入蒸汽,其上按照蒸汽通入方向依次设有蒸汽进入阀及蒸汽电磁阀,上述储水箱中设有温度感应器。

进一步的,包含第一故障管道,其一端与上述自来水主管道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冲模支管,其上设有第一故障阀。还包含第二故障管道,其一端与上述回用水主管道连接,另一端接入上述煲模支管,其上设有第二故障阀。还包含第三故障管道,其一端与上述第一故障管道连接,另一端接入上述第二故障管道,其上设有第三故障阀。还包含第二增压管道,两端分别连接于上述冲模支管上,并与上述第二冲模阀并联。上述第二增压管道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增压阀、第二增压泵、第二增压表、第二水流开关及第四增压阀。

进一步的,上述回用水电磁阀并联管道上设有第一旁通阀。上述储水出水管道上与上述第一增压管道并联位置设有第二旁通阀。上述自来水电磁阀并联管道上设有第三旁通阀。

进一步的,包含清污管道,其一端与上述储水箱连接,其上设有清污阀。

进一步的,包含蒸汽回流管道,其一端分别延伸有收集管及回水管,并分别与上述储水箱连接。上述蒸汽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阀。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对于喷涂回用水的储存并可以取代自来水进入煲模池以及进行洗模,从而减少了自来水用量,同时降低了废水排放量及处理工作量,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环保性对保护地球家园及生存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包含如下有益特点,1.系统采取双水路进水设计,利用储水箱优先自动收集喷涂回用水,同时当回用水不足时,可以同时收集喷涂回用水及自来水,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水;2.储水箱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可以预定水位限制,实现根据限定水位的补水自动启停,无需人工监控;3.在储水出水管道上连接有多流向的分支管道,并各自设有开关装置,实现了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控制储水的应用,以及当管路及设备故障时与回用水主管道或自来水主管道的联通,可以继续保持正常用水;4.储水箱出水管道上并联有增压管道,可以控制增压泵自动增压为煲模及冲模时提供压力水,清洗更加高效;5.储水箱连接有蒸汽管道,可以在气温较低时自动控制通入蒸汽为储水加温,进而煲模时利用热水,达到提高烧碱热效率,有效减少用水量,降低能耗,同时还设有蒸汽回流管道将加温后蒸发水分冷却后再次收集入水箱,进一步节省水源;6.储水箱连接有清污管道,并设有控制阀门,可以方便的实现储水箱内沉积杂质的定期清理排污,已保证整体回用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及用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各标记说明:

10:回用水入水管道;

11:储水压力表;

12:回用水电磁阀;

13:回用水主管道;

14:回用水储水开关;

15:回用水进水开关;

16:第一旁通阀;

20:储水出水管道;

21:第一增压管道;

211:第一增压阀;

212:第一增压泵;

213:第一增压表;

214:第一水流开关;

215:第二增压阀;

22:煲模支管;

23:冲模支管;

24:储水出水开关;

25:第二旁通阀;

30:自来水入水管道;

31:自来水电磁阀;

32:自来水主管道;

33:自来水进水开关;

34:第三旁通阀;

40:蒸汽管道;

41:蒸汽进入阀;

42:蒸汽电磁阀;

50:第一故障管道;

51:第二故障管道;

52:第三故障管道;

53:第一故障阀;

54:第二故障阀;

55:第三故障阀;

60:清污管道;

61:清污阀;

70:第二增压管道;

71:第三增压阀;

72:第二增压泵;

73:第二增压表;

74:第二水流开关;

75:第四增压阀;

80:蒸汽回流管道;

81:回流阀;

82:收集管;

83:回水管;

100:储水箱;

101:出水口;

102:水位控制装置;

103:温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含储水箱100、回用水主管道13以及自来水主管道32。其中,该储水箱100设有出水口101,其向外连接有储水出水管道20,其上设有储水出水开关24,该储水出水管道20连接至煲模支管22及/或冲模支管23。该回用水主管道13连接有回用水入水管道10,其与该储水箱100连接,其上设有回用水储水开关14。该回用水主管道13上设有回用水进水开关15。该自来水主管道32连接有自来水入水管道30,其与该储水箱100连接,该自来水主管道32上设有自来水进水开关33。以上连接结构通过增设储水箱100,分别接入喷涂的回用水入水管道10以及自来水入水管道30实现分别引入回用水及自来水储存后,通过储水出水管道20进入煲模支管22及/或冲模支管23用以替代原有煲模及/或冲模完全自来水供给,从而真正实现了减少了自来水用量,同时降低了废水排放量及处理工作量,有效达成了节能减排,满足了环保要求。实际使用中,一个储水容量为4立方米的储水箱,可以完全将喷涂中的废水收集起来用于煲模、冲模等其他工艺步骤,每月节约用水量可达1000吨。

优选的,该回用水入水管道10上按照水流方向串联有储水压力表11及回用水电磁阀12。该自来水入水管道30上设有自来水电磁阀31。上述结构中,在回用水入水管道10上串联储水压力表11,当压力表压力值达到一定预设值时(例如0.09mpa),压力表反馈信号给该回用水电磁阀12及该自来水电磁阀31,使得该回用水电磁阀12打开、并且该自来水电磁阀31关闭,实现该储水箱100优先自动收集喷涂回用水。当储水压力表11的压力值达不到预设值(0.09mpa)时,压力表继续反馈信号给该自来水电磁阀31,使其打开,此时储水箱由喷涂回用水和自来水同时进水。由此实现了自动优先收集喷涂回用水,而当回用水不足时,同时补充自来水,用以实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水,双水路自动互补,使得用水更合理,更节能。

优选的,该储水箱100内设有水位控制装置102,其具体可以为带有浮球的水位计,其中,浮球位于该储水箱100内用来感应控制水位,当达到水位计感知到储水深度达到预先设置的预警水位值(例如,水深1.1米)后,水位计反馈信号给该回用水电磁阀12及自来水电磁阀31并将二者阀门关闭,即可停止向该储水箱100注水;当水位计感知储水深度低于设置的预警深度(1.1米)时,水位计反馈信号给该回用水电磁阀12及自来水电磁阀31将二者阀门打开,继续向该储水箱100内补水。如此满足了储水过程中的水位自动控制,无需人工监视就可以实现补水的自动启停,确保补水不会溢出水箱造成浪费,同时节省了人力。

优选的,该冲模支管23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冲模阀231及第二冲模阀232。该煲模支管22上设有煲模阀221。在煲模及冲模用水支管上分别设立的手动阀门,可以实现单独供应煲模、单独供应冲模或者两者同时供应的储水运用,控制灵活方便。

优选的,该储水出水管道20上设有并联的第一增压管道21,其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增压阀211、第一增压泵212、第一增压表213、第一水流开关214及第二增压阀215。通过上述在增压管道上增压表对于增压泵控制实现储水进行增压后提供给煲模及冲模使用,从而提高了清洗效率。具体实现为在利用储水箱中回用水进行煲模或冲模时,水流从出水口101流出后,经增压表213检测到低于设定的临界值后,其反馈信号控制增压泵的启停,实现水压低时的自动增压。

优选的,包含蒸汽管道40,其一端与该储水箱100连接,另一端通入蒸汽,其上按照蒸汽通入方向依次设有蒸汽进入阀41及蒸汽电磁阀42。该储水箱100中设有温度感应器103。按照上述设计可以实现根据储水箱100中的温度感应器103获得当前温度并于预先设定的加温临界值比较,如低于临界值反馈信号给该蒸汽电磁阀42使其开启,在该蒸汽进入阀41打开情况下,该蒸汽管道40中通入的蒸汽将自动通入储水箱100,通过热交换实现对于储水的加温。当水温上升到临界值后,该温度感应器103将再次反馈信号给蒸汽电磁阀42使其关闭,进而停止蒸汽加温。如此控制在水温较低时自动进行加温,可以使用热水煲模,提高烧碱热效率,进一步有效减少用水量,而且可以控制只在低温时加热,夏季气温较高可停止加温以降低使用能耗。

优选的,包含第一故障管道50,其一端与该自来水主管道32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冲模支管23,其上设有第一故障阀53。还包含第二故障管道51,其一端与该回用水主管道13连接,另一端接入所述煲模支管22,其上设有第二故障阀54;还包含第三故障管道52,其一端与上述第一故障管道50连接,另一端接入该第二故障管道51,其上设有第三故障阀55。还包含第二增压管道70,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冲模支管23上,并与该第二冲模阀232并联;上述第二增压管道70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三增压阀71、第二增压泵72、第二增压表73、第二水流开关74及第四增压阀75。如上所述的故障管道及相应阀门开关,实现了当储水箱故障无法供水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手动控制各阀门开关,实现分别直接通过回用水主管道13及自来水主管道3直接供给煲模及/或冲模用水。从而保证了当管路及设备故障或维护时可以直接与回用水主管道或自来水主管道联通,继续保持正常用水。并且当第一增压泵212发生故障时也可以实现启用备用的第二增压泵72对冲模供水进行增压,满足冲模用水压力需求。

优选的,该回用水电磁阀12并联管道上设有第一旁通阀16。该储水出水管道20上与上述第一增压管道21并联位置设有第二旁通阀25。该自来水电磁阀31并联管道上设有第三旁通阀34。上水各旁通阀设计实现了,当回用水电磁阀12、第一增压泵212、自来水电磁阀31分别或同事发生故障时,手动打开各自并联的旁通阀即可保证回用水入水管道10、储水出水管道20、自来水入水管道30的管道继续正常使用。

优选的,包含清污管道60,其一端与该储水箱100连接,其上设有清污阀61。在对于水箱完成清洗工作后打开上述清污阀61,将污水方便地排走。方便的实现储水箱内沉积杂质的定期清理排污,已保证整体回用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及用水安全。

优选的,包含蒸汽回流管道80,其一端分别延伸有收集管82及回水管83,并分别与该储水箱100连接。该蒸汽回流管道80上设有回流阀81。其中,收集管82从水箱顶部伸入该储水箱100内部并盘绕多圈进行热交换将升腾的蒸汽收集,打开该回流阀81,收集的蒸汽进入回流管道冷却为水后再次通过该回水管83返回该储水箱100内,实现了蒸汽回流,进一步节省了水源。

本实用新型的喷涂回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按照不同情况,具体可通过如下手动控制各阀门开关进行操作:

1.喷涂回用水充足,系统正常运转:首先保证回用水进水开关15、回用水储水开关14、自来水进水开关33、储水出水开关24常开,然后打开该第一冲模阀231、煲模阀221、第二冲模阀232、第一增压阀211及第二增压阀212,同时关闭该第一故障阀53、第二故障阀54、第三故障阀55、第三增压阀81及第四增压阀85。

2.当储水设备及管道故障,但回用水主管道中的喷涂回用水充足时,直接使用回用水,在回用水进水开关15打开情况下,首先将上述储水出水开关24及第二冲模阀232关闭,然后打开上述第三故障阀55、第二故障阀54、第三增压阀81及第四增压阀85。

3.当储水设备及管道故障,并且回用水主管道中的没有喷涂回用水时,直接使用自来水,在自来水进水开关33打开情况下,将该第一冲模阀231、煲模阀221、回用水储水开关14、回用水进水开关15、第三增压阀81及第四增压阀85关闭,然后将该第一故障阀53、第二故障阀54、第三故障阀55及第二冲模阀232打开。

4.当第一增压泵212发生故障时,同时也可以采用直接用自来水供给煲模及冲模,具体阀门状态与上述方案3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与产品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实现了对于喷涂回用水的储存并可以取代自来水进入煲模池以及进行洗模,从而减少了自来水用量,同时降低了废水排放量及处理工作量,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环保性对保护地球家园及生存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