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的蒸汽夹套的化学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7983发布日期:2020-09-11 22:3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的蒸汽夹套的化学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线镀膜玻璃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的蒸汽夹套的化学品输送装置,该装置中用于输送含有氯离子的液态锡类原料时内管材质选用内抛光的哈斯合金,当含有氯离子的锡类原料由液态转换成气态后,输送管线内管材质采用内抛光的316l,输送硅类化合物以及水蒸气的管路内管采用内抛光的316l,外管全部采用316l材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控性好,适用于在线镀膜过程中原料输送保温,确保到达工艺端的所有原料为气态形式,可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不断推出,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建筑玻璃的节能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对低辐射玻璃的需求。我国建筑体量巨大,建筑节能产品普及率和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产品空间巨大,潜力巨大;节能玻璃市场将在相当长时期,具有较好的市场及产品价格;而目前的在线镀膜普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该工艺是在浮法玻璃成型过程中,经镀膜器将气态的原料气体以层流的方式喷射到高温的玻璃板表面,沉积产生镀膜膜层。双层套管输送的形式在石油行业应用比较普遍,在浮法玻璃行业使用该形式基本没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控性好,适用于在线镀膜过程中原料输送保温,确保到达工艺端的所有原料为气态形式,可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的蒸汽夹套的化学品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在线生产低辐射镀膜玻璃用含有氯离子的锡类原料、硅类化合物、过饱和水蒸汽等等,如四氯化锡,单丁基锡(单丁基四氯化锡)、二甲基二氯化锡,硅烷、正硅酸乙酯、过饱和水蒸气、冷凝水;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装置用于输送含有氯离子的液态锡类原料时内管材质选用内抛光的哈斯合金,当含有氯离子的锡类原料由液态转换成气态后,输送管线内管材质采用内抛光的316l,输送硅类化合物以及水蒸气的管路内管采用内抛光的316l,外管全部采用316l材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控性好,适用于在线镀膜过程中原料输送保温,确保到达工艺端的所有原料为气态形式,可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化学品输送装置,所述的化学品为用于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的蒸汽夹套中的化学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余热锅炉、蒸汽输送管路、蒸汽分配装置、蒸汽分配压力控制阀、工艺原料储罐、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工艺原料蒸发装置;所述的余热锅炉通过所述蒸汽输送管道将蒸汽输入到所述蒸汽分配装置中,所述蒸汽分配装置通过所述蒸汽分配压力控制阀将蒸汽分配到所述工艺原料储罐、所述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所述工艺原料蒸发装置中,所述工艺原料储罐与所述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连接,所述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与所述工艺原料蒸发装置连接;当所述工艺原料储罐中的工艺原料融化完全后将原料引入所述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中,再从所述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引入所述工艺原料蒸发装置中,原料在所述工艺原料蒸发装置中由液态转换成气态,通过双层夹套管将原料输送至工艺设备端,通过工艺设备在玻璃表面生成所需的膜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原料为含有氯离子的锡类原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原料为四氯化锡,单丁基四氯化锡、二甲基二氯化锡。

作为优选,所述工艺原料储罐是一种供锡类固态原料加热融化的原料罐,原料储罐采用夹套形式,内胆存放原料,外夹套通入蒸汽,蒸汽管路上设有安全阀,蒸汽压力通过原料融化加热压力控制阀来控制蒸汽压力,管道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值,安全阀动作,蒸汽压力通过管道进行释放。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分配装置根据工艺要求设定通过每个支路上的蒸汽压力控制阀来进行压力控制;所述余热锅炉至所述蒸汽分配装置的输送管线采用单层管道输送,管道外侧包裹管壳棉,管壳棉外部再包裹铝皮,对管道进行保温,所述蒸汽分配装置的冷凝水及多余蒸汽的通过管道输送至闪蒸罐进行冷凝,冷凝水通过水泵抽至锅炉补水箱。

作为优选,锡类原料在所述工艺原料储罐中由固态转换成液态,通过氦气或氮气加压输送至所述工艺原料计量保温装置中进行计量,输送液态原料的管路采用双层夹套管形式,原料在内管中通过,夹套管通入蒸汽,内管采用哈斯合金材质,外管采用316l材质,在输送过程中采用夹套管全程进行保温,防止原料遇冷冷凝结晶堵塞工艺输送管道。

作为优选,计量后的锡类原料通过双层套管形式的管道输送至所述工艺原料蒸发装置中,原料在内管中通过,夹套管通入蒸汽,内管采用哈斯合金材质,外管采用316l材质,外套管的蒸汽压力通过液态管线压力控制阀来控制蒸汽压力;锡类原料在所述工艺原料蒸发装置中由液态转化成气态,通过双层套管的形式的管道输送至工艺端,内外管均采用316l材质,气态锡类原料在输送至工艺端的过程中,管路上安装原料排废控制阀和原料工艺控制阀,原料排废控制阀和原料工艺控制阀均采用夹套形式,外夹套通入蒸汽进行保温,气态原料在控制阀处遇冷冷凝结晶堵塞管道。

作为优选,还包括工艺蒸汽,所述蒸汽分配装置通过先驱蒸汽压力控制阀控制参与反应的蒸汽压力,工艺蒸汽的输送采用双层套管的形式,内管通参与反应的蒸汽,外管通入保温蒸汽,内外管材质均采用316l,外管的内保温蒸汽通过工艺管线压力控制阀来控制蒸汽压力,输送管路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中;参与反应的蒸汽通过蒸汽开关控制阀和蒸汽计量元件来进行控制计量。

作为优选,所述工艺蒸汽通过蒸汽开关控制阀和蒸汽计量元件后进行控制计量,计量后加入氧气通往成膜设备,在通入成膜设备前加入硅类混合物形成所需的膜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控性好,适用于在线镀膜过程中原料输送保温,确保到达工艺端的所有原料为气态形式,可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化学品输送装置的管路图;

图2为装置管路图中的“双层套管加保温”的符号结构图;

图3为装置管路图中的“单管加保温”的符号结构图;

图4为装置管路图中的“带蒸汽夹套控制阀”的符号结构图;

图5为装置管路图中的“不带蒸汽夹套控制阀”的符号结构图;

图6为装置管路图中的“手动阀门”的符号结构图;

图7为装置管路图中的“安全阀”的符号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余热锅炉,2-蒸汽输送管道,3-蒸汽压力控制阀,4-蒸汽输送管道,5-蒸汽冷凝装置,6-锅炉补水箱,7-锅炉补水管道,8-补水箱进水管道,9-闪蒸罐,10-冷凝水管道,11-蒸汽分配装置,12-原料储罐排气加热压力控制阀,13-原料融化加热压力控制阀,14-液态管线压力控制阀,15-原料计量装置压力控制阀,16-原料蒸发装置压力控制阀,17-工艺管线压力控制阀,18-先驱蒸汽压力控制阀,19-锡类原料储罐,20-锡类原料计量保温装置,21-锡类原料蒸发装置,22-原料排废控制阀,23-工艺原料控制阀,24-蒸汽开关控制阀,25-蒸汽计量元件,26-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浮法玻璃生产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用原料的输送,确保原料在喷涂到玻璃表面上是气态形式。

蒸汽源(余热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必须为饱和蒸汽,蒸汽压力要满足工艺上所需求的压力,蒸汽冷凝水进行循环使用,减少锅炉补入新水;每一路所需的蒸汽压力都配置一个蒸汽压力控制阀,根据所生产的在线镀膜玻璃产品不同,对每个支路上的蒸汽压力实现可调可控;在线镀膜玻璃生产所用的原料产品特性,部分原料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冷凝结晶堵塞输送管路,故在输送过程中,对其管路的保温防止原料的冷凝结晶很有必要;在线镀膜原料在输送至工艺端成膜前需要加入稀释气体以及产生导电物质的氟类化合物。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的蒸汽夹套的化学品输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将工艺原料从原料储罐引入计量保温装置,再从计量保温装置引入蒸发装置中,原料在蒸发装置中由液态转换成气态,通过双层夹套管输送至工艺设备端,通过工艺设备在玻璃表面生成所需的膜层。

蒸汽源(余热锅炉1)产生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分配装置11,蒸汽分配装置的压力的通过蒸汽压力控制阀3来调节,多余的蒸汽输送至蒸汽冷凝装置5转化成冷凝水,通过管道至锅炉补水箱6,待余热锅炉1补水用。

蒸汽分配装置11根据工艺要求设定通过每个支路上的蒸汽压力控制阀来进行压力控制。蒸汽源(余热锅炉1)至蒸汽分配装置11的输送管线采用单层管道输送,管道外侧包裹管壳棉,管壳棉外部再包裹铝皮,对管道进行保温,蒸汽分配装置11的冷凝水及多余蒸汽的通过管道输送至闪蒸罐9进行冷凝,冷凝水通过水泵抽至锅炉补水箱,水泵是根据闪蒸罐内液位的控制其启停。

蒸汽分配装置11通过管道输送蒸汽至锡类原料储罐19,供锡类固态原料加热融化,原料储罐采用夹套形式,内胆存放原料,外夹套通入蒸汽,考虑到储罐的耐压极限,蒸汽管路上设有安全阀26,蒸汽压力通过原料融化加热压力控制阀13来控制蒸汽压力,管道压力超过安全阀26设定值,安全阀26动作,蒸汽压力通过管道进行释放。

锡类原料在储罐19中由固态转换成液态,通过氦气或氮气加压输送至锡类原料计量保温装置20中进行计量,输送液态原料的管路采用双层夹套管形式,原料在内管中通过,夹套管通入蒸汽,内管采用哈斯合金材质,外管采用316l材质,由于这种锡类原料的特性,在输送过程中必须采用夹套管全程进行保温,防止原料遇冷冷凝结晶堵塞工艺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的蒸汽压力通过液态管线压力控制阀14来控制蒸汽压力。输送管路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

生产结束后需要将原料储罐内的压力释放,释放的废气排至污染处理车间进行污染处理,排气管路也是采用双层套管形式,内管原料废气通过,外套管蒸汽进行保温,外套管的蒸汽压力通过原料储罐排气加热压力控制阀12来控制蒸汽压力。管路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

蒸汽分配装置11通过管道输送蒸汽至锡类原料计量保温装置20,锡类原料根据工艺的要求进行计量控制,锡类原料计量保温装置20的蒸汽压力控制是通过原料计量装置压力控制阀15来控制蒸汽压力。锡类原料计量保温装置20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

计量后的锡类原料通过双层套管形式的管道输送至蒸发装置21,原料在内管中通过,夹套管通入蒸汽,内管采用哈斯合金材质,外观采用316l材质,外套管的蒸汽压力通过液态管线压力控制阀14来控制蒸汽压力。输送管路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

蒸汽分配装置11通过管道输送蒸汽至锡类原料蒸发装置21,锡类原料蒸发装置21的蒸汽压力是通过原料蒸发装置压力控制阀16来控制蒸汽压力,锡类原料蒸发装置21产生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

锡类原料在蒸发装置21中由液态转化成气态,通过双层套管的形式的管道输送至工艺端,内外管均采用316l材质,气态锡类原料在输送至工艺端的过程中,管路上安装原料排废控制阀22和原料工艺控制阀23,原料排废控制阀22和原料工艺控制阀23均采用夹套形式,外夹套通入蒸汽进行保温,气态原料在控制阀处遇冷冷凝结晶堵塞管道。管道的保温蒸汽通过工艺管线压力控制阀17来控制蒸汽压力,输送管路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配置原料排废控制阀22是防止工艺端出现异常时,可以关闭原料工艺控制阀23,开启原料排废控制阀22,将原料输送至污染处理车间,不中断原料输送,异常处理回复后,可以快速将原料输送至工艺端。

由于该工艺是采用cvd法,所以到达工艺端的原料都必须是气态形式,工艺要求需要有水蒸汽参与反应,蒸汽分配装置11通过先驱蒸汽压力控制阀18来控制参与反应的蒸汽压力,工艺蒸汽的输送采用双层套管的形式,内管通参与反应的蒸汽,外管通入保温蒸汽,内外管材质均采用316l,外管的内保温蒸汽通过工艺管线压力控制阀17来控制蒸汽压力,输送管路的冷凝水通过疏水装置,将冷凝水输送至闪蒸罐9中。参与反应的蒸汽通过蒸汽开关控制阀24和蒸汽计量元件25来进行控制计量。蒸汽开关控制阀24和蒸汽计量元件25均加装外夹套,外夹套内通入蒸汽进行保温,防止参与反应的蒸汽在此形成冷凝水,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所产生的冷凝水均需回至锅炉补水箱6中,供给锅炉补水用;采用单管形式输送,管道外部包裹管壳棉,然后管壳外部在用铝皮进行包裹保温;采用双层夹套管的形式,内管通入工艺所需的原料,外管通入蒸汽保温,外管外再使用壳棉及铝皮包裹保温;输送管线的内管采用哈斯合金材质,外管采用316l材质。

其工艺原理为:锅炉进行补水,使锅炉水位至正常水位,开启污染处理车间的焚烧炉,对锅炉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后输送至蒸汽分配装置11,通过蒸汽分配装置上的蒸汽压力控制阀进行设定每个支路上的蒸汽压力;当蒸汽分配装置开始向每个支路上分配蒸汽后,检查每个支路上蒸汽疏水装置是否在工作,确保每个支路上蒸汽疏水装置工作正常;

当蒸汽压力达到每个支路上的压力设定值,检查蒸汽冷凝装置5工作是否正常,锅炉产生的多余蒸汽需通过蒸汽冷凝装置转换成冷凝水待锅炉补水用;

锡类原料融化完全后(通过温度监控是否完全融化)将原料引入计量保温装置20中,进行保温计量;

计量好的锡类原料输送至蒸发装置21中,在蒸发装置中实现锡类原料由液态转换成气态输送至工艺端或污染处理车间;

锡类气态原料在输送至成膜设备前,通过原料排废控制阀22和原料工艺控制阀23来控制原料的去向,通入成膜设备前加入稀释气体、氟类化合物以及工艺蒸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成膜设备,成膜设备在锡槽中玻璃表面生成所需的产品膜层;另外一路工艺蒸汽在通过蒸汽开关控制阀24和蒸汽计量元件25后进行控制计量,计量后加入氧气通往成膜设备,在通入成膜设备前加入硅类混合物形成所需的膜层;

综上所述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