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3755发布日期:2022-02-23 21:0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菌灌装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


背景技术:

2.灌装机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和颗粒灌装机;而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近来随着食品的qs认证,食用油的厂家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包装,所以油类灌装机在灌装机中地位凸现。
3.在使用液体灌装机时,需要对灌装好的成品进行消毒灭菌,使产品干净卫生,但现有的灌装机缺乏对瓶罐的预灭菌装置,导致瓶罐在灌装前内部带有的细菌不易被灭除,从而影响产品的合格率,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以解决上述现有灌装机缺乏对灌装前的瓶罐灭菌处理,导致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包括:灌装机主体、输送机构和消毒灭菌机构;
8.所述灌装机主体上开凿有凹槽;
9.所述输送机构安装于所述灌装机主体上,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撑架,所述输送支撑架上设有传送带;
10.所述消毒灭菌机构安装于所述输送支撑架上,所述消毒灭菌机构包括支撑盖,所述支撑盖上安装有一对加热装置和控制箱。
11.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支撑架上安装有一对驱动电动机,用于带动传送带转动,从而方便带动瓶罐移动,所述输送支撑架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座,用于支撑输送支撑架,使输送支撑架不易出现晃动或移动的情况,增加输送支撑架的稳定性,从而使注射液体时不易歪斜。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盖的内壁上安装有一对加热管,用于升高温度,从而方便对输送过程中的瓶罐进行高温消毒,增加灭菌效果,一对所述加热管分别与一对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盖上开凿有连通槽和出水口,所述连通槽和出水口相连通设置,用于输送消毒液,使消毒液可以进入到分散管内,从而使消毒液可以从喷洒嘴喷洒出去;
14.所述连通槽内设有连接管,用于连接输送管,从而便于输送消毒液,所述出水口内设有固定管,使消毒液进入到分散管内,所述连接管和固定管均与支撑盖固定连接,使连接管和固定管不易脱落,从而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15.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内设有封闭板,用于封闭固定管,使装置在不使用时灰尘不易进入到固定管内,从而降低堵塞的概率,所述封闭板与所述支撑盖滑动连接;
16.所述封闭板与支撑盖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用于推动封闭板复位,使装置停止时封闭板可以复位再次阻挡固定管,提高装置的自动性。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盖靠近传送带的一面上设有分散管,用于将消毒液分散输送到喷洒嘴上,增加消毒液的喷洒面积,所述分散管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洒嘴,用于喷洒消毒液,使消毒液可以雾化,从而加快消毒液的挥发,使消毒液不易残留在瓶罐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灌装机相应机构的设置,使瓶罐在灌装前可以得到有效的灭菌处理,使瓶罐内不易有细菌的存留,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为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的立体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的部分剖面图;
25.图5为图4中c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4中d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灌装机主体、2.输送机构、201.输送支撑架、202.传送带、203. 驱动电动机、204.支撑座、3.消毒灭菌机构、301.支撑盖、302.加热装置、 303.控制箱、304.加热管、305.连接管、306.固定管、307.封闭板、308.复位弹簧、309.分散管、310.喷洒嘴。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自动节能无菌灌装机,如图1-图6所示,包括:灌装机主体1、输送机构2和消毒灭菌机构3。
30.如图1所示,灌装机主体1上设有多个注射管,灌装机主体1上开凿有凹槽,用于安装输送机构2,使传送带202可以带动瓶罐移动到注射管的下方,从而将液体注射到瓶罐内。
31.如图1-图2所示,输送机构2安装于灌装机主体1上,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支撑架201,用于支撑传送带202和驱动电动机203,输送支撑架201上设有传送带202,用于带动瓶罐移动,从而完成物料输送。
32.具体地,输送支撑架201上安装有一对驱动电动机203,用于带动传送带 202转动,
从而方便带动瓶罐移动,输送支撑架201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座204,用于支撑输送支撑架201,使输送支撑架201不易出现晃动或移动的情况,增加输送支撑架201的稳定性,从而使注射液体时不易歪斜。
33.如图1和图3所示,消毒灭菌机构3安装于输送支撑架201上,消毒灭菌机构3的一侧设有外置驱动装置,用于输送消毒液,消毒灭菌机构3包括支撑盖301,用于支撑一对加热装置302和控制箱303,从而方便对移动过程中的瓶罐进行消毒灭菌,支撑盖301上安装有一对加热装置302和控制箱303,加热装置302用于提高加热管304的温度,从而通过加热管304加热瓶罐,进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34.其中,控制箱303用于控制一对驱动电动机203的启动与关闭,从而当瓶罐移动到注射管的下方时,控制箱303可以控制驱动电动机203和加热装置302 停止,使瓶罐不再移动,方便进行灌液。
35.另外,控制箱303还与外置驱动装置和一对加热装置302电性连接,使灌液过程中,控制箱303控制外置驱动装置和一对加热装置302停止,从而使消毒液不再喷洒,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36.如图4和图6所示,支撑盖301的内壁上安装有一对加热管304,用于升高温度,从而方便对输送过程中的瓶罐进行高温消毒,增加灭菌效果,一对加热管304分别与一对加热装置302电性连接。
37.如图4-图5所示,支撑盖301上开凿有连通槽和出水口,连通槽和出水口相连通设置,用于输送消毒液,使消毒液可以进入到分散管309内,从而使消毒液可以从喷洒嘴310喷洒出去。
38.其中,连通槽内设有连接管305,用于连接输送管,输送管远离连接管305 的一端与外置驱动装置相连接,从而便于输送消毒液,出水口内设有固定管306,使消毒液进入到分散管309内,连接管305和固定管306均与支撑盖301固定连接,使连接管305和固定管306不易脱落,从而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39.如图5所示,连通槽内设有封闭板307,用于封闭固定管306,使装置在不使用时灰尘不易进入到固定管306内,从而降低堵塞的概率,封闭板307与支撑盖301滑动连接。
40.其中,封闭板307与支撑盖30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08,用于推动封闭板 307复位,使装置停止时封闭板307可以复位再次阻挡固定管306,提高装置的自动性。
41.如图4-图6所示,支撑盖301靠近传送带202的一面上设有分散管309,用于将消毒液分散输送到喷洒嘴310上,增加消毒液的喷洒面积,分散管309 上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洒嘴310,用于喷洒消毒液,使消毒液可以雾化,从而加快消毒液的挥发,使消毒液不易残留在瓶罐内。
42.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启动灌装机主体1,灌装机主体1启动后控制箱303 会控制驱动电动机203和加热装置302工作,驱动电动机203启动后会带动传送带202转动,这时工作人员将灌装前的瓶罐放置到传送带202上,传送带202 会带动瓶罐向前移动;
43.加热装置302启动后会使加热管304的温度升高,从而对移动过程中的瓶罐加热,进而灭杀存留的细菌,并且在灌装机主体1启动前,工作人员将消毒液输送管与连接管305连接,然后启动外置驱动装置,使消毒液可以通过连接管305进入到连通槽内;
44.随着连通槽内的消毒液增多,会逐渐推动封闭板307滑动,滑动一定距离后会将固
定管306露出,这时消毒液会进入到分散管309内,最终在喷洒嘴310 上喷洒出去,对移动过程中的瓶罐进行消毒灭菌,使细菌不易残留在瓶罐内部。
4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6.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灌装机相应机构的设置,使瓶罐在灌装前可以得到有效的灭菌处理,使瓶罐内不易有细菌的存留,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为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