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流体装卸鹤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9462发布日期:2022-05-07 14:1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流体装卸鹤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鹤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流体装卸鹤管。


背景技术:

2.鹤管是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码头液体装卸的,可以伸缩移动的管子。现有的鹤管在使用时,一般安装在立柱上,再进行鹤管的伸缩移动,但是鹤管通常只能在所在平面范围内进行运动,受到立柱的限制无法向四周转动,减小了鹤管的工作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自动化流体装卸鹤管,以解决传统技术中鹤管受到立柱的限制无法向四周转动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自动化流体装卸鹤管,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部安装有鹤管,所述立柱底部外周侧同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底部内固定连接有电磁铁,且底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立柱底部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轴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轴同轴滑动连接在立柱底部,且顶部与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轴内固定连接有缓冲磁块,且底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条,多个所述限位条与多个限位槽一一对应间隙配合,所述缓冲轴底部外周侧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一侧啮合有驱动齿轮,所述转动筒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上。
6.优选地,所述立柱底部外周侧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筒内周侧开设有环形槽,其中转动环转动连接在环形槽内。
7.优选地,所述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与缓冲磁块自身磁场同名磁极相对,且两磁极方向均沿缓冲轴轴向设置,使电磁铁对缓冲磁块的磁性排斥作用力完全用于对缓冲轴的提升。
8.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深度小于,通电的电磁铁对缓冲磁块的磁性排斥作用力造成的,缓冲弹簧的形变位移量,在电磁铁工作时,限位条脱离限位槽,方便立柱转动。
9.优选地,多个所述限位槽和多个所述限位条均以缓冲轴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述限位条靠近限位槽一面两侧均倒圆角,方便限位条卡合入限位槽内。
10.优选地,所述转动筒底部一侧开设有通口,其中驱动齿轮与通口间隙配合,所述转动筒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封罩,其中通口、驱动齿轮和驱动电机均位于封罩内,有效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卡涩两个的齿轮的转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铁通电产生的磁场对缓冲轴内的缓冲磁块形成磁性排斥作用力,挤压缓冲弹簧形成使缓冲轴向上移动,一方面对立柱形成向上的支撑效果,减小立柱与转动筒的挤压作用力,从而减小二者的摩擦力,利于立柱转动;另一方面使缓冲轴底端
的限位条脱离转动筒内底部的限位槽,解除缓冲轴与转动筒的转动限位,方便立柱转动不受阻碍,驱动电机工作,其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和转动齿轮转动,使缓冲轴转动,最终带动立柱转动,完成对立柱角度的调节。
13.2、本实用新型在完成对立柱的角度调节后,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且电磁铁断电,缓冲轴上的限位条再次在卡入转动筒的限位槽内,对缓冲轴与转动筒形成转动限位,利于提高立柱的稳定性,避免其受到外力发生转动,同时封罩对转动齿轮、驱动齿轮和驱动电机形成封隔效果,有效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卡涩两个的齿轮的转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筒内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条分布示意图。
17.图中:1立柱、2鹤管、3转动筒、31电磁铁、32限位槽、4缓冲组件、41缓冲轴、411缓冲磁块、412限位条、42缓冲弹簧、5转动齿轮、6驱动齿轮、7驱动电机、8封罩。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3,一种自动化流体装卸鹤管,包括立柱1,立柱1顶部安装有鹤管2,立柱1底部外周侧同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筒3,立柱1底部外周侧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筒3内周侧开设有环形槽,其中转动环转动连接在环形槽内。
20.转动筒3底部内固定连接有电磁铁31,且底部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2,立柱1底部连接有缓冲组件4,缓冲组件4包括缓冲轴41和缓冲弹簧42,缓冲轴41同轴滑动连接在立柱1底部,且顶部与立柱1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2,缓冲轴41内固定连接有缓冲磁块411,电磁铁31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与缓冲磁块411自身磁场同名磁极相对,且两磁极方向均沿缓冲轴41轴向设置,限位槽32的深度小于,通电的电磁铁31对缓冲磁块411的磁性排斥作用力造成的,缓冲弹簧42的形变位移量,电磁铁31通电时,对缓冲磁块411产生磁性排斥作用力,进而挤压缓冲弹簧42形成,使缓冲轴41向上移动,对立柱1形成向上的支撑效果,减小立柱1与转动筒3的挤压作用力,从而减小二者的摩擦力,方便转动立柱1。
21.缓冲轴41底部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条412,多个限位条412与多个限位槽32一一对应间隙配合,多个限位槽32和多个限位条412均以缓冲轴41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限位条412靠近限位槽32一面两侧均倒圆角,限位条412卡合或脱离限位槽32,即可控制缓冲轴41与转动筒3的转动限位,需要转动时,二者分离接触限位,不需要转动时,二者卡合形成限位,方便在立柱1转动后使其不会轻易转动。
22.缓冲轴41底部外周侧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5,转动齿轮5一侧啮合有驱动齿轮6,转动筒3外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驱动齿轮6同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7输出端上,驱动电机7工作,其输出端通过驱动齿轮6和转动齿轮5使缓冲轴41转动,最终带动立柱1转动。
23.转动筒3底部一侧开设有通口,其中驱动齿轮6与通口间隙配合,转动筒3底部外侧
固定连接有封罩8,其中通口、驱动齿轮6和驱动电机7均位于封罩8内,有效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卡涩两个的齿轮的转动。
24.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25.在需要转动立柱1时,启动驱动电机7并对电磁铁31通电,通电的电磁铁31对缓冲轴41内的缓冲磁块411产生磁性排斥作用力,进而对缓冲轴41与立柱1之间的缓冲弹簧42形成挤压,使缓冲轴41向上移动,对立柱1形成向上的支撑效果,减小立柱1与转动筒3的挤压作用力,从而减小二者的摩擦力,利于控制立柱1转动,此时缓冲轴41底端的限位条412脱离转动筒3内底部的限位槽32,解除缓冲轴41与转动筒3的转动限位,驱动电机7工作,其输出端带动驱动齿轮6转动,继而带动与之啮合的转动齿轮5转动,使缓冲轴41转动,最终带动立柱1转动;
26.在完成对立柱1的角度调节后,驱动电机7停止工作,并对电磁铁31断电,缓冲轴41在缓冲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其上的限位条412在卡入转动筒3的限位槽32内,对缓冲轴41与转动筒3形成转动限位,利于提高立柱1的稳定性,避免其受到外力发生转动,同时封罩8对转动齿轮5、驱动齿轮6和驱动电机7形成封隔效果,有效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卡涩两个的齿轮的转动。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