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0597发布日期:2023-01-31 18:5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可用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其原理为将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柱子时,由于与柱子上的固定相发生作用,导致其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流出。在利用液相进行批量分析时,需要用到大量的流动相,流动相流经柱子对样品进行洗脱后,将进入检测器,经过检测器后再通过管线流入装废液的容器中,这些废液里面既有分析化合物的成分,也有大量有机溶剂和水溶液的成分,成分相对复杂。
3.高效液相色谱仪根据柱子极性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反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有甲醇、乙腈、水以及含有缓冲盐、酸的水相等,正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有异丙醇、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等。目前,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对于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出的废液往往采用玻璃瓶进行收集,为了使得内外压差平衡,防止内外压力差过大导致流通池发生爆裂,操作人员往往会把容器口敞开,将检测器流出废液的管线经过容器放入内部后,上面用一层锡纸包裹,防止里面大量废液中溶剂的挥发。但当废液盛满后,操作人员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大量的废液溢出,长期下来,大量有机溶剂挥发充斥着实验室,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在瓶体上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声光报警装置通过传输线与废液装置内的液位传感器连接,通过给声光报警装置提供外部电源,当废液装置内水位高于设置值时,内部的液位传感器发生工作,将信号传送给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响和闪灯,实现很好地监测废液装置内液体液位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上端设置有瓶口,所述瓶口上安装有瓶盖,所述瓶盖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平衡孔、传输线孔及进液孔;所述进液孔通过进液管线与液相色谱仪连通;所述瓶体的外表面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所述声光报警装置的一端连接有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一端穿过传输线孔与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瓶体内,用于监测瓶体内液体的液位。
7.进一步地,所述瓶口与瓶盖之间设置有溶剂吸收装置,所述溶剂吸收装置一端与瓶口固定连接,所述溶剂吸收装置另一端与瓶盖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溶剂吸收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瓶
口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瓶口通过外螺纹与所述溶剂吸收装置的内螺纹连接,所述瓶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盖通过内螺纹与所述溶剂吸收装置的外螺纹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溶剂吸收装置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平衡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溶剂吸收装置内填充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
11.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为活性炭、沸石和丙烯酸吸附树脂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或磁性浮球液位传感器。
13.进一步地,所述磁性浮球液位传感器材质为塑料或不锈钢。
14.进一步地,所述瓶体上设置有把手。
15.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线的材料为聚醚醚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现有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通过在瓶体上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声光报警装置通过传输线与废液装置内的液位传感器连接,通过给声光报警装置提供外部电源,当废液装置内水位高于设置值时,内部的液位传感器发生工作,将信号传送给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响和闪灯,能够及时地提醒操作人员对废液装置中的废液进行处理,防止废液溢出,能够实现很好地监测瓶体内液体的液位的目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废液装置瓶口与瓶盖之间还设置有溶剂吸收装置,溶剂吸收装置中放置有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可以防止瓶内废液的有机溶液蒸汽通过压力平衡孔少量挥发,进一步提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21.图4是图3沿b-b线的剖切图;
22.图中:1-瓶体;2-瓶盖;21-第一压力平衡孔;22-传输线孔;23-进液孔; 3-瓶口;4-声光报警装置;5-传输线;6-进液管线;7-溶剂吸收装置;71-隔板; 72-第二压力平衡孔;8-把手;9-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保护不限于此。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或理解的。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端”、“内”、“外”“一端”、“另一端”、“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套设有”、“套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
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7.根据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的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仪废液处理装置: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上端设置有瓶口3,所述瓶口3与所述瓶体1连接,所述瓶口3的一端安装有瓶盖2,所述瓶盖2上端设置有第一压力平衡孔21、传输线孔22和进液孔23,所述进液孔23一端通过进液管线6与液相色谱仪连通,所述瓶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声光报警装置4,声光报警装置4通过外部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装置4一端连接有传输线5,所述传输线5一端穿过所述传输线孔22与液位传感器9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9安装在瓶体1内,用于监测瓶体1内废液的液位,液位传感器9安装在瓶口3以下5~10cm的位置,当废液的液体到达瓶口3以下5~10cm的位置时,将会触发液位传感器9工作,液位传感器9通过传输线5将信号传送给声光报警装置4,声光报警装置4接收到液位传感器9的信号后将发生报警和闪灯,以实现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废液装置中废液的功能。
28.为了保持废液处理装置内外压力平衡,会在瓶口3上设置有第一压力平衡孔21,压力平衡孔的设置可以使得内外压力平衡,使得进液孔废液流入更顺畅,防止进液孔由于压力不平衡原因堵塞,进而引发高效液相色谱仪流通池的破裂。但是因为设置了压力平衡孔,收集到装置内的少量废液蒸汽也会随着压力平衡孔溢出,长期下来也会对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口3与瓶盖2之间还设置有溶剂吸收装置7,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内填充有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用于吸附少量的溶剂蒸汽,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一端与瓶口3固定连接,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另一端与瓶盖2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一端可以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瓶口3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瓶口3通过外螺纹与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的内螺纹连接,所述瓶盖2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瓶盖2通过内螺纹与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另一端的外螺纹连接,即溶剂吸收装置的一端是设置有内螺纹,另一端是设置有外螺纹的中空结构,为的是能够与瓶口和瓶盖实现更好地配合。此外,在溶剂吸收装置吸附饱和后,也能更好地进行更换。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溶剂吸收装置7内还设置有隔板71,所述隔板71上设置有第二压力平衡孔72,设置隔板71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放置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在溶剂吸收装置内,对挥发出来的废液有机溶剂蒸汽进行吸收,所述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可以为活性炭、沸石和丙烯酸吸附树脂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压力平衡孔的72设置在隔板71上,是为了让瓶体1内部的压力能够通过第一压力平衡孔21与第二压力平衡孔72保持内外平衡,但是为了防止隔板71 上的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通过第二压力平衡孔72掉落到瓶体1内,所述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的粒径要大于第二压力平衡孔72的直径。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位传感器9为接触式液位传感器或磁性浮球液位传感器,所述磁性浮球液位传感器材质为塑料或不锈钢,优选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31.为了能够更好地倾倒废液装置内的废液,所述瓶体1上还设置有把手8。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线6的材料为聚醚醚酮,聚醚醚酮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药品腐蚀等物理化学性能,特别适合用于这种长期溶剂腐蚀的环境中。
33.工作原理:将进液管线6通过瓶盖2的进液孔23插入,在高效液相色谱仪洗脱时,洗
脱后的废液将会沿着进液管线6流入瓶体1内;给声光报警装置 4提供外部电源,由于瓶内靠近瓶口3上方设置有液位传感器9,当废液的液位接触到液位传感器9时,将会使得液位传感器9启动工作,发出信号,将信号通过传输线5传给声光报警器4,声光报警器4接收到信号后,将发出报警和闪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溶剂吸收装置7内的有机溶剂吸收剂颗粒,以便更好地控制有机挥发溶剂的溢出,保证实验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4.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优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下所作的改变、替换、修饰等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