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平衡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7964发布日期:2022-06-07 21: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平衡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筛制氧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大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平衡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2.分子筛制氧机平衡管路组件用于实现两塔制氧机中左右分子筛罐的相互均压补气,其结构如图1、2所示。在现有的大型分子筛制氧机平衡管路组件中,当需要改变制氧机产品氧气流量时,需要更换内径不同的第一黄铜转接头(1)、不锈钢编织管(6)以及球阀(12),以此来重新调整制氧机系统的气体流量,这样会带来以下问题:

由于上述部件本身的加工偏差以及分子筛床中分子筛填充量的波动,导致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系统测试来确保上述几个部件的匹配合理,这个过程可能有部分部件与已有制氧机系统不适配,而需要重复进行匹配和系统测试,导致工时增加及部分部件报废,并且一旦制氧机与平衡管路匹配完成,则在现场使用的制氧机的产品氧气流量不可再改变。

在制氧机产品氧气流量要求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在测试的调整程序中对平衡管路组件中的两通阀驱动器的循环通/断电的周期进行设置,以此来调节反充平衡氧气流量与产品氧气流量的分配,以确保既有足够的反充氧气来解吸附分子筛床中的分子筛,又有足够的产品氧气排出保证用户的用气需求,整个设置过程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平衡管路系统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平衡管路系统,其不再需要随着制氧机流量的不同而改变黄铜转接头、不锈钢编织管以及球阀的内径,减少部件的规格数量,极大的缩短了系统调试时间。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大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平衡管路系统,包括分别通过第一黄铜转接头与分子筛制氧机的排气管连接的两根平衡管路,连通两根平衡管路的电磁平衡阀管路,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黄铜转接头与两根平衡管路连通的不锈钢编织管,进气端通过排气管路同时与两根平衡管路连接、出气端连接有排气三通的球阀。所述第一黄铜转接头与平衡管路之间通过第一节流环连接,所述第二黄铜转接头与平衡管路之间通过第二节流环连接,所述球阀与排气三通之间通过第三节流环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流环的外径尺寸为0.9~1.0inch,其长度为0.3~0.4inch,其内径为0.3~0.75inch。
6.所述第二节流环的外径为0.7~0.8inch,长度为0.1~0.2inch,内径为0.2~0.5inch。
7.所述第三节流环的外径为0.4~0.45inch,长度为0.1~0.15inch,内径为0.05~0.250inch。
8.所述第一节流环、第二节流环以及第三节流环的内径加工精度均为
±
0.001inch。
9.所述第二节流环通过套管安装在第二黄铜转接头与平衡管路之间。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第一节流环、第二节流环以及第三节流环,第一黄铜转接头、不锈钢编织管以及球阀内径不再需要随着制氧机流量的不同而改变,减少了部件的规格数量。
12.(2)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反复的更换不同内径的第一黄铜转接头、不锈钢编织管以及球阀,减少部件的报废,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13.(3)本实用新型根据制氧机的流量要求,选取相应内径的第一节流环、第二节流环以及第三节流环,由于节流环的内径加工精度更高,对流量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显著好于原来的第一黄铜转接头、不锈钢编织管以及球阀,生产中大大缩短了系统调试的时间。
14.(4)本实用新型采用流量调节更加稳定和准确的第一节流环、第二节流环以及第三节流环结构后,系统控制程序中对电磁阀的通/断电循环时间不再需要在系统测试中调整,而是直接根据制氧机的流量范围,选取相应的标准化程序,节省了生产调试的时间。
附图说明
15.图1为现有平衡管路系统的组装图。
16.图2为现有平衡管路系统的爆炸图。
17.图3为平衡管路系统与分子筛床连接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衡管路系统的爆炸图。
19.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第一黄铜转接头,2—第一节流环,3—平衡管路,31—第一黄铜三通,32—第一连接套管,33—第二黄铜三通,34—第三黄铜三通,35—直通弯头,36—截止阀,37—第一黄铜接头,5—电磁平衡阀管路,51—黄铜转接管,52—两通阀,53—两通阀驱动器,6—不锈钢编织管,7—第二黄铜转接头,8—第二节流环,9—套管,10—排气三通,11—第三节流环,12—球阀,13—排气管路,131—第二黄铜接头,132—不锈钢连接管,133—第三黄铜接头,134—第四黄铜接头,135—第四黄铜三通,136—弯头,137—第五黄铜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1.实施例
2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大型分子筛制氧机的平衡管路系统,其连接于分子筛制氧机的排气管,如图3所示。具体的,该平衡管路系统包括两根平衡管路3、两个第一节流环2、两个第一黄铜转接头1、电磁平衡阀管路5、两个第二黄铜转接头7、不锈钢编织管6、排气管路13、球阀12、排气三通10。
23.连接时,两根平衡管路3分别通过两个第一黄铜转接头1与分子筛制氧机的排气管连接,电磁平衡阀管路5的两端连通两根平衡管路3,不锈钢编织管6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黄铜转接头7与两根平衡管路3连通,球阀12的进气端通过排气管路13同时与两根平衡管路3连接、其出气端则与排气三通10连接。
2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4所示,该第一黄铜转接头1与平衡管路3之间通过第一节流环2连接,所述第二黄铜转接头7与平衡管路3之间通过第二节流环8连接,所述球阀12与排气三通10之间通过第三节流环11连接。
25.该第一节流环2、第二节流环8以及第三节流环11均可以设置多种规格,在实际使用时,根据制氧机的流量要求来选取。具体的,该第一节流环2用于调节制氧机的总排气量,其外径尺寸为0.9~1.0inch,本实施例将其恒定为0.937inch,第一节流环2的长度为0.3~0.4inch,本实施例设置为0.375inch;第一节流环2的内径为0.3~0.75inch,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节流环2的内径尺寸设置为0.375inch、0.550inch、0.688inch、0.406inch、0.734inch、0.625inch这几种规格,当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已有的制氧机的总排气量,仅需要更换相应内径的第一节流环2即可,不需要更换第一黄铜转接头1。
26.该第二节流环8用于调节流过不锈钢编织管6的反充氧气流量,其可通过套管9安装在第二黄铜转接头7与平衡管路3之间。该第二节流环8的外径为0.7~0.8inch,本实施例将第二节流环8的外径恒定为0.769inc;第二节流环8的长度为0.1~0.2inch,本实施例设置为0.188inch;第二节流环8的内径为0.2~0.5inch,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节流环8的内径尺寸设置为0.228inch、0.266inch、0.290inch、0.234inch、0.339inch、0.484inch、0.386inch这几种规格,当需要调节流过不锈钢编织管6的反充氧气流量时,只需要更换相应内径的第二节流环8即可,不需要更换不锈钢编织管6。
27.该第三节流环11用于调节最终的制氧机产品氧气流量,其外径为0.4~0.45inch,本实施例设置为0.408inch;第三节流环11的长度为0.1~0.15inch,本实施例设置为0.150inch;第三节流环11的内径为0.05~0.250inch,本实施例将第三节流环11的内径尺寸设置为0.07inch、0.089inch、0.125inch、0.149inch、0.189inch、0.228inch、0.159inch、0.250inch、0.166inch、0.173inch这几种规格,当需要调节最终的制氧机产品氧气流量,只需要更换相应内径的第三节流环11即可,球阀12的内径规格统一,不再随制氧机产品氧气流量而改变。具体更换时,可以在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关闭球阀12,然后更换预先加工好的不同内径的第三节流环11,而不需要像原有的平衡管组件需要系统停机更换内径不同的球阀12,这样便于制氧机的产品氧气流量调整。
28.通过增加第一节流环、第二节流环以及第三节流环,第一黄铜转接头、不锈钢编织管以及球阀内径不再需要随着制氧机流量的不同而改变,减少了部件的规格数量。
29.另外同,该第一节流环2、第二节流环8以及第三节流环11的内径加工精度均为
±
0.001inch。由于第一节流环2、第二节流环8以及第三节流环11的内径更容易加工,其加工精度更高,对流量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显著好于原来的第一黄铜转接头、不锈钢编织管以及球阀,生产中大大缩短了系统调试的时间。
30.另外,如图4所示,该平衡管路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黄铜三通31、第一连接套管32、第二黄铜三通33、第三黄铜三通34、直通弯头35、第一黄铜接头37、截止阀36。该电磁平衡阀管路5则包括两端分别通过黄铜转接管51与两个平衡管路3的第一黄铜三通31连通的两通阀52,与两通阀52连接的两通阀驱动器53。该排气管路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黄铜三通135、第三黄铜接头133、不锈钢连接管132、第二黄铜接头131,依次与第四黄铜三通135连接的第五黄铜接头137、弯头136、第四黄铜接头134。该第四黄铜接头134与球阀12的进气端连接,第二黄铜接头131则与其中一个平衡管路3的截止阀36连接,第四黄铜三通135还与另
外一个平衡管路3的截止阀36连接,第二节流环8通过套管9安装在第二黄铜转接头7与第二黄铜三通33之间,该第一黄铜三通31通过第一节流环2与第一黄铜转接头1连接,如此则形成一个完整的平衡管路系统。
31.本实用新型采用流量调节更加稳定和准确的第一节流环、第二节流环以及第三节流环结构后,系统控制程序中对电磁阀的通/断电循环时间不再需要在系统测试中调整,而是直接根据制氧机的流量范围,选取相应的标准化程序,节省了生产调试的时间。
32.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