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1543发布日期:2023-02-28 22:5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化学加工过程中,很多物料均需要进行加热,并且,由于蒸汽本身不易燃易爆,不产生静电,热量高,加热速度快,且冷却后为清洁水,介质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蒸汽被广泛运用于化工反应中的能源供给或者直接参与至化学反应中。
3.现有的工业蒸汽的产生一般通过锅炉实现,锅炉中产生的蒸汽通过管道排放至对应反应设备处,满足化学加工需求。但是,由于产生蒸汽的锅炉设置于锅炉房内,通过管道将锅炉房内的锅炉与其他反应设备连接。如图1所示,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蒸汽管路通常输入口单一,而用气的反应设备较多,因此需要设置蒸汽分配管路来将单一气源分配输送至多个反应设备处。但是,现有的蒸汽分配管路结构4包括一主管41、长条的分配管42以及若干支管43,主管 41连接于分配管42的中部或端部并与分配管42连通,若干支管43沿分配管 42的轴向间隔布置并与分配管42连通,使得从主管41中进入的蒸汽能被分配至不同支管43中,虽然上述结构能实现蒸汽分配,但是,由于主管41处于分配管42的中部或端部,导致离主管41近的支管43中蒸汽充足,而远离主管41 的支管43中蒸汽较少,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导致供给至同一批次产品的不同工艺线的蒸汽压力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同批次产品的品质,不利于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以设置替换式的分配头,分配头为具有一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内腔,主输入管安装于分配头上并与内腔的圆心处连通,分配头背离主输入管的一侧设置有若干输出支管,若干输出支管以内腔的圆心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每一输出支管均与内腔连通,使得每一输出支管与主输入管之间的距离一致,从而使得从主输入管进入至每一输出支管内的蒸汽量均相同,分配更均匀,有效避免了采用长条的分配管而导致各输出支管中蒸汽量不同的问题,保证了同一批次产品的不同工艺线中通入的蒸汽能保持一致,确保了同批次产品的品质,利于生产加工。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包括蒸汽分配管和冷凝回流管,蒸汽分配管和冷凝回流管之间设置有盘管,盘管安装于反应设备上,具有这样的特征,蒸汽分配管包括主输入管、分配头以及若干输出支管,并且,
7.主输入管的一端与锅炉连通,主输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
8.分配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分配主体,分配主体呈圆盘型布置,分配主体具有一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内腔,分配主体的一侧且位于内腔的圆心处设置有连通内腔的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背离分配主体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对应的第二连接法兰;
9.若干输出支管均设置于分配主体背离第一连接管的一侧并均与内腔连通,并且,若干输出支管以内腔的圆心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同时,每一输出支管上均设置有调速阀,并且,每一输出支管背离分配主体的一端均设置有若干第三连接法兰,且每一输出支管均通过第三连接法兰管道连接有一盘管,同时,盘管均管道连接于冷凝回流管上。
10.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每一输出支管背离分配主体的一端上并列设置有若干分支管,每一分支管均与输出支管连通,且输出支管的第三连接法兰安装有堵头,每一分支管上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每一分支管背离输出支管的一端分别与一盘管的管道连接。
11.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冷凝回流管包括回流主管、回流汇集管以及若干回流支管,一回流支管对应一盘管并与对应的盘管的管道连通,若干回流支管均连接于回流汇集管上并与回流汇集管连通,同时,回流汇集管与一回流主管连通,并且,回流主管与锅炉的冷水入口连通。
12.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主输入管上设置有直排管,直排管与用蒸汽设备管道连接,同时,直排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13.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主输入管上且位于直排管和第一连接法兰之间设置有输送管,输送管与主输入管连通,且主输入管上且位于输送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并且,输送管背离主输入管的一端与用蒸汽设备连接。
14.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还包括直线分配接头,直线分配接头替换分配头,直线分配接头包括第二连接管、分配管道以及若干分配支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分配管道的中部且两者连通,第二连接管道背离分配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对应的第四连接法兰,若干分配支管设置于分配管道背离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并均与分配管道连通,且沿分配管道的长度方向上,若干分配支管间隔布置,同时,每一分配支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每一分配支管背离分配管道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五连接法兰。
15.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还包括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六连接法兰,连接软管一端的第六连接法兰与第三连接法兰或第五连接法兰对应,连接软管另一端的第六连接法兰与连接盘管的管道连接。
16.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分配主体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为圆形结构,壳体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盖板设置于凹腔的开口处,且在盖板设置于凹腔的开口处时,凹腔和盖板形成内腔,第一连接管设置于壳体上,若干输出支管设置于盖板上,且盖板与壳体为螺纹紧固件连接。
17.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盖板靠近凹腔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上具有一呈球面布置的导流面,且在盖板安装于凹腔的开口处时,导流面位于内腔的圆心处,导流面处于若干输出支管围成的空间之间。
18.上述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其中,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呈环形布置,过滤网设置于内腔中,并且,过滤网套设于导流板外并覆盖于每一输出支管与内腔连通的连接处。
19.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20.上述的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通过在蒸汽分配管的主输入管上设置通过连接法兰安装的分配头,方便了分配头的替换式安装,利于后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分配头。
同时,分配头的分配主体具有一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内腔,与主输入管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位与内腔的圆心处连通,分配头背离主输入管的一侧以内腔的圆心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若干连通内腔的输出支管,从而使得每一输出支管与主输入管之间的距离一致,保证了从主输入管进入至内腔中的蒸汽能均匀进入至每一输出支管内,有效避免了现有采用长条的分配管而导致各输出支管中蒸汽量不同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同一批次产品的不同工艺线中通入的蒸汽能保持一致,同批次产品的品质更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现有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的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汽分配管的结构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汽分配管的剖视图。
25.附图中:1、蒸汽分配管;11、主输入管;12、分配头;13、输出支管;111、第一连接法兰;112、直排管;113、输送管;121、第一连接管;122、分配主体;131、第三连接法兰;132、分支管;1211、第二连接法兰;1221、内腔; 1222、壳体;1223、盖板;1224、导流板;1225、过滤网;1226、导流面;2、冷凝回流管;21、回流主管;22、回流汇集管;23、回流支管;3、盘管;4、现有的蒸汽分配管路结构;41、主管;42、分配管;43、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7.图1为现有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市面上工业用的现有的蒸汽分配管路结构4中的分配管42为长条结构,主管41连接于分配管42的中部,若干支管43沿分配管4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导致不同支管 43与主管41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从主管41送入的蒸汽会优先进入距离较近的支管43内,从而导致不同支管43中蒸汽量会存在差异,虽然能满足蒸汽分配需求,但是,不同支管43中会存在蒸汽分配不均的问题,导致供给至同一批次产品的不同工艺线的蒸汽压力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同批次产品的品质,不利于生产加工。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汽分配管的结构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包括:蒸汽分配管1和冷凝回流管2,并且,蒸汽分配管1和冷凝回流管2之间设置有盘管3,使得蒸汽分配管1通入的蒸汽能进入盘管3,通过盘管3将蒸汽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并且,蒸汽冷凝后通过冷凝回流管2回流至锅炉中,实现循环加热。此时,将盘管3安装于反应设备上,即通过盘管3为反应设备加热,从而满足对反应设备进行加热的使用需求。
29.具体的,蒸汽分配管1又包括主输入管11、分配头12以及若干输出支管 13。此时,主输入管11的一端与锅炉连通,使得锅炉产生的蒸汽能进入至主输入管11中,为后续实现蒸汽分配提供了条件。同时,于主输入管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111,通过第一连
接法兰111方便了后续与分配头12的替换式连接,拆装更方便,结构设计更合理。
30.更加具体的,分配头12又包括第一连接管121和分配主体122,此时,分配主体122呈圆盘型布置,并且,分配主体122具有一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内腔 1221,使得内腔1221能以其圆心为中心时,同心圆上每一点与圆心的距离均相等,从而为后续保证各输出支管13与每一主输入管11之间的距离均相同提供了条件。另外,分配主体122的一侧且位于内腔1221的圆心处设置有连通内腔1221的第一连接管121,并且,第一连接管121背离分配主体12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111对应的第二连接法兰1211,即在第一连接法兰111和第二连接法兰1211安装在一起后,进入主输入管11中的蒸汽会通过第一连接管 121进入至分配主体122的内腔1221中,为后续分配至不同的输出支管13中提供了条件。
31.更加具体的,若干输出支管13均设置于分配主体122背离连接管的一侧并均与内腔1221连通,使得进入分配主体122的内腔1221中的蒸汽能进入至每一输出支管13内。并且,若干输出支管13以内腔1221的圆心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从而使得每一输出支管13到内腔1221的圆心的距离均相等,从而使得每一输出支管13与第一连接管121的距离均相等,从而使得从主输入管11 中进入至第一连接管121中的蒸汽会均匀进入至每一输出支管13内,从而实现了蒸汽的均匀分配,从而避免了现有采用长条的分配管42而导致各支管43中蒸汽量不同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同一批次产品的不同工艺线中通入的蒸汽能保持一致,保证了同批次产品的品质。同时,每一输出支管13上均设置有调速阀,通过调速阀控制对应的输出支管13上的流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分配管 1路也能满足不同流量的供气需求,结构灵活性更高,适应性更好。并且,每一输出支管13背离分配主体122的一端均设置有若干第三连接法兰131,并且,每一输出支管13均通过第三连接法兰131管道连接有一盘管3,即通过输出支管13上的第三连接法兰131方便了与盘管3的管道进行连接,连接更方便。同时,盘管3均管道连接于冷凝回流管2上,即经过盘管3换热后的冷凝水能回流至冷凝回流管2中,实现资源回收。值得指出的是,盘管3为市面上可直接购买得到的盘管3,与现有化工领域使用的盘管3结构一致或相同,因此,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2.更加具体的,每一输出支管13背离分配主体122的一端上还并列设置有若干分支管132,且每一分支管132均与输出支管13连通,优选的,分支管132 位于输出支管13上的调速阀背离分配主体122的一端上,使得每一输出支管13 中的蒸汽能继续通过分支管132分配至不同的用蒸汽设备处,满足更多的用蒸汽设备的使用需求。并且,输出支管13的第三连接法兰131安装有堵头,即在通过分支管132进行蒸汽分配时,对应的输出支管13设置有第三连接法兰131 的端头会通过堵头堵住,防止蒸汽的泄漏,安全保障性更高。另外,每一分支管132上均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一控制阀实现对应的分支管132的通断控制或流量大小的调节,从而满足是否使用分支管132以及调节分支管132中流量的使用需求。并且,每一分支管132背离输出支管43的一端分别与一盘管 3的管道连接,即进入至分支管132中的蒸汽能进入至对应的盘管3中,实现对盘管3对应的反应设备的加热。
33.更加具体的,冷凝回流管2又包括回流主管21、回流汇集管22以及若干回流支管23。此时,一回流支管23对应一盘管3并与对应的盘管3的管道连通,使得在盘管3中经过换热而冷凝的冷凝水能流入至回流支管23内,并且,若干回流支管23均连接于回流汇集管22上并与回流汇集管22连通,使得流入回流支管23内的冷凝水均能进入至回流汇集管22内,实现对冷凝水的汇聚,同时,回流汇集管22与一回流主管21连通,并且,回流主管21与锅炉
的冷水入口连通,即流入至回流汇集管22中的冷凝水能通过回流主管21流回至锅炉内,实现水循环,避免资源的浪费。另外,每一回流支管23上还可设置若干冷凝水集合管,且每一冷凝水集合管上均设置有截断阀,通过截断阀控制对应的冷凝水集合管的通断,使得回流支管23中冷凝水可通过冷凝水集合管流向另外的收集装置内,实现冷凝水的继续运用。
34.更加具体的,蒸汽分配管1中的主输入管11上还设置有直排管112,此时,直排管112与用蒸汽设备直接管道连接,使得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主输入管11 中后能直接进入直排管112,通过直排管112输送至对应的用蒸汽设备上,由于直排管112设置于主输入管11上,压力损失最小,从而可保证直排管112中的蒸汽压力最大,满足压力要求较大的使用场合。同时,直排管112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二控制阀控制直排管112的通断,控制更方便,安全保障性更高。
35.更加具体的,于主输入管11上且位于直排管112和第一连接法兰111之间设置有输送管113,输送管113与主输入管11连通,即输送管113位于直排管 112之后,使得主输入管11上具有更多的直连管路,能连接更多的压力要求高的用蒸汽设备,另外,也能为后续通过输送管113注入清洁水源对管路进行清洗提供了条件。值得指出的是,主输入管11上且位于输送管11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并且,输送管113背离主输入管11的一端与用蒸汽设备连接,使得可通过第三控制阀截断或调节主输入管11位于输送端前后两端的通道,从而使得蒸汽能到达直排管112处、输送管113处以及第一连接管121处等不同部位处,控制更方便,灵活性更高。值得指出的是,输送管113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通过第四控制阀单独控制输送管113的通断或实现流量调节,满足输送管113是否使用以及使用时流量大小调节的使用需求。
36.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分配管1中的分配头12还可通过直线分配接头替换,即在不需要均匀分配蒸汽时,可替换安装直线分配接头。此时,直线分配接头又包括第二连接管、分配管道以及若干分配支管,并将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分配管道的中部且两者连通,同时,于第二连接管道背离分配管道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111对应的第四连接法兰,即通过第二连接管上的第四连接法兰和主输入管11上的第一连接法兰111的连接,实现了第二连接管和主输入管11的连接,使得主输入管11输送的蒸汽能进入至第二连接管内,同时,蒸汽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至分配管道内。另外,若干分配支管设置于分配管道背离第二连接管的一侧并均与分配管道连通,且沿分配管道的长度方向上,若干分配支管间隔布置,使得进入至分配管道内的蒸汽能进入至分配支管内,实现蒸汽分配,并且,由于分配支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距离不同,导致不同分配支管内的蒸汽量不同,从而满足不同反应设备需要不同蒸汽量的使用需求。同时,每一分配支管上均设置有调节阀,通过调节阀实现了对分配支管通断以及流量大小的控制,控制更方便。另外,每一分配支管背离分配管道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五连接法兰,通过第五连接法兰方便了与盘管3的管道的连接。
37.更加具体的,分配头12或直线分配接头与盘管3的管道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此时,连接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六连接法兰,连接软管一端的第六连接法兰与第三连接法兰131或第五连接法兰对应,即在使用分配头12时,连接软管一端的第六连接法兰与输出支管13上的第三连接法兰131连接,而在使用直线分配接头时,则连接软管一端的第六连接法兰与分配支管上的第五连接法兰连接,同时,连接软管另一端的第六连接法兰与连接盘管3的管道连接,即连接软管作为分配头12或直线分配接头连接盘管3的管道的过渡结构,由于
分配头12和直线分配接头的结构存在差异,导致盘管3的管道和输出支管13以及分配支管两者的连接位置也会不同,通过连接软管能适应连接位置变化的使用需求,避免了另外接管改变连接位置的问题。值得指出的是,连接软管为金属波纹管,可市面上直接购买得到,能满足形变的使用需求即可,因此,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汽分配管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分配头12的分配主体122又包括壳体1222和盖板1223,此时,壳体1222 为圆形结构,能满足圆形的内腔1221的设置需求。并且,壳体1222具有一侧开口的凹腔,同时,盖板1223设置于凹腔的开口处,实现对凹腔的开口的封闭,并且,在盖板1223设置于凹腔的开口处时,凹腔和盖板1223形成内腔1221,同时,第一连接管121设置于壳体1222上,若干输出支管13设置于盖板1223 上,且盖板1223与壳体1222为螺纹紧固件连接,实现了第一连接管121和输出支管13在壳体1222和盖板1223上的分别安装,同时,也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了盖板1223在壳体1222上的安装,方便了盖板1223的拆装,为形成内腔1221 以及后续检修提供了条件。
39.更加具体的,盖板1223上且位于其靠近凹腔的一侧设置有导流板1224,同时,导流板1224上具有一呈球面布置的导流面1226,并且,在盖板1223安装于凹腔的开口处时,导流面1226位于内腔1221的圆心处,导流面1226处于若干输出支管13围成的空间之间,使得通过第一连接管121输送至内腔1221中的蒸汽能先接触导流板1224上的导流面1226,通过导流面1226将蒸汽导向每一输出支管13处,提高了蒸汽在内腔1221中的流动顺畅性,避免了蒸汽过度滞留于内腔1221中造成能量损耗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
40.更加具体的,内腔1221中还设置有过滤网1225,此时,过滤网1225呈环形布置,并且在过滤网1225安装于内腔1221中时,过滤网1225套设于导流板1224外并覆盖于每一输出支管13与内腔1221连通的连接处,从而使得进入至每一输出支管13内的蒸汽均需先经过过滤网1225,避免了蒸汽中混有的杂质进入至后续盘管3等结构中的问题,结构设计更合理,另外,也能通过盖板1223 的拆卸将过滤网1225取出进行清理,检修更方便。
41.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业用蒸汽分配管路结构,包括蒸汽分配管1和冷凝回流管2,且蒸汽分配管1还包括主输入管11、分配头12以及若干输出支管13;通过将主输入管11和若干输出支管13分别设置于分配头12的两侧,且分配头12 具有一截面呈圆形的内腔1221,主输入管11位于内腔1221的圆心处,若干输出支管13以内腔1221的圆心为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从而使得每一输出支管 13与主输入管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从而保证了从主输入管11中进入至内腔 1221中的蒸汽能均匀进入至每一输出支管13内,有效避免了现有采用长条的分配管42导致的各输出支管13中蒸汽量分配不均的问题,更好的确保了同批次产品的不同工艺线中能通入等量的蒸汽,从而确保了不同工艺线制造的同批次的产品品质能一致,利于生产制造。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